• 1. 环境教育与环境伦理树立环境伦理意识
    • 2. 一、环境伦理的兴起1、传统的伦理功能只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伦理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人际之间利益关系的层面上,而且上升为一种道德义务。 它只存在于人类之间,起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功能。
    • 3. 2、环境伦理的功能突出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伦理不是基于血缘、而是基于事实,基于科学,基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既不能离开人类社会也不能离开自然界。 在环境伦理视野中自然环境开始与人类世界贴近起来,它要人们以良心感和义务感与自然界和谐的相处。
    • 4. 3、环境伦理的新启示 (1)否定“人定胜天”的思想 环境伦理反对人类以扩大自然资源的消耗,增强对自然界的征服掠夺为代价的文化发展方式,反对与自然相对立的文化发展方向。 要改变“人定胜天”、“人是与自然界对立”的这种观点,而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环境伦理观点。
    • 5. (2)警示人类生存的危机 人类的伟大就在人类具有理性的思考。当人们面临危机的时候,人们就会去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 人类在危机中奋起,人类认识到要对自然承担责任和义务。所以,环境伦理它在警示人们必须善待自然,否则人类将不能走出危机的误区。
    • 6.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子孙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家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抗压力、环境保护与发展结果等重要内容。
    • 7.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伦理观的一种发展。它不仅要求人们要调整现实人们之间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它还要顾及到与下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
    • 8. 环境伦理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不能牺牲下一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也不能牺牲当代其它地区人类的利益为代价。
    • 9. 二、环境伦理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1、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它认为人类是世界存在的最高目的,人类的价值是最崇高而且是唯一的,其它物种的价值只有在人类使用它们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 10. 一切从人类的利益出发,维护人的价值和权利是人们的根本尺度,按照这样的出发点和尺度来衡量自然物的价值,只是看它能否给人类带来好处,而对于自然界的物种是否被破坏,是不作为考虑之列的。
    • 11. 2、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要求人类放弃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为了其它物种而宁愿牺牲人类自身。我们说,这种认识具有偏激的倾向。 正确的观点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强调是让人们改变以往的价值观念,即改变将自己放在中心的地位,而不去尊重自然的权利和它们的存在及发展的价值观。 环境伦理的观点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就是人类承认自然的权利,尊重自然的存在和发展。
    • 12. 3、什么是自然的权利? 自然固有的、按生态学规律存在并受人类尊重的资格。进一步理解是:凡是自然物都有其固有的、按生态学规律存在并受人类尊重的权利。
    • 13. 每一种物种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物种是以环境的特殊方式称之为物种的种族特征。物种的种族特征是自然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物种的种族特征是物种在自然中占据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应有的位置,既“生态位”。
    • 14. “生态位”概念的提出揭示了每一个物种在自然中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自然的权利不是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尺度去加以肯定,而必须是用物种的种族特征为尺度去加以肯定。
    • 15.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自然权利也就是指人类有责任、有义务尊重自然界各种物种存在的资格和权利。 从本质上看,人类与自然界物种之间的总体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利益关系。因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关系的写照。
    • 16. 环境伦理所讲的自然的权利,主要就是指物种的存在问题而言,并不是对自然界物种个体存在状态的剥夺就是对自然权利的剥夺。 这里指的是,当对自然界物种存在的状态的剥夺危机到整个世界或某一区域的生态平衡与生态稳定,同时,这种物种的存在对世界或某地区的生态平衡的稳定不可缺少时候,才是指对物种自然权利的剥夺。
    • 17. 人类的存在要以其它物种的存在为前提,要利用自然界中的物种,但是,这里强调利用的一个限度,也就是针对人类中心主义无视自然存在的度而言的。这里的限度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的行为不应当使自然界中的物种灭绝。
    • 18. 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它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他在自然界中栖息,利用自然的价值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但是享有自然不是人类的特殊权利,而是所有物种共有的权利。它是人的自然权利。
    • 19. 人类对自然的享有权利是可以享用自然界中物种多样性为具体内容保证的。但是,自然的可享用性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以自然界中物种多样性为条件。这就是说人类在享用前,首先要以维护自然的界的多样性为前提,即人类要承担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人类可以享用自然界的多样性
    • 20. 人类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人类对自然做了什么,也就是对自己做了什么,因此尊重自然的权利也就是人类尊重自己。 管理好自然,就是管理好人类自己,建立起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起一种合理的模式。总之,环境伦理提出自然的权利,对自然权利的张扬,其目的在于对人类行为的约束与指导,使人类的行为更为理智,使人类和自然界更具有可持续性。
    • 21. 三、环境伦理的德道原则和规范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要使生活能够正常地进行是不能缺少道德原则与规范的。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都存在着必须遵守和贯穿于人们行为中的道德准则。认识和确定环境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指导人们的行为尤为重要。
    • 22. 1、环境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1)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整体主义原则
    • 23. 环境伦理是以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历史使命,就要尊重客观实际,遵循生态整体主义的原则,从生态整体的角度来思考人们的行为。这种原则从根本上规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基点就是要遵循生态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 24. 贯彻生态整体主义原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坚持“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第二,坚持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
    • 25. (2) 利益公正的原则 人们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利益公正”是应当遵循的。这就是说人们在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上的行为,应当遵循“利益公正”的原则。
    • 26. 环境伦理当中提出的“利益公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现人类代际间的利益公正 第二,实现人类“代内”的利益公平。
    • 27. 2、环境伦理的德道规范 “道德规范”这个概念,是行为善恶的准则。它作为行为善恶的准则,不同于道德原则,它不是人们对待各种人和自然关系的总的行为上的标准。而是分别对待某一种重大关系的行为善恶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规范。
    • 28. (1)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 第一,一切向自然负责。 第二、关心和爱护自然。 第三,同危害自然的一切行为和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
    • 29. (2)合理消费 第一,合理消费主要指物质方面的消费和精神方面的消费保持均衡协调,即既要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尤其要把精神需要的满足放得非常重要的地位。
    • 30. 第二,应该使消费成为个人自我发展的条件而不能将它当成生活的目的。 第三,应该遏制消费过度的现象。
    • 31. (3)合理利用资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非再生资源。为此人类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从人的生存的角度说,生存是第一的,发展和丰富我们的生活是其次的。这一价值观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此,我们应当树立恰当的资源利用价值观。
    • 32. 第一,生活资源的存在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对非再生资源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第三,资源的消耗要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
    • 33. (4)维护和平 环境伦理提出的维护和平的规范,要求人类之间和平相处,这种和平相处也会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因此,维护和平是社会——人——自然三者实现和解的唯一纽带。
    • 34. (5)控制人口 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和地球的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因为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对自然环境的压力的增长,环境压力增大必然造成生态失衡,生态失衡就会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所以,控制人口是环境伦理当中应当遵守的一个很重要规范。
    • 35. (6)适度发展 适度发展的规范概括为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再利用、少排放,将自然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生产力加以保护,改变以破坏资源、过量消耗自然为代价或者“先破坏后治理”的生产发展模式。
    • 36. “适度发展”是对以往“先破坏后治理”的生产模式的一种否定,要求人们的生产行为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