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煤炭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报告》 附 图 编 制 要 求
    • 2. 本次《主要固体矿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报告》(简称调查报告)中有关煤炭资源调查的附图,大部分可以参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培训教材之四的要求进行编制。
    • 3. 本教材中只反映与煤炭资源特性关系密切的以下 5 种附图: 1.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2. 勘查区(井田)地质横剖面图 3. 勘查区(井田)地质纵剖面图 4. 岩煤层对比图 5. 钻孔柱状图
    • 4. 对图件的总体要求1.图面布局要合理,比例尺、图幅大 小、图例 要规范化。 2.内容全面、完整、实用。 3.精度要高,各种数字要准确。 4.图纸美观大方,清晰整洁。 5.图名准确、醒目。
    • 5. 一、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二、勘探区(井田)地质横剖面图三、地质纵剖面图 四、岩煤层对比图 五、钻孔柱状图
    • 6. 该图是地质报告中主要图件之一,它 反映煤层在空间分布和产出特征,是今后合 理布置勘查工程、矿山设计、矿山远景规划 的必要图件。 一、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 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8. (一)比例尺 一般选用1:5000~1:10000两种。 (二)内 容 它包括坐标网、钻孔、断层分布的具体位置和 勘探线、煤层底板等高线、井田(勘探区)边界 线、氧化带线、老窑及采空区范围、煤层小柱子、 特殊的建筑,各块段资源/储量估算所需的各种数 据,各级资源/储量估算界线等等。
    • 9. (三)图件编制步骤、方法及参数确定 (见图1) 1、打好图框和坐标网。 2、按已知坐标和比例尺,从矿区(井田)地形地质图中转绘全部钻孔、断层、主要村庄、铁路等所分布的具体位置和矿区(井田)边界以及矿井开采运输大巷、老窑及采空区范围的准确位置。
    • 10. 3、联好纵横勘探剖面线编号,并确定出风氧化带范围。 4、以见煤点综合评价表为据,标注资源/储量估算时所用的各种数据,如各钻孔煤层底板标高、采用煤厚、煤层成果小表、煤层小柱子、煤层质量等级(分优、合格、不合格三级)。 5、以各钻孔煤层底板标高为据,绘制出等高线图(做到“三个一致”)。
    • 11. 6、确定断层两盘、铁路、陷落柱等应保留的保安煤柱宽度。 (1)断层落差小于50米的,两盘各留30米;大于50米的,两盘各留50米。 (2)铁路压煤柱,以地面两旁各留350米为准,并以45度倾角的斜度往下推算出各煤层应保留的宽度。 (3)陷落柱以50米为准,圈出保安煤柱的宽度。
    • 12. 7、按规范确定各级资源/储量分布范围,即分为探明的(331)、控制的(332)、推断的(333)和预测的(334)四级,但不稳定煤层不参加331和332高级资源/储量估算,而且不同勘查阶段所划分级别要求不同,应按规范执行,如详查估算332、333和334三级。另外,各级别的勘探网度按规范执行。
    • 13. 8、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确定 (1)全区可采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整个含煤范围。 (2)不稳定或局部可采煤层应用相邻钻孔一半距离为“0”点边界,再以“0”点边界为起点用插入法确定出最低可采边界位置即圈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 14. (3)工业指标确定 ①最低可采厚度:按国家储委颁发的规范规定,最低可采煤厚为0.7~0.8米,不估算暂不能利用储量。 ②煤层最高灰分为40%,灰分大于40%的见煤点不估算资源/储量(即不估算高灰分劣质煤)。 ③各煤层的容重采用煤样的化验成果的平均值。 ④煤厚采用应以块段内各见煤点厚度和邻近见煤点煤厚度平均值为资源/储量估算煤厚。对位于可采边界的块段应适当选取几个最低可采值参与平均。
    • 15. 9、块段划分和资源/储量面积计算方法 (1)块段划分:对不同级别、不同煤类应分开单独块段进行估算,而且视煤层倾角变化和厚度变化较大之处,也应分开估算。 (2)资源/储量估算面积计算方法 估算面积应使用计算机或求积仪直接在图上获得,但视煤层倾角大小不同应分为:平面视面积(倾角小于150),斜面(倾角在150~600之间)和投影面积(倾角大于600),再乘块段煤厚平均值求得煤的体积,再乘以煤层容重而获得该块段资源/储量。
    • 16. 另外,还想简单说明资源/储量图的作用和用途,由于矿产种类、矿床类型、矿体形态及产状、勘查方法、勘查程度的不同,资源/储量估算的种类也很多,有预测资源/储量估算图、保有储量估算图、资源/储量估算图、矿山开采资源/储量估算图、煤资源/储量估算断面图等。
    • 17. 这里所说的是指煤田地质报告中常用的平面资源/储量估算图,它的作用和用途主要是: 1、以图上资源/储量级别多少能反映勘查阶段。 如图上只有预测的(334)和推断的(333)两级资源/储量,则为普查阶段的资源/储量图;若图上有探明的(331)、控制的(332)、推断的 (333)、预测的(334)四级资源/储量分布,还附有大巷井口位置等标志的,则为勘探(精查)阶段的资源/储量图。
    • 18. 2、能看出煤层在空间分布、埋藏深度和煤厚变化规律。 3、能反映矿区(井田)内地质构造(褶曲、断层)的发育程度。 4、能反映区内煤类多少和分布规律与范围。 5、能反映资源资源/储量的数量和不同级别的分布范围。 6、可指导矿山勘查设计、矿井建设、井下开采、远景规划及勘探工程的布置等。返回
    • 19. 地质横剖面图是垂直矿区(井田)主要构造线走向布置的剖面线的剖视图,一般称它剖面。它表明岩煤、构造在垂直空间展布和变化特征,也能反映工程布置的合理性和地质研究工作程度。是进行煤田勘查总体设计、布置新的勘查工程、指导煤矿开采和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图的重要依据。 二、勘探区(井田)地质横剖面图
    • 2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1. 剖面图的比例尺与矿区(井田)地形地质图相一致:一般为1:5000~1:10000为主;规模较小、煤层及构造较复杂的矿区,比例尺可放大一倍。 剖面图的内容包括地理坐标、水平高程线、起伏不平的地表地形线,主要地表地物(铁路、公路、河流、房屋等)分布情况、剖面通过之处的各种工程(包括编号)、不同时代地层界线、产状、矿体形态、深度以及勘探区边界线等。
    • 22. 图件编制步骤和要求: 1、根据拟编剖面线所切部位安排剖面位置、长度和端点坐标,再按规定划好水平剖面高程线。 2、根据本区地形地质图将剖面线通过之处的地形、地物(包括房屋、河流、铁路、公路、水渠等)钻孔位置转绘在剖面图上。 3、根据现场钻孔原始资料编录(即钻孔柱状)编绘在剖面上,(在构造简单、倾角平缓地区,可减化岩性花纹部分,如图3),有断层通过时应在剖面上反映出断层性质、落差等。
    • 23. 4、将同时代地层、同一煤层、标志层线条联接成剖面。 5、标出各钻孔各煤层煤底板深度、煤层厚度(包括煤层详细结构)以及不同地层、煤层、标志层的不同代号。必要时应附各可采煤层的柱状图及煤质指标。 6、在剖面图上方标出图名、比例尺、钻孔编号和地面标高、剖面两端的方位(凡剖面线方位变化处都标明新的方位)。 7、在剖面图下方标明图例和责任图签。 返回
    • 24. 是沿岩煤层走向或与矿区(井田)主要构造线延伸方向剖视的地质剖面。其编制方法、反映内容与横剖面图相同,不再重述。返回三、地质纵剖面图
    • 25. 四、岩煤层对比图 是地质报告基础图件。它能如实反映煤层赋存条件、沉积环境、标志层稳定程度、煤岩层在纵横方向厚度变化规律的综合图件,它还能反映原始编录水平、钻探质量,是编制地质剖面、资源/储量估算图不可缺少的基础图件,不可轻视。 此图从图面上看内容单一、制作较简单,是将矿区(井田)内全部单孔柱状全面均匀地绘制在确定好对比基线的一张或几张图纸上,再将同一时代地层界线、相同煤层、标志层用直线相联而成。
    • 2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7. 其具体步骤简介如下: 1、确定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 2、在第一张图纸的左边绘制区内综合柱状图(如图4),并选定对比基线位置。 3、将事先确定好顺序的单孔柱状,按等间距分先后顺序绘制在一张或几张大小相同的图纸上。
    • 28. 4、在每个柱状上标明煤层、厚度(包含结构)、煤层底板深度、地层分界线深度、古生物化石分布位置、标志层深度、厚度等原始数据。 5、依据钻孔柱状中岩性、物性、古生物化石、煤层本身的各种特征、化验成果、煤厚变化以及标志层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相同时代地层、同一煤层、同一标志层的具体位置及深度,再将它们用直线方式联接起来,成为一体的岩煤层对比图。
    • 29. 6、在联好的对比图中选择多处适当位置标上地层、煤层、标志层的不同代号,同时对主要标志层用不同颜色加区分,以便对比和识别。 7、最后写上图名、比例尺和责任制标签。 返回
    • 30. 五、钻孔柱状图该图是必作图件之一,并要求在野外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编制的原则;将地质编录人员在现场编录到的全部原始地质资料,如实转绘在具有统一格式的钻孔柱状图上或输入到电脑中。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矿物成分、煤层厚度、煤岩宏观特征、岩层结构构造、层理类型、粒度大小、胶结物、胶结类型、变化规律、古生物化石赋存程度、岩芯完好程度、岩层倾角、分层厚度、岩煤芯长度、采取率等等。
    • 31. 该图是岩煤对比、地质剖面、沉积断面、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分析资源/储量估算、各种等厚线、等值线等多种图件编制的基础图件。在勘查中所施工的全部钻孔,均应编制此图。
    • 3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3. 编制步骤大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是将现场岩煤芯编录时获得的全部地质资料全面及时地转绘在图纸上。 第二步是钻孔终孔时进行测井后,将测井解释成果、简易水文、钻孔结构、封孔等资料在柱状图上。 第三步是待岩煤对比方案确定后,将地层时代划分、煤层、标志层编号。若有古生物化石、岩石显微鉴定成果也一起编绘在图纸上。 第四步是在柱状图上方填好钻孔坐标、孔口标高、施工时间、终孔深度、鉴定员姓名等应反映的全部资料,这才算完成该图的全部编制工作。返回
    • 34. 关于煤田预测1.煤田预测简介 2.煤田预测实例
    • 35. 煤田预测简介聚煤作用是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综合作 用的结果;而古构造又是影响古气候、古植物、 古地理的决定因素。 因此,开展煤田预测必须全面收集利用已有 的钻探、物化探、矿井资料,以及前人所提交 的各种地质报告和科研成果。 对所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可 以编制出煤田预测所需的各种基础图件。
    • 36. 煤田预测简介煤田预测所需基础图件包括地质图、构造纲 要图、综合柱状图、岩煤层柱状对比图、岩相 古地理图、盆地基底地质略图、工程分布及研 究程度图、含煤地层分布图、含煤地层厚度变 化规律图、含煤趋势图、地质剖面图、沉积断 面图、代表性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等。
    • 37. 煤田预测简介运用地层古生物学、煤岩学、数字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地质 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结合现代沉积学有关 沉积机制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就可以编制出 煤田预测图。 图上要标明三类三级预测区的具体分布范围, 同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书。
    • 38. 煤田预测实例1.山西省某老矿区深部 矿区位于大向斜的北端。东北部有地方矿井布。 西部受岩浆岩破坏严重,地层倾角为70°~ 80°,浅 部有小窑分布。国营煤矿向两翼无法发展,只能 向深部寻找接替区。 按向斜正常情况推测,深部煤层埋藏应在1200~ 1500米,不具备建井条件。 地质人员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发现多数断层倾角具有由浅而深逐渐变缓趋 势,而且多为逆掩断层; 7煤田预测实例 后又收集了同一构造上的地方矿井和小窑的资 料,发现也存在这一规律。于是他们就对深部 构造加以分析组合,找出可能有这种性质的断 层,在其上盘布置找煤验证钻孔。结果比原来 推测的深度提前400~500米见到了国家紧缺的 炼焦煤。目前正在进行勘探工作。
    • 39. 煤田预测实例经过收集同一构造上地方矿井和小窑的资料, 同样发现和存在这一规律。 于是对深部构造加以分析组合,找出可能有 这种性质的断层,在其上盘布置找煤验证钻孔。 钻探结果比原来推测的深度提前400~500米 见到了国家紧缺的炼焦煤。目前该矿正在进行 勘探工作。
    • 40. 煤田预测实例2.东北某地区 该区属于早侏罗世陆相沉积盆地。50~60年 代进行勘探,已获得有经济价值的煤炭资源并 建立了小型矿井。 由于煤层不稳定,后期岩浆岩破坏严重,70 年代末,矿井已频临报废。 矿井地质技术人员认为,煤田预测工作涉及 面广,难度较大,应由科研部门去作。
    • 41. 煤田预测实例当矿井就要报废之时,正好聚煤模式新理论 不断出现,引起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通过分析 地质资料,开展了煤岩、沉积古地理环境及聚 煤规律专题研究,辅以野外地质观测、采样测 试、地震测量等手段,较深入地研究了煤盆地 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地层分布特征、盆地沉 积序列和演化规律,以及聚煤规律,从而建立 了该区坳陷型盆地聚煤模式。
    • 42. 煤田预测实例该区聚煤模式特点: 煤系地层沉积分别受到东西向、南北向两个坳陷控制。 盆地轴向、沉积走向、均与聚煤带、富煤带分布方向一致。 根据以上模式推测出外围找煤的远景区,并确定了验证钻孔的位置。结果钻探见迂可采煤层,控制面积达10KM2,获得找煤资源量近1000万吨,埋深在600~700米。使即将报废矿井又获新生。 可见只要下功夫,善于总结规律,总会出成果的。
    • 43.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