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Disease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breast
    • 2. 正常女性生殖系统
    • 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 本章内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 乳腺癌
    • 5. 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概述 CIN分级及判断标准 未治CIN转归 CIN处理原则
    • 6. ㈠ 概述概念: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 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 病因:同宫颈癌 临床:多无自觉症状;部分白带↑、接触性出血 宫颈检查:肉眼无特殊改变,重者可有糜烂 可疑病变染色 碘液染色:正常呈蓝色,病变区不着色 醋酸染色:病变区呈白色斑片状
    • 7. 好发部位:宫颈外口移行带区(鳞柱上皮交界处) 占87%~90%
    • 8. 附: 宫颈CIN取材在碘试验或阴道镜检查之下,选择鳞柱交界处按3、6、9、12点处取4点活检。不能太浅,所取组织包含有上皮和间质。
    • 9. CIN Ⅰ级 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 CIN Ⅱ级 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下1/3~2/3 CIN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全层㈡ CIN分级及判断标准(按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
    • 10. 正常 CINⅠ CINⅡ CINⅢ 早期浸润癌 <1/3 1/3~2/3 2/3~全层 <5mm 异型细胞 累及范围CIN分级及判断标准
    • 11. 正常 CINⅠ级 CINⅡ级 CINⅢ级观察要点 病变从基底层→表层发展 异型细胞在上皮层所占的范围CIN分级及判断标准
    • 12. 原位癌累及腺体早期浸润癌原位癌癌突破基底膜, 累及 深度<基底膜下5mm腺体轮廓存在 基底膜完整<5mm
    • 13. ㈢ 未治CIN转归 分级 消退 维持原状 进展为原位癌 进展为浸润癌 Ⅰ级 57% 32% 11% <2% Ⅱ级 43% 35% 22% 5% Ⅲ级 — 20%分级越高,转化率越高,所需时间越短 进展时间一般为10年
    • 14. ㈣ 宫颈CIN处理原则CIN Ⅰ级:按炎症处理 CIN Ⅱ级:冷冻、激光、锥切、子宫颈电环切除术 CIN Ⅲ级:若年轻需要生育者可锥切、子宫颈电环 切除术,应定期复查
    • 15. 小结CIN: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 前病变的连续过程 好发部位:宫颈外口移行带区 CIN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全层 早期浸润癌区别于原位癌,在于其已突破基底膜, 累及深度<基底膜下5mm
    • 16. 二、子宫颈癌 Carcinoma of the Cervical6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 发展中国家,第1位;发达国家,第2位 世界(国内)新发病例46.6万/年(13.15万/年) 死亡率:世界每年29万,其中我国3万 好发于40~60岁,有逐步年轻化趋势
    • 17. 子宫颈癌病因 病理变化 肿瘤扩散和转移 临床分期 临床病理联系
    • 18. ㈠ 病因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和局部卫生不良 流行病学:性生活过早、紊乱为最主要原因 <18岁初婚者比>25岁者患病率高13.3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HPV-16、18、31、33 中国30~50岁妇女高危型总感染率15 % ~20.8% 其它:吸烟和免疫缺陷;HIV感染11
    • 19. ㈡ 病理变化好发部位:宫颈外口移行带区(与CIN相同)宫颈外口
    • 20. ㈡ 病理变化肉眼类型(生长方式和外观形态) 糜烂型 外生菜花型 内生浸润型 溃疡型
    • 21. 粘膜潮红、颗 粒状、质脆、 触之易出血 组织学类型: 原位癌或早期 浸润癌肉眼类型 子宫颈癌(糜烂型)正常
    • 22. 肉眼类型 子宫颈癌(外生菜花型)菜花或乳头状肿物,伴浸润性生长及继发改变
    • 23. 肉眼类型 子宫颈癌(内生浸润型)向宫颈深部浸润性生长,宫颈增厚变硬正常
    • 24. 肉眼类型 子宫颈癌(溃疡型)正常火山口状溃疡
    • 25. ㈡ 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 最常见 80%~90% 腺癌 10%~20% 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
    • 26. 组织学起源 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移行带) 多数 宫颈内膜化生的鳞状上皮 少数 分型 早期浸润癌: 累及深度<基底膜下5mm,无转移 浸润癌: 累及深度>基底膜下5mm 分级 高分化(20%);中分化(60%);低分化(20%) 鳞状细胞癌
    • 27. 高分化鳞癌:癌巢、角化珠,细胞间桥
    • 28. ㈢ 肿瘤扩散和转移直接蔓延 向下: 侵犯阴道 向上:侵犯宫体 两侧:侵犯盆壁 向前:侵犯膀胱 向后:侵犯直肠
    • 29. 转移 淋巴道:最常见、最重要 血道: 晚期,肺 骨 肝宫旁LNLN:首先至宫旁;然后依次为闭孔、髂内、髂外 、髂总 、腹股沟及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 30. 临床上分5期 0 期:原位癌 Ⅰ期:局限于宫颈 Ⅱ期 侵犯阴道,未累及下1/3 侵犯宫旁,未累及盆腔壁 Ⅲ期 癌扩展至阴道的下1/3 癌扩展至盆腔壁 Ⅳ期:越过骨盆,或累及膀胱/直肠,或已转移
    • 31. 子宫颈癌Ⅳ期
    • 32. ㈣ 临床病理联系早期:无症状,普查和脱落细胞学 晚期 继发改变 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 异常阴道分泌物 侵袭 浸润盆腔神经:下腹部、腰骶部疼痛 直接蔓延:子宫膀胱瘘或子宫直肠瘘
    • 33. 小结病因: 与HPV-16、18、31、33密切相关 好发部位: 宫颈外口鳞柱上皮交界处(移行带) 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早期浸润癌(浸润深度<基底膜下5mm) 浸润癌 (浸润深度>基底膜下5mm ) 直接蔓延: 向下: 侵犯阴道;向上:侵犯宫体;两侧:侵犯盆壁 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肠
    • 34. 三、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来源:滋养叶细胞 与妊娠有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分类:滋养叶细胞增生、侵袭能力和有无绒毛结构 葡萄胎(水泡状胎块) 良性 侵袭性葡萄胎 恶性 绒毛膜癌(绒癌) 高度恶性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多为良性
    • 35. 正常的绒毛结构 葡萄胎(水泡状胎块) 侵袭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绒癌)三、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
    • 36. ㈠ 正常的绒毛结构胎盘绒毛
    • 37. 细胞滋养层 (朗罕斯细胞)合体滋养层㈠ 正常的绒毛结构组织学结构 绒毛膜上皮(滋养叶) 内层:细胞滋养层 外层:合体滋养层 间质:基质、血管、纤维
    • 38. 细胞滋养层C:细胞界清;立方或多边形,胞质淡染; 核圆居中,染色浅 合体滋养层C:体大而不规则;胞质深红染; 多核,核深染
    • 39. ㈠ 正常的绒毛结构胎盘绒毛发育 双层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仅留下合体滋养层(妊娠3个月后),间质↑
    • 40. ㈡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年龄:育龄期,<20岁和>40岁女性多见 发病率 中国多见 1/150次妊娠 葡萄胎患者再次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4~5倍 分类 完全性葡萄胎 全部水肿绒毛 部分性葡萄胎 水肿绒毛+部分胎盘绒毛 临床:停经后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增大、变软
    • 41. 病理变化大体(肉眼观) 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 水肿绒毛: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透明薄壁水泡 (内含清亮液体) 水肿绒毛之间有蒂相连,形似葡萄串
    • 42. 水 肿 绒 毛水肿绒毛未侵入肌层
    • 43. 正常胎盘绒毛绒毛高度水肿→透明薄壁水泡,有蒂相连,形似葡萄水肿绒毛
    • 44. 正常胎盘绒毛绒毛高度水肿→透明薄壁水泡,有蒂相连,形似葡萄水肿绒毛
    • 45. 病理变化镜下 绒毛间质水肿 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两种滋养叶细胞(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生(病变特征)妊娠3个月后胎盘绒毛仅留下合体滋养层无血管但滋养叶细胞却增生?
    • 46. 水 肿 绒 毛绒毛间质水肿;绒毛间质血管消失;滋养叶细胞增生正 常
    • 47. 水 肿 绒 毛正 常
    • 48. 细胞滋养层C增生(A)合体滋养层C增生(B)绒毛间质A→A→B→B→B→B→两种滋养层细胞增生是葡萄胎最重要的特征
    • 49. 细胞滋养层C C界限清楚 胞浆染色浅,水肿 核圆居中,染色浅 合体滋养层C C体大,形状不规则 多核,核深染 胞浆深红染A→B→
    • 50. 两种滋养层细胞排列 水肿绒毛外侧两种细胞可交错一起,若细胞滋养层细胞增生↑,可将合体滋养层细胞围在其中。A→B→A→A→B→B→B→B→
    • 51. 葡萄胎 侵袭性葡萄胎大体 绒毛肿大似葡萄串 + - 水肿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 阴道、肺、脑转移 镜下 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 绒毛间质水肿 + 滋养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异型性↑ - 子宫肌层内找到水肿绒毛㈢ 侵袭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
    • 52.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二者肉眼上最主要的鉴别点?
    • 53.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二者肉眼上最主要的鉴别点?
    • 54. 侵袭性葡萄胎 镜下诊断依据:子宫肌层内找到水肿绒毛
    • 55. 侵袭性葡萄胎镜下肉眼
    • 56. 葡萄胎 侵袭性葡萄胎大体 绒毛肿大似葡萄串 + - 水肿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 阴道、肺、脑转移 镜下 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 绒毛间质水肿 + 滋养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异型性↑ - 子宫肌层内找到水肿绒毛
    • 57. 葡萄胎 侵袭性葡萄胎临床 子宫增大与月份不符 + 反复阴道流血 + 无胎心音/胎动 + 尿HCG强阳性 刮宫后持续阳性 预后 刮宫后80%~90%痊愈 化疗敏感,预后良好 10% →恶葡 2.5% →绒癌
    • 58. ㈣ 绒毛膜癌(绒癌) Choricocarcinoma6妊娠绒毛滋养层上皮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 来源 50% 继发于葡萄胎 25% 继发于自然流产 20% 发生于正常分娩后 5% 发生于早产、异位妊娠
    • 59. 1. 病变肉眼:癌结节呈血肿样结节 数目:单个或多个 部位:子宫不同部位,可突入宫腔 出血坏死、质软呈暗红或紫蓝色血肿样结节 侵入子宫深肌层、浆膜外 镜下:二种瘤C+“三无”特点 二种瘤C:细胞滋养层样和合体滋养层样瘤C 三无: 无绒毛、无间质、无血管瘤C如何获得营养物质?
    • 60. ⑴ 肉眼暗红色血肿样结节侵入子宫深肌层、浆膜外 未见水肿绒毛浆膜肌层出血坏死明显
    • 61. 宫腔⑴ 肉眼暗红色血肿样结节侵入子宫深肌层 未见水肿绒毛侵入子宫 深肌层出血坏死
    • 62. 二种瘤C+“三无”特点 二种瘤C:细胞滋养层样和合体滋养层样瘤C 三无: 无绒毛、无间质、无血管⑵ 镜下合体滋养层样瘤C细胞滋养层样瘤C
    • 63. ⑵ 镜下瘤C:异型性明显 细胞滋养层样瘤C C界限清楚;胞浆染色浅,可透明; 核染色浅,空泡状;核仁明显 合体滋养层样瘤C C形状不规则;多核,核深染,胞浆深红色 瘤C排列 两种瘤C混合排列成巢或条索状 不形成绒毛结构 瘤C侵入肌层甚至浆膜,常伴出血坏死
    • 64. 二种瘤C+“三无”特点病 理 性 核 分 裂 像
    • 65. 二种瘤C+“三无”特点细 胞 滋 养 层 样 瘤 C合 体 滋 养 层 样 瘤 C
    • 66. 二种瘤C+“三无”特点细 胞 滋 养 层 样 瘤 C合 体 滋 养 层 样 瘤 C
    • 67. 2.生物学特性侵袭血管能力极强,易局部扩散 血道转移是绒癌显著特点 最常见于肺,其次为阴道壁、脑、肝
    • 68. 3. 临床表现妊娠试验HCG持续(+) 阴道不规则流血 继发腹腔大出血 贫血、消瘦 胸痛、咯血 阴道壁紫蓝色结节 CNS症状
    • 69. 4. 预后过去:手术 1年内死亡 现在:化疗 绝大多数可治愈(转移者治愈率70%)
    • 70.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小结葡萄胎与侵袭性葡萄胎 不同点:临床刮宫送诊标本能否诊断恶葡??水肿绒毛有无侵入肌层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 不同点:有无绒毛结构
    • 71. 四、乳腺癌 Carcinoma of the Breast6来源于乳腺终末导管和腺泡上皮(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恶性肿瘤 部位: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50%+) 年龄:40~60岁 我国呈双峰分布:41~45岁 和 56~60岁 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 男性占1%
    • 72. 授课内容乳腺正常结构 流行病学 病因 组织学类型及其病变 扩散和转移
    • 73. ㈠ 乳腺正常结构15~20个乳腺叶 叶:1条总导管及其小叶间导管和若干小叶构成 小叶:终末导管及其腺泡(终末导管小叶单位) 纤维脂肪结缔组织
    • 74. 小叶间导管乳腺 小叶腺泡总导管终末导管乳腺叶
    • 75. 乳腺小叶终末导管腺泡小叶间导管乳腺 小叶
    • 76. 乳腺小叶 终末导管: 双层结构 内层:立方上皮C 外层:肌上皮C 外侧基底膜 立方上皮C肌上皮C基底膜
    • 77. 乳腺小叶腺泡:双层结构 内层:单层立方上皮C 外层:肌上皮C 外侧基底膜
    • 78. 肌上皮C基底膜立方上皮C
    • 79. 6乳腺癌来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恶性肿瘤
    • 80. 6每年10月被定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 发病率 中国每年新发病例20万人 上海:上世纪70年代 17/10万;目前>60/10万 死亡率 全球:50万/年,“第一红颜杀手”㈡ 流行病学
    • 81. ㈢ 病因雌激素长期作用 月经初潮早发:14~15岁者比<11岁危险性降低54% 绝经期延迟 高龄初产:生产1次且生产年龄>35岁 家族遗传倾向: 5 %~10% 直系女性近亲(母女、姐妹)患癌几率大2~3倍 环境:放射线、化学品、空气污染 其他:高淀粉、高脂肪及高糖食物;饮酒、肥胖症
    • 82. 乳腺癌非浸润性癌  浸润性癌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癌: 典型髓样癌和粘液癌等㈣ 组织学类型及其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最常见 70%(15-30%)(70-85%)
    • 83. 1. 导管内原位癌起源:小叶终末导管 肉眼 受累导管增粗,腔内充满灰白色组织,切面呈 条索状和小结节状,有时可挤出粉刺样坏死物 镜下 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
    • 84. 正常导管内原位癌导管上皮C显著增生且 有明显异型性 增生C局限于导管内 基底膜完整终末导管呈双层结构 内层:立方上皮C 外层:肌上皮C 外侧基底膜
    • 85. 正常导管内原位癌
    • 86. 组织学分类(根据坏死是否明显) 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粉刺癌) 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 87. (1)粉刺癌部位:乳腺中央(50%) 大体: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 挤压时可从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 镜下 扩张导管内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央坏死明显 (坏死区>导管直径50%);钙化 导管周围纤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
    • 88. 粉刺癌:癌细胞实性排列+中央坏死基 底 膜
    • 89. 粉刺癌:癌细胞实性排列+中央坏死
    • 90. (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癌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等+坏死不明显
    • 91. 91 (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癌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等+坏死不明显
    • 92. (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癌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等+坏死不明显92
    • 93. 预后 良好。20年后,30%发展为浸润癌 粉刺癌转为浸润癌几率远高于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94. 94 2. 小叶原位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起源:小叶终末导管及腺泡 常累及双侧乳腺,常多中心性,无明显肿块 病变特征 终末导管及其腺泡扩张,充满实性排列的癌C 基底膜完整 小叶结构存在 
    • 95. 正常乳腺小叶小叶原位癌
    • 9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7. 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
    • 98. 3. 浸润性导管癌约占乳腺癌的70% 导管内癌突破基底膜导管内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
    • 99. 肿块质硬,界不清、固定 乳头下陷 皮肤呈橘皮样,溃疡、出血、感染(1)肉眼
    • 100. 肉眼X光线肿瘤呈放射状向周围浸润钙化
    • 101. 癌细胞排列成巢状、条索状、腺样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间质有致密纤维组织增生 可见导管内原位癌(2)镜下
    • 102. 导管内原位癌
    • 10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04. 约占乳腺癌的5%~10% 小叶原位癌穿透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约20%累及双侧乳腺,同一乳腺中呈弥漫性多灶性分布,不容易被检查发现 4.浸润性小叶癌
    • 105. 癌细胞单行串珠状、条索状浸润间质,或环形排列在导管周围
    • 106. ㈤ 肿瘤扩散与转移直接蔓延 导管周围→胸大肌等 淋巴道 最常见 早期:同侧腋窝LN 晚期:锁骨下LN →锁骨上LN 血道 晚期 常见部位:肺、骨、肝、肾上腺和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