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存货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企业进货、销货和储存业务的特点,理解进货、销货和储存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掌握存货购进、销售和储存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的设计方法。
    • 2. 第一节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一、采购业务的内容及特点 存货采购是存货管理的第一环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存货的采购是生产的准备阶段,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盈利产品,必须采购生产适用、价格公道、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要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必须采购适销对路且价格公道的商品。因此,要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存货采购业务的控制与核算,
    • 3.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相应的存货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制度。要实现存货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和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首先必须了解存货采购业务的特点。存货采购业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它与生产和销售计划联系密切; 2.它直接导致货币资金的支出或对外负债的增加; 3.业务发生频繁,工作量大,运行环节多,容易产生管理漏洞
    • 4. 二、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目标 针对存货采购业务的以上特点,其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应为: 1.存货的采购与生产、销售业务的要求保持一致; 2.货币资金的支付或负债的增加必须以获得品质优良的存货为前提,保持货款支付或负债增加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3.合理揭示企业应享有的购货折扣与折让; 4.防止采购环节中违法乱纪、侵吞企业利益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 5. 5.保证采购业务在内、外部各环节的运行通畅和高效率; 6.及时、准确提供存货采购的会计信息。
    • 6. 三、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为实现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目标,存货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务分离制度 存货采购环节中的主要业务有提交请购单、签订采购合同、订货、收货和入账等。在这些业务中需要进行职务分离的主要有: 1.在请购单中,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数量由生产或销售部门、保管部门根据
    • 7. 需要量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然后交采购部门进行公开询价。 2.采购合同应由生产或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律部门会同供货单位共同签订。 3.物资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存货的验收保管。 4.物资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 5.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相分离。
    • 8. 6.审核付款人员应与付款人员相分离。 7.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应与出纳人员相分离。 (二)存货采购的请购单控制制度 为使物资既能够满足需要,又能防止由于存货过多而造成的积压风险,在确定存货采购时,必须由物资的使用部门(如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流通企业的销售部门等)根据未来一定期间的需要量,以填制 “物资需求单” 的方式提前通知物资保管部门,由保管部门再根据现有存货的库存量计算出请购量后,正式
    • 9. 提交“请购单”。经过物资保管部门主管签字的请购单还必须通过采购部门和资金管理(或财务,下同)部门的确认后方可生效。采购部门确认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已经采购的物资又重复执行,二是咨询现行市场价格,对所需采购资金进行估算。采购部门签署同意采购的意见并将估算的资金需要、付款时间说明后交资金管理部门,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资金预算范围和企业的现有资金状况进行综合审查后批准。存货采购的请购单由资金管理部门签署同意执行的意见后,再交
    • 10. 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将请购单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存档备案并办理招标订货手续。 (三)订货控制制度 采购部门凭被批准执行的请购单办理订货手续时,首先必须向不同的多家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待获取报价单后比较供应货物的价格、质量标准、可享受折扣、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和供应商信誉等有关资料,初步确定适合的供应商并准备谈判;然后,根据谈判结果签订订货合同及订货单,并将订货单及时传送给生产、销售、保管和会计等有关部门,
    • 11. 以备合理安排生产、销售、收货和付款。在订货控制制度中,核心点是对购货询价、签订合同和订货单的控制。 (四)货物验收控制制度 企业所订购的货物到达时必须由与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会计部门相分离的保管部门进行验收保管。所收货物的检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根据订货单和供货方发货单验收合格的货物入库后,仓库保管部门必须及时填制“收货单”一式数联,并分别传送给采购部门和会计部门。货物验收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保证所购货物符合预定的品名、数量和
    • 12. 质量标准,明确保管部门和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五)入账付款或应付账款控制制度 由采购请购单、订货单和收货单共同构成的收货业务完成后,会计部门就取得了供货方的发票和收货单等表示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并应支付货款或应付账款已经发生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经过审核无误后,会计部门应该及时记录存货的增加和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的减少或应付账款的增加。对存货的核算,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管理要求设置一级账户和明细账户并正确地进行记录。
    • 13. 会计入账时应注意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记入适当的账户和适当的会计期间;二是正确地进行计量。 (六)会计稽核与对账制度 它一方面要求,无论是货款的支付,还是应付账款发生的记录,对进货业务涉及的所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都必须经过稽核人员或会计主管审核后方能记账;另一方面要求,对进货业务发生的应付账款必须及时、定期地与客户对账,防止债务虚列及由此造成的业务人员舞弊行为。
    • 14. 四、采购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企业的进货业务主要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询、报价,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进货单位按进货需要向有关供货单位询价,供货单位得到询价信息后向进货单位报价。另一种可能是供货单位主动向进货单位发出报价信息;第二环节是供需双方讨价还价、签订购销合同后订货;第三环节是接收供货单位的货物并付款或形成负债。在进货业务的这三个环节中,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必须设计相应的进货业务凭证和
    • 15. 凭证流转程序。 (一)采购凭证及其流转程序 1. 设计采购凭证及其流转程序的原则 (1)有利于加速货物流转,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防止差错和损失; (3)保证企业内部各环节及时取得所需的业务资料与核算资料; (4)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5)保证及时、正确地组织会计核算。
    • 16. 2. 采购凭证的设计 采购凭证连同后面的销货凭证设计,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存货采购业务从业务环节上看,包括采购和验收入库两个基本环节。 3. 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凭证流转程序包括送货制下的凭证流转程序、提货制下的凭证流转程序和发货制下的凭证流转程序。
    • 17. 第二节 销货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一、销货业务的内容及其特点 从销货业务运行的环节看,包括接受顾客订单、批准销售折扣和赊销信用、编制销货通知单、按销货通知单发货、记录销货、办理收货以及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销货折让、处理坏帐等业务。 这些销货业务的特点有: (1)业务发生频繁,工作量大,运行环节多,容易产生管理漏洞;
    • 18. (2)营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具有复杂性; (3)销货业务直接导致货币资金或应收帐款的增加。
    • 19. 二、销货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1)保证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 (2)保证商业折扣和销售折扣的真实性与适度性; (3)保证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合理处理与揭示; (4)保证应收帐款记录的真实性和可收回性; (5)杜绝销售业务中可能出现的低效率和一切违法乱纪、侵吞企业利益的行为。
    • 20. 三、销货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一)职务分离制度 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 (1)接受客户订单的人不能同时负责核准付款条件和客户信用调查工作。 (2)填制销货通知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出商品工作。 (3)开具发票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票的审核工作。 (4)办理各项业务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该项业务的审核批准工作。
    • 21. (5)记录应收帐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货款的收取和退款工作。 (6)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销售各环节的工作。 (二)订单控制制度 订单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客户和销售形式设计多种订单格式,以满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工作、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需要。 (2)规定订单在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流转程序,并规定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
    • 22. (3)实行订单顺序编号法,对已执行的订单和尚未执行的订单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便随时检查订单的执行情况和每一订单的处理过程。 (三)销售价格政策控制制度 (1)制定统一的产品销售价格目录。 (2)规定灵活的商业折扣、现金折扣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授权批准权限。 (四)销售发票控制制度 销售发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1)指定专人负责发票的保管和使用,明确发票管理制度。
    • 23. (2)发票使用人领用发票时应签字注明所领用发票的起讫号。 (3)发票使用人多开具的发票必须以发货通知单等有关凭证上载明的客户名称、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为依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4)财会部门必须指定独立于发票使用人的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使用过的发票与会计记录和有关手续凭证进行核对检查。 (五)收款业务控制制度 (六)退货业务控制制度
    • 24.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退货损失惩罚制度 (2)设立独立于销售部门的销货争议处理机构 (3)建立销售折让优先制度 (4)理顺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凭证流转程序 (5)建立退货、索赔、销售折让审批制度 (6)建立退货验收制度和退款审查制度 (七)售后服务控制制度
    • 25. 四、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一)工业企业及批发企业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1. 销货凭证的设计 企业销货业务涉及的凭证主要有发货单和销货日报表两张基本凭证。 2. 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主要有三种:送货制下的凭证流转程序、提货制下的流转程序和发货制下的流转程序。 3. 与客户对帐的对帐单设计
    • 26. (二)零售企业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零售企业的销售收款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货款合一,营业员在交易时一手收款,一手付货。第二种是货款分管,营业员在交易时开出销货小票,待顾客到收款台交款后,凭已收款的售货小票付货。第三种是超市的自选销售,由顾客在商场里自行选购商品,集中在出口收款处交款。
    • 27. 1. 销货凭证的设计 销货凭证主要有:内部交款单,商品进销存报告单,销货小票等。 2. 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主要是货款分管下的流转程序的设计。
    • 28. 第三节 储存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一、储存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存货的储存业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占压资金数量大; (2)储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产品生产或商品销售的顺利进行; (3)容易发生积存日久变质或时常供求关系变动而导致存货损失; (4)存货的种类繁多,流动性强,进出频繁,极易产生管理疏漏;
    • 29. (5)实物规模较大,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随时可能发生。 储存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 (1)对存货正确计价并保持帐实相符,合理揭示存货方面的财务状况; (2)保证恰当的存货储备量,实现既能满足生产、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资金占压,促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3)保证存货的安全。
    • 30. 二、储存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点 (一)落实保管责任制度 (二)建立严格的存货收发和计量制度 (三)实施永续盘存制 (四)健全实地盘点制 (五)实施存货保险制度 (六)建立库存存货质量管理制度 (七)确定恰当的存货明细分类帐分户方法 (八)健全存货明细帐设置
    • 31. 第四节 存货业务核算方法的设计一、存货的计价 (一)存货的入帐价值 1. 购入的存货 2. 自制的存货 3.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4.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5. 接受捐赠的存货 6.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债权换
    • 32. 入的存货 7.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 8. 盘盈的存货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按计划成本计价、毛利率法、零售价格法等。
    • 33. (三)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 1.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计算方法 2.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会计处理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条件 (2)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帐务处理。
    • 34. 二、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和清查盘点方法的设计 (一)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 企业的存货数量要考盘存来确定,盘存方法有永续盘存法和实地盘存法两种方法。 (二)存货清查盘点的设计 存货清查盘点的方法 存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 存货清查的核算
    • 35. 三、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一)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核算时,企业要设置“原材料”帐户和“物资采购”帐户。 (二)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核算时,企业除了要设置“原材料”、“物资采购”帐户,还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帐户。 (三)按实际成本计价与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比较
    • 36. 四、商品的核算方法 (一)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1.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的适用范围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适用于批发企业的商品核算。 2.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 (1)“库存商品”的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均以商品进价计价。 (2)建立一套完整的商品帐体系。 3.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的帐户处理 (1)购进商品的帐务处理 (2)销售商品的帐务处理
    • 37. (二)售价金额核算法 1.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适用范围 售价金额核算法适用于零售企业商品核算。 2.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内容 (1)确定实物负责人,建立实物负责制。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 (3)建立商品盘点制度,定期实地盘点商品。 (4)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加强商品价格管理。 (5)健全进货验收制度和销货收款制度。 3.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帐务处理 (1)购进商品的帐务处理。 (2)销售商品的帐务处理。
    • 38. (三)进价金额核算法 1. 进价金额核算法的适用范围 进价金额核算法适用于鲜活商品的核算。 2. 进价金额核算法的内容与帐务处理 进价金额核算法可以采用“进价记账、盘存计销”的方法,即用进价反映购进商品总额,期末按实际盘存商品进价金额倒挤已销商品进价成本。
    • 39. (四)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的特点: (1)库存商品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一律按商品售价记账。 (2)企业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商品明细帐。 (3)要增设“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以记载商品售价金额和进价金额的差额。
    • 40. (五)代销商品的核算 1. 代销商品业务的特点 企业代销商品业务的形式有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两种。 企业代销商品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无论采用何种代销方式办理代销业务,委托方拨交受托方的代销商品,在结算贷款以前,其所有权仍属委托方,相当于委托方企业库存商品的移库,仍应将其作为本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 (2)受托方将商品出售后,委托方应根据受托方交来的代销商品清单,确认商品销售的实现,并作为委托方企业的收入进行核算。 (3)受托方将代销商品出售后,应视代销商品业务的不同方式,分别确认相应的收入,并进行相应的贷款结算。
    • 41. 2. 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委托方应设置“委托代销商品”帐户来核算。委托方企业委托代销商品的帐务处理,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发出代销商品。 (2)收到代销清单。 (3)收到代销款项。
    • 42. 3. 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受托方企业应设置“受托代销商品”帐户来核算。受托方企业受托代销商品的帐户处理,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收到代销商品。 (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 (3)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
    • 43. (六)存货购销环节其他业务的核算方法 1. 存货购进环节其他业务的核算 存货购进环节的其他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拒付贷款和拒收货物的核算。 (2)进货退出的核算。 (3)进货退补价的核算 。 (4)进货发生溢缺的核算。 2. 存货销售环节其他业务的核算 (1)销货退回的核算。 (2)销货折让的核算。
    • 44. 五、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方法 (一)包装物的核算方法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种包装物的收发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包装物”帐户。本帐户应按包装物的品种、类别等设置明细帐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包装物数量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设置“包装物”帐户,而将其并入“原材料”帐户进行核算。
    • 45. (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方法 低值易耗品的确认标准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种低值易耗品的收发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帐户。该帐户应按低值易耗品的类别、品种等设置明细帐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 46. 六、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帐户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种委托加工物资的收发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帐户,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帐务处理 拨付委托加工物资 结算加工费、税金及运杂费 收回加工物资
    • 47. 第八章 生产制造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生产制造业务的特点,熟悉生产制造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理解生产制造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特点及目标,掌握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和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 48. 第一节 生产制造业务的内容与会计制度设计目标一、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及其特点 (一)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首先是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是指对发生的生产耗费和产品成本形成组织的会计核算。 其次是建立成本管理制度。
    • 49. (二)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 1. 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作为设计的指导 2. 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3. 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 50. 二、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一)明确产品成本核算程序,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二)及时向有关管理者提供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耗费情况,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保护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安全完整 (三)划清各种费用界限,控制成本开支,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四)建立成本责任制,考核成本责任
    • 51. 第二节 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一、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开展实质上一种从货币资金到原材料、生产设备,再到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形成库存商品的资金循环过程。为了生产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减少商品库存,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 52. (一)建立生产制造计划控制制度 生产制造计划控制是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的起点,也是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它又可以分为确定生产需要和制定生产制造计划两部分。 1、确定生产需要 对制造企业而言,确定生产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决策行为,决策不当就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和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因此它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或其授权的人员进行决策,根据产品的市场
    • 53. 销售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明确决策责任。 2、制定生产制造计划 确定生产需要后就可以制定生产制造计划。由于生产制造计划的制定约束企业生产投入的多少,并影响未来产品的销售情况,企业在制定生产制造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应注意与销售计划的协调一致。 在制定的生产制造计划中,除了标明产品投产数量、生产开始日期、产品完工日期、质量标准以及生产单位(车间)
    • 54. 等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准确地估算出产品生产所耗用的材料、工时和生产成本,从而为生产制造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二)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一般由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控制制度构成。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主要有: (1)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
    • 55. (2)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3)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2、成本责任控制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就是通过设置成本费用责任中心,明确该类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成本控制目标作为考核其成本责任或管理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奖惩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成本责任控制制度所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要以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可控成本为依据。所谓可控成本是
    • 56. 指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成本:(1)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将要发生 的成本;(2)责任中心能够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3)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3、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 57. 二、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一)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它强调在“实际费用”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这里的“实际费用”是指构成产品成本的料、工、费的实际消耗数量,如原材料实际消耗量、生产工时实际消耗量等,而在价格方面,如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费用率等,则既可以采用实际价格,也可以采用计划价格,但最终必须以价格差异的形式将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
    • 58. 从而满足这种制度在“实际费用”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要求。 (二)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计划成本会计制度是指根据产品生产制造计划,单位产品生产所要消耗的料、工、费的数量,以及料、工、费的计划价格,事前制定出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将实际发生的产品制造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的一种会计制度。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重点在于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但它也必须提供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 59. 第三节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一、基础工作的设计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设计,这些基础工作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成本开支范围的设计 (二)制定各项消耗定额 (三)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 (四)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 60.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的设计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 (二)成本项目的设计 (三)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设计 (四)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划分标准的设计 (五)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设计
    • 61. 三、相关凭证、表格和报表的设计 (一)相关凭证的设计 生产通知单 废品报告单 停工报告单 领退料凭证 工资结算平整
    • 62. (二)相关表格的设计 材料费用分配表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分配表 外购电费分配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成本汇总表
    • 63. (三)相关报表的设计 商品产品成本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制造费用明细表
    • 64. 第四节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一、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设计概述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主要解决如何形成产品的计划成本,以及如何依据计划成本具体控制产品实际成本,并最终计算确定产品实际成本的问题。在企业成本核算实际工作中,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计划成本核算法、标准成本核算法、定额成本核算法、责任成本核算法等。
    • 65. 二、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一)标准成本概念选择 标准成本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计算法一般采用现实标准成本概念。
    • 66. (二)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的实施程序 第一步,按照成本项目制定出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二步,依据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其中“在制品”(即“生产成本”)“产生品”和“半成品”帐户的借贷方,都按标准成本登录。 第三步,分成本项目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各种成本差异,并设立对应的成本差异帐户进行归集,以便用来控制和考核产品成本。在各个成本差异帐户中,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第四步,每月末根据各成本差异帐户和借贷方余额编制成本差异汇总表,将各种成本差异余额转入“产品销售成本”或“本年利润”帐户,计入当月损益。 第五步,分析各种成本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成本责任,进行成本考核。
    • 67. (三)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标准成本核算法设计的主要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成本差异的帐户处理和成本差异的分析。 1. 标准成本的制定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 × 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 ÷ 标准总工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 × 标准工资率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 ÷ 标准总工时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 × 标准费用分配率
    • 68. 2.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材料实际用量 – 材料标准用量) × 材料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材料实际价格 – 材料标准价格) × 材料实际用量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 – 材料人工工时) × 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 – 材料工资率) × 实际人工工时
    • 69.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实际工时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实际产量标 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实际产量×工时标准×标准费用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
    • 70. 固定制造成本差异分析方法通常有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两种。 两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种成本差异。 三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区分为耗费差异、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三种成本差异。
    • 71. 三、定额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定额成本法是以定额成本作为控制和分析成本的依据,通过事前制定成本定额、事中按成本定额进行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差异的有机衔接、促进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一)定额成本的制定 实行定额成本控制,必须先制定单位产品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和费用定额,并据以计算单位产品的定额成本。产品定额成本是以现行消耗定额为根据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所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 72. (二)定额成本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1. 直接材料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直接材料定额差异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三种,即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 2. 直接人工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直接人工定额差异=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 - (产品产量 × 单位产品工资定额) 3. 制造费用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4.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某产品应分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原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差异) ×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 73. 5. 定额变动差异的控制 定额变动差异是定额成本控制固有的一种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修订了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可以采用系数折算的方法来简化计算月初在产品的定额变动差异,公式如下: 定额变动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 /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成本 × (1 – 定额变动系统)
    • 74. 在定额成本核算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产品实际成本=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脱离定额差异 ± 材料成本差异 ±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