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讲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文件的学习
    • 2. 二、文件学习的几点认识 1、  建国后教育发展的突破 2、  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 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4、推进我国心理科学研究与发展
    • 3. 第二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 4. (一)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 5. (1)健康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健康的解释: ——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人体) ——情况正常,没有缺陷(事物) 世界卫生组织 1948年 在成立 中指出: ——健康不仅是 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 安宁状态。 ——1989年 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的范围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 6. (2)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于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 当前国内有关著作中通常采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 7. (3)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工作,其服务对象即一是各类人群、二是具体个体。一般认为,心理卫生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心理卫生的内容函盖了心理健康在某些情况下,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同义,在学校进行的心理卫生工作一般称之为心理健康。
    • 8. (4)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 从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辩论关系看,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 9.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10. 1、心理健康判断的标准的不同依据 (1)  测量统计学标准 (2)  社会学的标准 (3)  临床病理学的标准 (4)  个性发展的标准
    •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因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时代上的差异,决定了心理健康标准只能是相对的。1、心理健康判断的标准的不同依据
    • 12. 第一、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 第二要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 的成绩; 第三、要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第四、要情绪乐观、稳定、善于排遣消极情绪; 第五、要有自知之明,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自尊,自制; 第六、要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即行为反应要与环境相适应,在活动中要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 我国学者(陈家麟)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14. 素质与心理素质素质: 狭义——在生理学和心理学指个体先天的生理解剖特征,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广义——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影响人才未来发展可能性的各种基本品质的质量与水平,是制约人的活动方式、水平和质量的内在因素。 心理素质: 指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在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而形成的心理反应系统, 的基本特征。(这与心理现象不同)
    • 1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8. 2、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密切联系: ①基本职能相辅相成 ——工作时多都是青少年学生,二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育人是基本的共同职能
    • 19. ②教育内容在共同之处2、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 20. ③渠道有共同之处 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之处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较大地提高德育的工作实施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品课、政治课、青春期教育、班、团、队活动有机结合 2、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 21. ④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 22. 区别: ①理论基础不同 ②具体目标有异 ③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④方法上的不同 2、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 23.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联系 心理教育与体育、艺术、生产劳动活动的联系 2、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 24. 3、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 25.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 2.孕期卫生 3.生理疾病和外伤、毒品因素 4.内分泌异常
    • 26.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破损 2.夫妻关系紧张 3.亲子关系紧张 4.家长错误示范 5.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 27. (三)学校因素 1.师生关系紧张 2.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3.群体地位过低 4.不良风气和环境不健康气氛影响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 28. (四)心理因素 1.基本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 2.挫折 3.心理冲突 4.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 29. (五)社会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生长环境 2.文化背景与交流形态 3.社会风气 4.社区环境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 30.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1.组织机构 2.完善管理(目标、实施途径、评估)
    • 31. (二)明确目标、任务和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l 发展功能 l 预防功能 l 矫治功能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 32.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l总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 l具体目标: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 33. 3.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 (2)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 (1)优化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增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3)矫治少数学生的心理行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 34. 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个性发展方向 (2)青春期教育 (3)学习方面 (4)生活适应 (5)生理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 35. 5.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原则 2.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差异性原则 5.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原则 6.全面性原则 7.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原则 8.全员性原则 9.联系实际原则 10.系统有序原则
    • 36. 6.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全校一切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社会时间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家庭教育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 37. 五、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存在的问题 2、存在的误区
    • 38. 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什么是心理卫生及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我国通用的) 结合实际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