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初始环境评审
    • 2. 1、初始环境评审的目的 2、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 3、初始环境评审的步骤 4、初始环境评审的策划 5、实施评审 6、初始环境评审报告编写 目 录
    • 3. 1、环境初始评审的目的了解组织的环境现状和环境管理现状 明确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确定组织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 基础数据收集。 评审现有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及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调查以往环境事故/环保历程 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 4. 1、明确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2、确定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便评价出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责任的环境因素; 3、评审现有的环境组织机构、职责划分以及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4、评价组织的环境行为与相关的内部准则、外部标准、实施规范和一系列的原则及指南的符合程度; 5、组织现行的环境管理操作惯例和程序的适用程度; 6、对以往不符合法律、法规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反馈信息和结论; 7、取得竞争优势的机遇; 8、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9、组织其他体系中有利或不利于环境行为的职能或活动;2、环境初始评审的内容
    • 5. 初始环境评审的策划 实施评审 分析评价 编制初始环境评审报告3、环境初始评审的步骤
    • 6. 4.1、确定评审范围和评审方法 4.2、组成评审组 4.3、初始环境评审的计划 A、现场调查 生产部门:从原材料、零件、能源资源到产品产出和污染物排放; 设备动力部门:水、电、煤、油、机械等; 技术部门:研究、设计开发、工艺、工程、改造等; 供应贮运部门:采购、运输、仓贮、原材料、、供方、合同方; 销售部门:顾客产品使用、维修、相关方等; 环保部门:环保装置、环境法规、废物处置、监测等; 行政后勤部门:食堂、医院、人事、培训、劳保、安全、行政;4、环境初始评审的策划
    • 7. B、现场访问对象 最高管理层:方针、资源、规划、抱怨等; 中层管理者:产品设计、管理制度、职责现状、培训等; 专业人员和工人:法律法规、标准、程序、事故、安全、环保意识、技能、原料、能源、废物排放 环保执法当局、居民、相关方 4.4、收集和评估数据和信息4、环境初始评审的策划
    • 8. 5.1、识别环境因素 5.2、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5.3、重大环境因素评价 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5.5、初始环境评审信息的归类 5、实施评审
    • 9. 5.1.1、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组织的过程、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的关系图环境 影响因 素 组织的过程 (产品、活动、服务)影响 环境因 素 输入 输出
    • 10. 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5.1.2、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
    • 11.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其他5.1.3、环境因素的分类
    • 12.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的 积极的或负面的 相关要求的 其他5.1.4、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 13. 5.1.5、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
    • 14. 物料衡算 产品生命周期 问卷评审 观察面谈 头脑风暴 专家咨询 水平对比 纵向对比5.1.6、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
    • 15. 资源 能源 水 电力 煤 土地 人力 其它产品 产品 副产品 社会服务 水污染物 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 噪声 废热 放射性 原材料的生产加工 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运销过程 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废置与再生5.1.6.1、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 16. LCA分析的内容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对地表水的影响 对土壤、海洋、地下水 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废弃物 自然资源的消耗毒性作用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 17. 产品生命周期矩阵
    • 18. 5.1.6.2、工艺流程(物料衡算)分析
    • 19. 附表:5.1.6.2-1 活动过程流程表
    • 20. 附表:5.1.6.2-2 环境因素信息表
    • 21. 可用于物料衡算的信息来源:对现存的原料、产品和排放物流量的测量和分析 原材料采购记录 原材料库存清单 原料补充记录 产品规格 产品设计中的物料平衡 作业日记 废物产出记录
    • 22. 5.1.6.3、问卷评审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产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品?数量是多少?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考虑环境问题? 有哪些紧急状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水、电、油等用量各多少?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 有哪些环保设备?维护状况如何? 产生哪些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置的? 主要噪声源有哪些?厂界是否达标? 有否居民投诉情况?有否做调查?
    • 23. 5.1.6.4、现场评审----观察面谈观察到较大规模匠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询问现场员工,回答“废油布不能与一般垃圾混合”,但在现场一废纸篓发现丢有废油布; 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而组织确实存在一些环境管理制度; 发现浸油房有机废气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 垃圾堆放场各类垃圾混放,包括金属、废油布、化学品包装包装瓶、大量包装箱、废纸、生活垃圾…ႅ
    • 24. 5.1.6.5、环境因素登记环境因素清单 按环境分类如水、气、声、渣等; 按产生环境问题的部门或过程归类;
    • 25. 5.2、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收集并识别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收集并整理本组织评价法规符合性所必需的原始资料及图纸; 调查收集本组织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及数据; 评价本组织对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
    • 26. 5.2.1、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收集与识别的方法与途径 要包括组织的全部活动 要包括产品方面的有关环境的法规 要注意收集有关环境的其他要求 应完成的资料包括: 与本组织活动及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与本组织产品环境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环境法规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部门对应表。
    • 27. 5.2.2、收集并整理必需的原始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 污水管网分布图 各废气排气筒位置分布图 平面消防疏散图
    • 28. 5.2.3、收集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化学品年消耗量统计表; 危险品存储位置图及防护设施; 各有害废气排放口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各废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置情况一览表; 超标排污费、环境处罚费缴纳情况; 环境事故情况调查表; 环境表彰情况调查表; 产品环境性能表。
    • 29. 5.2.4、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与标准的符合性;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的评价; 产品环境性能与标准的符合性。
    • 30. 5.3、环境因素分析评价评价环境因素的优先顺序,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 属于污染物排放方面的:依据国家或地方颁布的排放标准,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或打分法; 属于能源、资源消耗方面的:可根据企业自己的经营要求和管理重点来评价; 关于产品本身的环境因素: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哪些为重要环境因素,并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加以控制和改进。 评价方法和标准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必须动态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满足和实现关于“持续改进”的承诺;
    • 31. 5.3.1、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专家判断法 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查出重大环境因素; 排放量对比法 水平对比法 /纵向对比法 是/非判断法 相关方投诉或要求 频率对比法 等效污染负荷法----排放浓度与标准规定值对比 权重法
    • 32. 1、环境方面的评价依据: 环境法律法规责任与义务 环境风险(影响的规模、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持续的时间) 显在的或潜在的危害 环境功能区 相关方的关注 缺乏作出满意的评估的信息或数据5.3.1、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
    • 33. 2、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 改变其活动、过程或产品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 相关方的利益 组织的公众形象 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 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5.3.1、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
    • 34. 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环境危害性 固体是不容易扩散的 液体容易在水中或其它液体中扩散 气体一旦排放或泄漏几乎不可能控制 大量的物料在短时间内排放比少量物料或长时间内排放有更大的潜在危害 有毒有害物料比惰性物质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害 5.3.2.1 环境风险评估法
    • 35. ②发生的概率B (B=1~4) 1=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发生 2=只有在异常条件下(断电、操作者能力不足、恶意损坏、正常的控制条件失控或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 3=可能发生在操作者疏忽或未经培训、或设备未保养 4=发生在正常条件下 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36. ③环境影响的可能结果 (C=1~4) 1=对环境、或健康、或安全没有可监测的影响 2=最小限度和可直接恢复的环境影响 3=有限的和/或短期内可逆的环境影响 4=对环境的影响或人体健康或安全危害性不可逆或不可恢复 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37. 评价因子A 排放浓度与标准规定值比 (A=1~5) >=90% 5 > =80~90% 4 >=50~80% 3 >=20~50% 2 <20% 15.3.2.2 等效污染负荷---频率法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38. 评价因子B 排污频次 (B=1~5) 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 5 每日一次至每周一次 4 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 3 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 2 一年以上时间一次 1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39. 评价得分C=A*B,A=5或C>=15为重大环境因素 C=25 紧急优先项 C=20 高度优先项 C=16 中度优先项 C=15 低度优先项 C<1 一般环境因素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0. 5.3.2.3 多因子评价法评价因子A 发生频率 (A=1~5) 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 5 每日一次至每周一次 4 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 3 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 2 一年以上时间一次 1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1. ②评价因子B 排放浓度与标准规定值比 (B=1~5) >=90% 5 > =80~90% 4 >=50~80% 3 >=30~50% 2 <30% 1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2. ③评价因子C 环境影响程度 (C=1~5) 全球性严重破坏 5 国家范围的破坏 4 重大地区性破坏 3 较轻的地区性破坏 2 非严重破坏(或无) 1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3. ④评价因子D 环境影响的可恢复性持续性 (D=1~5) 不可恢复 5 半年以上可以恢复 4 1周至半年内可以恢复 3 1天至1周内可以恢复 2 1天内可以恢复 1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4. ⑤评价因子E 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 (E=1~5) 社会极度关注的 5 地区性极度关注的 4 地区性关注的 3 地区性一般关注的 2 不为关注的 1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5. ⑥评价因子F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 (F=1~4) 投资数量大 1 一般性投资 2 投资很少 3 无需投资 4 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6. ⑦评价因子G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G=1~4) 目前技术尚不成熟 1 技术难度较大 2 技术难度一般 3 技术非常成熟 4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7. ⑧评价得分:频率 *(最高得分)影响 频率:A 影响:B、C、D、E取最大值M 技术与成本:F、G取 (F+G) 得分:X=A * M * (F+G) M=5 或X大于等于90为重要环境因素 M=5或X大于等于200为紧急优先项 X=160 高度优先项 X=128 中度优先项 X=90 低度优先项5.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法介绍
    • 48. 下述情况的环境行为可判为重大环境因素: 原材料、能源消耗超过工艺设计定额(若干)%的; 单产物耗能耗水平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若干)%的,或超过本公司原有水平(若干)%的; 稀有贵重金属和其他物质可回收或可再利用而没有执行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产品中的环境指标不符合设计或规定要求的; 各类环保装置或其它装置停用或曾发生事故的: 其他特殊行业的问题,如日化、家电业使用的CFCs没有逐年减少的(用量/单产); 其他5.3.2.4、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是/非判断法
    • 49. 面谈 现场调查 检测 测量 文件评审 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现有环境 管理制度环境事故及不符合 情况环境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存在问题及缺陷的优先排序有关制定环境方针及体系建立行动计划的建议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50. 1、综述和一般信息 企业的一般信息 企业的运行情况:主要的过程、员工的数量、工作计划、设备的使用情况、周边土地的使用情况; 与风险有关的场所; 地形、地质与水文情况; 当地的其他工业; 2、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机构 有关方针的信息 环境培训方案 / 内部环境审核方案 / 环境监测方案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51. 3、过程评审 工作现场运行流程图 输入的材料:化学品、原材料、水、电、气等 产生的废物:废水、废气、噪声、废渣; 废物的处置、废物的回收利用; 4、气体的排放 确定废气的来源:需要或不需要授权的气体排放及其排放计划; 监测方案 符合性审查 气体排放的控制 下一步的发展 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52. 5、废水 确定废水的来源:需要或不需要授权的废水排放及其排放计划; 确定废水流(过程中的废水、污水、雨水)的来源和数量 现场处理 监测方案 符合性审查 下一步的发展 6、噪声 确定噪声的来源 监测方案/符合性审查 噪声排放的控制/下一步的发展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53. 7、固体废物管理 以数量、质量和处置方式对一般废物进行登记; 以体积、分析方法、处置方式来登记的特殊废物种类; 现场的处理设备; 废物的贮存、运输、回收和利用、处置 已采用的废物减量化技术 下一步的发展 8、材料控制 现场使用的材料登记 物料的贮存控制 符合性审查及下一步发展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54. 9、事故和紧急情况 应急计划/事故报告 10、水、电、气环境影响评估 11、包装材料和产品 包装材料能否回用、替代措施 产品的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分析 12、采购 进行生命周期分析 供方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13、土壤和地下水 识别土壤和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监测方案/符合性检查5.4、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 55. 现存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关于环境管理的; 现场布局、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清单; 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现有的环境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其它信息,如数据和记录。5.5、初评的信息归类
    • 56. 6、初始环境评审报告的编写评审目的、范围、组织概况 背景材料 背景数据评估 初评的重大环境信息概述 问题的发现及其结论 建立和完善环境方针和体系的建议 急需解决的优先项问题6.1、初始环境评审报告的内容
    • 57. 以上我们论述了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与要求,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通过初始环境评审后,我们可以查清下列内容: (1)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从而为确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提供了原始依据,这其中包括: A)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评价结果; B)组织的产品中有关环境影响方面的性能指标及在同行业中的水平; C)组织的能源、资源利用方面的水平及主要问题。 (2)组织原有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之间的共同部分和差距,这体系策划提供了原始论据。 所以说,做好初始环境评审是一个组织成功地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