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低磁场MRI 在女性盆腔中的应用
    • 2. 第一节 检查方法一 检查前病人准备: 1 膀胱适量充盈尿液 2 去除体内外一切金属异物 3 女性病人有金属避孕环者,取环后再作 二 扫描切面、层厚 横断 /矢状 /冠状 5-10mm
    • 3. 第一节 检查方法四 扫描技术: 1 序列:FSE/SE/IR,脂肪抑制 2 成像:T1WI/T2WI 五 增强扫描:
    • 4. 第二节 正常MR表现1 子宫肌层:T1WI均匀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2 子宫内膜: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 3 结合带:T2WI肌层与内膜之间5~6mm厚低信号 4 卵巢及附件:有卵泡时呈液性信号
    • 5. 正常女性盆腔矢状T2WI
    • 6. 第三节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可分为单纯囊肿和功能性囊肿;功能性囊肿包括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等, 可自行消失。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多见,多无症状,往往偶然发现。大的因占满盆腹腔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等。腹部隆起,可触及肿物。
    • 7. 第三节 卵巢囊肿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薄壁结构,直径一般<5CM。 可为单发,也可多发。 MRI上典型的表现为附件或子宫直肠窝处边界清晰锐利的圆形或卵圆形薄壁肿物,内部结构均匀。在TI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含有出血时与出血的时期和磁场强度有关,亚急性期出血在所有序列上均为高信号。
    • 8.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它们解剖部位以外的位置出现。临床发病率高。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继发性痛经和伴有不孕。 好发部位依次是:卵巢、子宫浆膜面、子宫直肠窝、输卵管、大肠和膀胱。 异位的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出血,使病灶不断扩大,形成典型的子宫内膜移位囊肿即巧克力囊肿。
    • 9.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表现为信号不均,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的表现,内部既有囊性成分也有实性成分。 病灶与周围结构粘连,界限不清,尤其是子宫和直肠前面。
    • 10. 第五节 卵巢畸胎瘤畸胎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具有2 – 3个胚层的肿瘤,大多数(90-95%)为良性。 切面见皮肤、脂肪、可见骨、骨状结构、约1∕3可见牙齿。 多见生青少年,囊性畸胎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 多为单侧,双侧仅占10-17%。 临床症状主要以盆腔包块就诊。
    • 11. 第五节 卵巢畸胎瘤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RI表现: (1) 液性脂肪部分的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类似,呈短T1长T2信号,是诊断畸胎瘤的主要依据。 (2) 化学位移伪影 即可出现在肿瘤内,也可出现在肿瘤周围,是由于脂肪组织与非脂肪组织间的共振频率不同,在两种组织交界处沿磁场频率编码方向出现的伪影。此特征可与出血性病变鉴别。 (3) 肿瘤内部结构特征:主要有碎屑和壁突两种结构。
    • 12. 第六节 卵巢囊腺瘤是女性盆腔最常见的良性上皮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44.8%。肿瘤内主要含有粘液及浆液两种成分。其中浆液性囊腺瘤最常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中年妇女。 主要症状包括:盆腔包块,下腹胀痛,月经紊乱等。
    • 13. 第六节 卵巢囊腺瘤MRI影像特点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发,单房,壁薄而光滑,囊内是稀薄的液体,囊液信号与单纯性液体信号相近,囊壁有或无乳头状突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后T1 WI示囊壁、结节状突起轻中度强化,囊液未见强化
    • 14. 第六节 卵巢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多单侧发生,多房结构,体积较大,—般直径大于10cm,囊壁薄而不均匀,很少有乳头状突起,囊液较稠厚,T1wI及T2wI 上囊液的信号皆高于浆液性囊腺瘤,而且各囊之间信号不一致。
    • 15. 第六节 子宫肌瘤 · 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所形 成,是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多见于30-50岁中年女性 . 多数位于子宫体部,少数位于子宫颈部。 . 子宫肌瘤常多发,大小不等。血供丰富, 较大肿瘤可发生变性,囊变,坏死等。 . 按其部位可分为:壁间型;浆膜下型; 浆膜下型
    • 16. 第六节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持续时 间延长,或为不规则性阴道流血。肿 瘤较大时产生压迫症状(如尿潴留, 便秘),带蒂肿瘤发生扭转时,可引 起急性腹痛。
    • 17. 第六节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分型
    • 18. 第六节 子宫肌瘤MR表现 1 子宫体积增大,变形 2 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 3 肿瘤较小时病变内部信号较均匀 4 当病变内发生囊变或出血时信号不均匀, 囊变坏死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出血的信号与时期和序列有关。
    • 19. 第七节 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癌,又称宫体癌,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整个妇女恶性肿瘤的第四位,90%为腺癌。 · 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50~60岁(55岁),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关。 ·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和阴道不规则流血。
    • 20. 第七节 子宫内膜癌病理变化: 起于子宫内膜,90%为腺癌,病变发展缓 慢,转移较迟,预后较好。晚期癌组织可直 接浸犯肌层,并向宫旁附近蔓延,进一步累 及直肠,膀胱等。淋巴转移可至髂内外,闭 孔,髂总及腹膜后腹主动周围。血行转移较 少见,可发生肝和肺内转移。
    • 21. 第七节 子宫内膜癌MR诊断--以T2WI矢状位显示最好 1 早期仅表现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育龄 妇女>9mm,绝经后妇女>4mm) 2 肿块较大时引起宫腔增大,内见软组 织肿块,信号明显不均匀,肿块信号 与肌层或内膜信号相近 3 T2WI结合带中断或破坏是诊断癌肿向 深层肌肉侵犯的重要征象
    • 22. 第八节 子宫颈癌 · 子宫颈癌是35~55岁年龄妇女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妇女所有恶性肿瘤35~72%,20岁以下女性罕见。 · 临床症状主要有阴道出血、排液和痛疼。
    • 23. 第八节 子宫颈癌病理变化:起源于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交接处(宫颈内外口处),组织学上分为鳞癌和腺癌,鳞癌最多见约占95%,生长方式分为外生型及浸润型。鳞癌偏向于形成外生性肿块,可累及宫颈外及阴道;腺癌则偏向于侵犯宫颈及宫体旁组织。
    • 24. 第八节 子宫颈癌MR诊断 1 子宫颈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 2 T2WI肿块信号明显高于肌肉组织,T1WI呈等信号 3 宫颈管破坏,或堵塞引起子宫内积液,子宫腔扩大呈水样信号 4 阴道壁及子宫旁组织受侵犯征象
    • 25. 第八节 子宫颈癌宫颈癌的分期 分期 标准 MR表现 0 期 原位癌 阴性 Ⅰ期 局限在宫颈内 阴性 ⅠA期 镜下侵犯宫颈 阴性 ⅠB期 临床侵犯宫颈 T2WI宫颈管扩大/高信号肿块 Ⅱ期 侵犯到宫颈外,但无盆壁或阴道下1/3浸润 ⅡA期 侵犯阴道的上2/3, 阴道壁(正常低信号)见异 无宫旁浸润 常高信号 ⅡB期 有宫旁浸润 宫颈正常低信号消失,宫旁见弥 漫或局灶异常信号
    • 26. 第八节 子宫颈癌宫颈癌的分期 分期 标准 MR表现 Ⅲ期 侵犯盆壁或阴道下1/3 ⅢA期 阴道下1/3受侵, 阴道壁下1/3由低信号变 但无盆壁浸润 为高信号 ⅢB期 侵犯盆壁或有肾盂积水 T2WI盆壁肌肉由低信 号变为高信号 ⅣA期 侵犯到膀胱或直肠 ⅣB期 远处器官播散
    • 27. 第九节 卵巢癌原发性卵巢癌起源于上皮细胞、胚芽细胞或基质,其中80% 一9o%是上皮性的。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侵犯双侧卵巢。 早期多无自觉症状;由于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可有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
    • 28. 第九节 卵巢癌MR诊断 1 盆腔内附件区或子宫后方及上方见不规则形 肿块影, 可为实质性分叶状;多房囊性;不 规则厚壁囊性;部分囊性部分实性 2 囊壁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肿瘤内分隔厚,不规则,厚度>3mm, 壁内在T2WI可看到低于囊液的结节突起 3 肿块信号明显不均匀,在T1WI上呈等信号 (实性部分);轻度低信号(黏液腺癌);水 样低信号。T2WI呈混杂不均匀高信号,可见 低信号分隔。
    • 29. 第九节 卵巢癌MR诊断 4 增强扫描见实性部分(包括囊壁及囊壁 上的乳头状突起)明显强化;囊性部分 不强化 5 盆腔内器官受挤压移位,或受侵犯使其 周围脂肪层消失,与肿瘤之间界限不清 6 转移征象:MR上显示大量腹水; 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