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PPT课件
    • 2. 1、窃读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走遍天下书为侣4、我的“长生果”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7、桂花雨8、小桥流水人家9、鲸10、松鼠11、新型玻璃13、钓鱼的启示12、假如没有灰尘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16、珍珠鸟17、地震中的父与子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24、最后一分钟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27、青山处处埋忠骨28、毛主席在花山目 录
    • 3. 冰心: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 4. 1、窃读记林海音
    • 5.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作品:《城南旧事》《春风》《窗》《林海音自选集》等。 作者简介
    • 6. “窃读记”中的“记”是什么意思?本文以“记叙”为主,属于叙事散文 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文思品读
    • 7. “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文思品读
    • 8. 文思品读为何要“偷偷地”读书? 物质上贫穷匮乏精神上渴求读书
    • 9. 认一认,读一读: 腋窝 yè 贪婪 lán 唾沫 饥肠辘辘 lù 知趣 踮脚 支撑 倾盆大雨 tuòmodiǎn目的地暂时吞咽dìzànyàn
    • 10. 炒菜 锅勺 踮起 脚尖 腋下 饿狼 贪婪 惧怕 倾盆大雨 充足 饥肠辘辘 支撑 屋檐 皱起眉头 一碗 书柜 依依不舍 白日梦
    • 11. 依依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知趣:知道进退,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白日梦:比喻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贪婪:(1)渴求而不知满足。(2)贪得无厌(含贬义)。 倾盆大雨:形容很大的雨。
    • 12.   快速阅读课文,作者 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13. 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快乐是因为“我”读了书,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惧怕是因为担心被老板发现而被驱逐。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 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 14.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 想象并表演,加深体会 2 朗读,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踮挤跨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其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 15. 1、找出“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活动的句子,并体会。   2、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 16.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 “贪婪“指渴求而不知满足。 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表现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 17. 默读5—10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在书店窃读的呢?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借雨天读书
    • 18.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 19.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 20.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 21.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 22. 这是一个多么 的小姑娘啊!
    • 23. 当她感觉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 下去的时候,她会 ;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 最令她开心的是下雨天,为了让别 人更相信自己,她会 。知趣的放下书走出去 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假装发愁
    • 24.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 25.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 26.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 27.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美国人说: 书籍是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的明灯。 杰·李·贝内特说: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六分仪和海图。
    • 28. 小苗大树与的对话
    • 29. 想一想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苗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 30. 苗苗与季羡林
    • 31. 苗苗(1989—— ):全国十佳小记者。原名张苒,笔名张苗。著有《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又发表了《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曾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是中国著名国学大师。
    • 32. 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 33. 认读下列词语 彭(péng)公案 济公传 水浒(hǔ)传 施公案 三侠(xiá)五义 滚瓜烂熟 能文能武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古文观止 绿(lù)林好汉 闲书 起码 一百单八将 嗯(ńg)
    • 34. 读一读感兴趣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绿林好汉 济公传 三侠五义 彭公案 能文能武 高才生 中西贯通 能文能理 藏 嗯 母语 起码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鼓励 建议 古文观止  滚瓜烂熟
    • 35. 想一想  同桌分角色认真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 36. 想一想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 37.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 38. 想一想 学习了课文,你认为文题中的“苗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他们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才能使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成长为参天大树。
    • 39. 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季老很有涵养并且待人谦和,说话语气温和,循循善诱。 苗苗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季老充满敬意,活泼天真。
    • 40.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 41. 3、走遍天下书为侣
    • 42. 作者简介 尤安·艾肯 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出生于1924年9月4日,卒于2004年,享年79岁。尤安·艾肯生前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 每两年一次的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定在4月2日,即童话大师安徒生生日那天颁发。在这一天,获奖作家都会发表一篇极其精彩的演说辞,他的名字将会伴着他的声音,迅速传播到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 尤安·艾肯在1974年的献辞里说,如果有一天,她真的独自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上,身边只有一本书为伴,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书就是一位好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去读同一本书。
    • 43.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 44. 伴侣 环绕 娱乐 旅行 犹豫 背诵 放弃 忽略 某种 赶趟儿 编故事 ● 我会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45. 近反义词: 近:熟悉(熟识)品味(品尝)欣赏(观赏)选择(抉择)环绕(围绕) 忽略(疏忽)周游(环游)毫不犹豫(毫不迟疑) 反:熟悉(陌生)欣赏(讨厌)忽略(重视)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 46. 独自驾舟旅行,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 我会读
    • 47.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我会读
    • 48.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会读
    • 49.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我们也来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读书的?● 我会读
    • 50.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位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向……….. 最后……….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我会读
    • 51.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我会读
    • 52. 读课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2.此外,你觉得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 53. 3.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他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一遍又一遍”地读呢? 方法: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首先,然后,最后)
    • 54. 4.交流作者的读书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5.从这“一遍又一遍”的读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6.他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 55. 7.“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读一读。 (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8.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进都只是读一遍而已,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综合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 56.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我会填课堂练习
    • 57. 所以,我愿意坐在( ),( )读那本书。首先我会( ),故事中的人( ),作家( )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 ),回过头来( ),并问问自己( )。我还会( ),并从中( )。做完这些,我会把( )。最后,我会( )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 )……..这真像( )。
    • 58. 知识回顾: 我们学过哪些修辞手法呢? 明确: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偶……..
    • 59. 设问:你会选择哪一样? 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 60.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这没关系。你绝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反问:
    • 61. 比喻: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是与题目相呼应。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老的,旧的,原来的。“书是营养面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62. 省略号的作用: 1.表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语意未尽或话语未说完 3.表声音断断续续、不连贯或语音延长。
    • 63. 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内容思考 品味欣赏    寻找新知    总结收获    产生共鸣板书设计
    • 64. 课外延伸:学习读书格言1.读书苦,苦读书,教师为读书而苦,苦中有乐;读书乐,乐读书,学生为读书而乐,其乐无穷。 2.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鸟儿没有翅膀。 3.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朋友,走进知识的海洋吧,它会带给你内心的激荡。 4.知识是产生杰作的基础,读书是引导聪慧的灵魂。 5.书,带着你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领着你探索古今中外的趣事奇谈。
    • 65. 神奇的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 能像一册书,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阅读链接
    • 66.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 能像一首诗, 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阅读链接
    • 67. 即令你一贫如洗, 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阅读链接
    • 68.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 可是它装载了 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阅读链接
    • 69. 长生果(人参果)通常所说的人参果是一种原产于国武威地区的水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具有保健功效。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提及此果并加入了神话色彩。
    • 70. 4我的“长生果”
    • 71. 叶文玲,当代女作家,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
    • 72.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解题:这是一篇散文,主体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 73. 我会读:不言而喻 心扉 呐喊 过瘾 囫囵吞枣 莎士比亚 磁石 锻炼 借鉴 呕心沥血 yùfēinàyǐnhú lúnshācíduànjiànǒu lì
    • 74. 恰似 如饥似渴(sì) 似的(shì) 美差(chāi) 差不多(chà) 禁止吸烟 (jìn ) 禁不住(jīn) 衣冠(guān) 全班之冠(guàn ) 奔向那里(bèn) 奔跑 ( bēn ) 分外(fèn) 区分( fēn ) 沉甸甸(diān)diàn 甸子 diànzi 我能读准
    • 75. 我会读比喻 心扉 一阕 呐喊 水浒 过瘾 卓娅       磁石 锻炼 酵母 皎洁 誊抄 借鉴 眼羡 赞誉 沉甸甸            
    • 76. 熟读并理解下面的词语流光溢彩 呐喊助威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天高气爽 云淡日丽 香飘四野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呕心沥血 莎士比亚    
    • 77. 阕(  )què誊( )téng嵌( )qiàn酵( )jiào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78. 流光溢彩:   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津津有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文中指看画片时非常有兴趣。一阕:一首。阙,量词。饱览:尽情地看。如醉如痴: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 79. 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浮想联翩: 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联想。牵肠挂肚:    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 80. 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黯然神伤: 神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大显身手: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心安理得: 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天长日久:形容长久。
    • 81. 给红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不言而喻A、比喻 B、明白2、呕心 血沥A、滴 B、过滤3、流光 彩溢A、过分 B、充满而流出来4、 吞枣囫囵A、整个的 B、狼吞虎咽的样子5、大显身手A、本领 B、身和手
    • 82. 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总写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我童年快乐的读书生活。 第三段(第7---14自然段):写课外书籍给了“我”许多营养,特别是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 83.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长生果指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量,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 84. 速读课文,把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了哪些书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整体感知
    • 85. 读 书 生 活 读 书 情 趣时 间地 点读 物
    • 86. 读 书 生 活 读 书 情 趣时 间地 点读 物上学前 街头 小画片饱览上 学 学校连环画痴迷 迷醉上 学镇上文化站文艺书籍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上初中学校图书馆读大部头小说如痴如醉
    • 87. 写作事例 1 2阅读所得得到报偿 阅读功用扩展想象力阅读效果《秋天来了》切身体会构思要别出心裁
    • 88. 写作事例 1 2阅读所得得到报偿养成良好习惯阅读功用扩展想象力增强理解力阅读效果《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切身体会构思要别出心裁要写真情实感
    • 89.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看“香烟人”小画片 看连环画 文化站读文艺书 图书馆读中外名著 两次写作文(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牵肠挂肚) (如醉如痴) (大显身手)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 90. 回忆读书生活我的最早读物:“香烟人”画片
    • 91. 上学后:连环画
    • 92. 书店:文艺书籍
    • 93. 图书馆:中外名著
    • 94. 1、读书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组探究(1)、越读书越爱读书,对读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2)、读书使“我”对文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3)、扩展了“我”的想象力,提高了“我”的作文质量。作文《秋天来了》与众不同(新颖);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真情感人; “长生果” 滋养的结果。}2.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念念不忘、如饥似渴)
    • 95. 两次写作文经历。先写:《秋天来了》千篇一律:作者:道理——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与众不同。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 地飘到了地上 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 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 奉献人间。
    • 96. 第二次写作: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 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 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 泪花花。 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 道理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 97. 积累、体会文中精彩语句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 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 *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的大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啊?
    • 98. ①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 99.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味道。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 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 100. ③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 101. ④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 102.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
    • 103.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中“嵌”字用得怎样?句段品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读书的那种愉悦感受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亮像玉盘一样镶嵌在蓝色的天幕中,给人一种宁静、恬美的感觉。一个“嵌”字把月亮与蓝色的天幕连接起来,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 104.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像---------------,像--------------。 恰似------------,也似-----------。
    • 105.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yù ),我觉得特别亲切。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比喻描写手法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 106. 文章思路总写读书的感受:愉悦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影响抒发自己对读书和人生的感慨悟出的写作技巧构思要精巧要写真情实感要有创造要长期积累
    • 107. 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长生果指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量,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返回
    • 108. 悟出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   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 109. 二、课外延伸:作者由自己的读书经历悟出了哪些有关作文的道理?你由自己的读书经历,又悟出了哪些与作者不同的道理?
    • 110.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 111.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回归整体
    • 112.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散文,主体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借鉴。
    • 113. 品读文章语言,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成语。例如,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 114. ▲开卷有益。--晋·陶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陆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钱泳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书名言
    • 115. 关于书的格言: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科洛廖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 116. 孔子韦编三绝 西汉匡衡凿壁借光 晋朝车胤囊萤映雪 汉代孙敬头悬梁 战国苏秦锥刺股 鲁迅嚼辣椒驱寒 名人读书的趣事(列宁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 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 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 列宁毫无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 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列宁读书趣闻
    • 117. 各抒己见你能说说自己和书之间的故事吗?
    • 118. 画家说: 书里有许多美妙的图画, 看着它, 可以看到很多五彩缤纷的图像。 作家说: 书里有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故事, 读着它, 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科学家说: 书里有令人心动的奥秘, 研究它, 可以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我说: 书是知识的海洋, 它丰富了我的头脑, 让我茁壮成长……课后延伸
    • 119. 课后延伸文中提到很多有名的书,你是否看过?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来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以“我和书的故事”为话题作文。
    • 120.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 121.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122.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停泊)
    • 123.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京口:今江苏镇江。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还
    • 124.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 “只” “数重山”离家近很想还
    • 125.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思家切不能还?
    • 126.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请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 127. 秋思——[唐]张籍
    • 128.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 129.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 130.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 131.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 132. 长 相 思清 纳兰性德
    • 133. 长 相 思纳兰性德
    • 134.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 135.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 136.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 137.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 138.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词真人”。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
    • 139.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 ——徐志摩
    • 140. 写作背景 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长相思》则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征旅途中而作的 他遇到了风雪,辗转难眠。
    • 141.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词牌名一路走过的风景 既感慨又峰回路转俗语 如那厮 那处皇帝远征的浩荡山海关对仗风雪之夜 思乡之情 感慨万千家庭的温暖 衬托 异地他乡的冷
    • 142. ①程:道程,路程。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⑥聒:guō,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词语理解
    • 143. 【翻译】: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 144. 山、水、风、雪,均为实写,不着一字修饰。 一程的重复出现,见出跋山涉水旅途的漫长,同时渐行渐远意味着离家乡也越来越远。空间的转换突出了行程中的动感。 一更的重复出现,见出风雪肆虐。长夜不绝,关外风雪来势猛烈。时间的流动,展现出长夜漫漫无休无止的绵长感。 内容分析
    • 145. 上阕写山水行程。说“身”,诉诸视觉,在空间上展开。一路跋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 内容分析
    • 146.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写出了深夜不寐时的思乡之情,说“心”,诉诸听觉,在时间上展开。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内容分析
    • 147. 1.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2.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 148. 长 相 思 白 居 易 思恨绵绵 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爱故园   爱祖国——重 长 相 思 李 白 豪迈奔放,上下追求, 政治理想实现------- 难
    • 149. 6、梅花魂
    • 150.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她以韵胜,以格高,色、香、韵、态俱佳,且凌寒先与百花之前独放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她开花特早,且花期较长,树姿苍劲,花香沁人,品种繁多,且类型丰富,神、态、色、香俱居上乘,在枝姿、花色、花型、萼色等方面均富于变化,易于栽培管理,又易形成花芽。除配植于园林或大片栽植为梅园 、梅岭、梅溪外,又适盆栽、切花、盆景及桩景等用,此外,果梅还有药用,加工食用以及烹调等其它用途。        梅花属蔷薇科,李属多年生乔木,可高达10米,树干褐色,多纵驳纹,小枝青绿,多刺枝,叶广卵型至阔卵圆形,长4—10厘米,宽⒉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阔楔型或近圆型,幼时两面具短绒毛,后渐脱落,长成之叶仅在反面叶脉处有少量绒毛,柄长1—⒈5厘米,花多一芽处1—2朵,多着生在当年新枝上,具短梗,多呈淡粉红至白色,直径1一⒊5厘米,清香或芳香,于冬末春初先叶而发,核果近球型,侧面扁圆,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色,密被短绒毛、味酸、粘核、核近卵圆形,表面见蜂窝状圆点,花期从广州的元月至北京的四月,都可欣赏到她的丰姿,果热期5—7月。        蜡梅和梅同属蔷薇目,但梅花属蔷薇科,蜡梅属蜡梅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腊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也,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蜂蜡,故得此名。”梅花简介
    • 151. 梅具有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雄姿吧!☆☆☆☆☆☆☆☆☆☆☆☆☆☆☆
    • 152. 梅花单粉垂枝
    • 153. 梅花丰厚
    • 154. 梅花复瓣条枝
    • 155. 梅花江南朱砂
    • 156. 梅园雪景
    • 157. 大家能猜出这几珠梅花的名字吗?送春梅南宁红皱瓣朱砂雪梅
    • 158. 梅文化        梅花原产我国,在我国栽培已有三仟多年的历史了,与人民在生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传统的多方关联,人们对梅花已有深厚的民族感情。《书·说命》中记述:“若作和羮,尔惟盐梅。”说明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商代,已将梅子作为调味品使用了。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民歌集《诗·召南》中有“摽有梅”,记述当时青年男女抛梅定情的风俗,从情歌中反映出当时,梅树与梅子的存在都相当普遍。梅花的栽培欣赏,最早的记载在《西京杂记》中:“汉上林苑与侯梅、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魏晋南北朝时,还流传着一些关于梅的典故。《世说新语》写道:“魏武帝行失道,三军皆渴帝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水出。”“望梅止渴”的成语便由此而来。唐代诗人李白写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便由此而得名。北宋诗人林瀑隐居杭州西湖,放鹤艺梅,“妻梅鹤子”的典故,至今仍传为佳话。        古人赏花的文化习俗,当让宋·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明·王圻《三才图会》也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宋·张功甫《梅品》系统阐述了赏梅的美 学观点和文化内涵。“花宜称”凡二十六条:“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台、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
    • 159.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词句欣赏☆☆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 160.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 ,是我国的国花,他有着坚韧不拔,不怕严寒酷暑的精神,我们今后也要向梅花学习! 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游览到这,你们对梅花已经有所了解,希望你们以后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 161. 7、桂花雨
    • 162. 阅读要求: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是桂花雨?
    • 163. 学习要求: 画出描述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
    • 164.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165.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166.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16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68.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 169.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170.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171.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172.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173. 扩展思维练习: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 174. 8、小橋流水人家
    • 175. 櫓聲悠遠 江南古鎮為你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 展示寧靜的生活空間 你是否感覺她的親切 宛如一塊深藏在心底的夢境 似水年華 何時入我夢    
    • 176. 江南雨 細江南雨 細如絲 飄飄入塵世 雨中傘 傘下人 人在雨中思塵事 江南雨 落如淚 滴滴傷人心 雨中橋 橋上人 人在雨中魂斷橋 如絲 飄飄入塵世  
    • 177. 江南雨 綿如針 針針穿地衣 雨中情 情裏人 人在雨中怨亭敝 江南雨 密如林 條條不相一 雨中花 花旁人 人在雨中觀花殘  
    • 178. 霧漫漫 水濛濛 孤舟寄遠客 落日起秦箏 流光漸醉隨清酒 別夢依稀逝晚風  
    • 179. 上紅樓 游碧海 知己甚難候 尋遍芳蹤 遲遲夜依舊 滿腔心事誰說 唯餘惆悵  
    • 180. 清風夢 聲聲漏 謝紅袖 已是舊憶殘 不覺日新晝 心似春波 吹起層層皺 暗流淚 為誰空瘦  
    • 181. 煙水兩茫茫 軟語輕聲相勸飲 夜醉更殘終歸去 別夢依稀最斷腸 曲徑還依舊 明月在 小樓空  
    • 182. 夢裏江湖夢裏佳 春詞一曲繞天涯 閑來聊賦浣溪沙 別後情多唯好酒 相思無意莫烹茶 上林依舊遍桃花  
    • 183. 臨澗人家遙喚酒 數燈隔水微照明 試吟短句意難平 煙雨應有怨 飄灑卻無恨    
    • 184. 疏雨濕燈窗 低吹夜語聲 溥衫絮影猶堪記 燒燭三更過石橋 傳恨無聲風剪剪 寫愁有恨月娟娟 驚聚散 惜淪飄 冷淚無著處 轉身已成雨  
    • 185. 東風欲去尚依依 吹徹殘鶯一夜啼 數遍攔杆無倚處 不禁花氣濕春衣 花處暗聞移玉漏 低聲猶問夜如何 留取一痕心影在 今生永作畫圖看  更多全套免费课件下载地址: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 186. 9、鲸
    • 187. 导入新课   世界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海洋里,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生活在哪里?  在宽阔的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其中有一种庞大的生物,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你知道它是谁吗?
    • 18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8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9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9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9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93.   通过刚才图片的观察,大家是否对这种庞大的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下一页
    • 19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拼读生字:  鲸 获 肢 滤 吨 肺 胎 思考: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把由于环境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下一页
    • 195.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一)下一页
    • 196.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二)下一页
    • 197.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三)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下一页
    • 198.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30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四)下一页
    • 199.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在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五)下一页
    • 200.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六)下一页
    • 201.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000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到5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七)下一页
    • 202. 返回鲸与大象、人的比较上腭
    • 203. 鳍返回
    • 204. 返回
    • 205. 哺乳动物: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用母乳哺育初生幼儿。例如,人就是最高级的哺乳动物。返回名词解释
    • 206. 须鲸返回
    • 207. 齿鲸返回
    • 208. 须鲸的食物:是虾和小鱼返回
    • 209. 齿鲸的食物是:大鱼和海兽返回
    • 210.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返回
    • 211. 返回鲸群在睡觉
    • 212. 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返回
    • 213. 课堂小结鲸鲸非常大:16万公斤鲸不是鱼:哺乳动物种类须鲸:无牙齿鲸:有牙生活习性呼吸吃食睡觉生长下一页
    • 214.  (1)课文中哪些地方用列举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示体重、身长的数字,突出鲸是很大的动物的特点。表示食物重量的数字,突出了鲸的食量大、吃得快的特点。其他数字,突出了鲸大、生长快、寿命长的特点。课堂练习下一页
    • 215.  (2)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知道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幼鲸吃母奶下一页课堂练习
    • 216. 拓展练习  用本文描写鲸的方法学写一篇描写动物的小作文。
    • 217.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0、松鼠
    • 218. 你能读准并理解以下生字吗? 驯良矫健蛰伏xùnjiǎozhé苔 藓tái xiǎn···· ·帽缨榛子榉实褐色····yīngzhēnjǔ hè
    • 219. 本文中的小松鼠有什么特点?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课文是在哪些段落分别阐述这些特点的?自由朗读课文
    • 220. 漂亮乖巧生理特征 经济价值 松鼠驯良讨人喜欢第2节第3节第4~5节第6节第1节理清思路
    • 221. 漂亮驯良乖巧讨 人 喜 欢(第2段)(第3段)(第4~5段)松鼠的特征:
    • 222. 松鼠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 的小眼睛。身上 的毛, 得好象搽过油。 一条 的大尾巴总是 ,显得 。玲珑闪闪发光 灰褐色光滑毛茸茸向上翘着格外漂亮外形特点
    • 223. 合作学习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呢?(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确定好自己的思路。)
    • 224. 先介绍自己的“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吃相坐姿
    • 225. 再说说我的“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常吃食物:树林晚上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等(不侵犯人类)(不骚扰人类)(不伤害人畜)
    • 226. 最后说说我的“乖巧”:从动作、行为上:从搭窝特点上: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选择窝址、搭窝过程、窝口设计
    • 227.  脸:清秀眼: 闪闪有光体: 矫健肢: 轻快尾巴: 帽缨形、美丽 吃相:坐着 用前爪送吃漂亮
    • 228. 有感情的朗诵第二节 读出松鼠的活泼可爱,讨人喜欢的语气。
    • 229. 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主食种类 驯良树林(不侵扰人类)夜晚(不骚扰人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 230. 乖巧通过什么来表现松鼠的乖巧?动作筑窝
    • 231. 学以致用 请你分别以“漂亮”、“驯良”、“乖巧”为中心描述一下右边小动物。
    • 232. 11、新型玻璃
    • 233. 玻璃制品
    • 234. 玻璃工艺
    • 235. 玻璃工艺
    • 236. 玻璃幕墙:不少国家已限制使用,因为它反射阳光,给车辆行人带来不便;由于多用于高楼,容易破碎,也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
    • 237.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自动报警防盗坚硬、安全高层建筑物使用反射阳光、改 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阻挡 冷空气 室内冬暖夏凉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网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隔音 消除噪音 读课文填表
    • 238. 夹丝网防盗玻璃
    • 239. ______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特点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作用抓住 和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40. 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这句话是说这种玻璃有两个方面特殊:(1)在结构上特殊,玻璃里面有金属丝网,能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2)在用途上特殊,能自动报警防盗。
    • 241.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这句话主要讲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用途。列出一些地方,如博物馆、银行、珠宝店等,并连用四个“可以”,充分说明这种玻璃用途十分广泛。四个“可以”在句子中起到了强调作用。
    • 242. 夹丝玻璃
    • 243. 变色玻璃
    • 244. 吸热玻璃
    • 245. 吃音玻璃具有卓越的保温、隔热、隔音、抗凝霜结露等性能
    • 246.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两句话讲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前一句对各种新型玻璃的用途作了总结和概括,后一句展望了新型玻璃的进一步开发的美好前景。
    • 247. 防弹玻璃
    • 248.  玻璃微珠   大白天能不能放露天电影呢?能!有种反射能力很强的玻璃微珠银幕能担任这个角色。微珠的直径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的多。这种银幕反射光线的本领比最白的白纸还高出一千倍。只要银幕不在阳光直射下,即使是白天看电影也十分清晰,玻璃微珠除了"白昼银幕"外,还有其他用途。用它作交通标志,黑夜里受到车灯光的刺激马上发亮,使驾驶员在500米外就能清楚地看到交通标志。车辆一过,标志的亮光又自动消失,将玻璃微珠嵌在救生艇或救生圈上,遇难时就容易被发现了
    • 249. 微晶玻璃   玻璃家庭中的新秀--微晶玻璃比钢还硬。如果用一根微晶玻璃管当榔头,把钉子敲进木头里,玻璃管丝毫无损。它还有一个特性。几乎受热不胀,遇冷不缩。将微晶玻璃放在冰块上,再倒入沸腾的金属溶液,玻璃杯依然无恙,用微晶玻璃做杯盘锅碟,不仅敲跌不碎,而且高温不裂。用它做刀具能削铁如泥,用它做导弹头的外罩能抵得住高速飞行产生的高温。
    • 250. 憎水玻璃   冬天,眼镜片上有时会蒙上水气,遮住视线,怪讨厌的,现在发明了用憎水玻璃做成的新型眼镜。水滴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形成圆点迅速溜去。汽车驾驶室装上憎水玻璃,雨天就不必再使用雨刷了。潜水艇的潜望镜如用憎水玻璃制造,当潜水艇浮出水面,就不必担心水痕遮住视线了。
    • 251. 12、假如没有灰尘
    • 252.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 253.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 254. 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 255.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生物将无法生存
    • 256. 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 257. 闲云迷雾
    • 258. 深沉的晚霞
    • 259. 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1)A.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    B.灰尘有的具有吸湿功能。A句好,“大多”指大多数,准确说明了灰尘中具有吸湿功能的灰尘的数量,而“有的”没有数量的意思。 (2) A.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 B.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变成稳定的水滴。A句好,“形成”是逐渐发展生长而造成的,形象地写出了分散的水汽逐渐 吸附灰尘所形成水滴的过程。而“变成” A则指改变而成,这里水的本质并 没有改变。 (3) A.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富人类。 B.只有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富人类。A句好,仅仅“认识”是不能区分利和弊的,“正确的认识”是趋利避害的 前提。
    • 260.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中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体味用词的准确性不能,一般指通常,大多数情况,表明了灰尘的直径大多数是在万分之 一到百万分之一的范围内,但也有特殊情况,这个词在这里有限制的作 用,删去后不符合客观情况。2.“庞然大物”的原意是什么?它与“灰尘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  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不矛盾,这里的庞然大物是指颗粒比较大, 人肉眼能够看到的灰尘,它们与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小灰尘 相比,就显得巨大笨重了。 3.“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一句中的“大大”有什  么作用”?突出了反射后阳光强度被削弱的程度。
    • 261. 灰尘的两面性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对人类、地球的生存及大自然,都具有巨大的作用。课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请你联系 周围的事物,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更多全套免费课件下载地址: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 262. 根据事物有两面性的观点,仿照下面的句子,再造两个句子。 例如:灰尘,一方面,有碍卫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另一方面,在削弱阳光调节气候等方面又有重要作用。1.蛇毒,一方面 ; 另一方面   。2.废品,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 263. 13、钓鱼的启示
    • 26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65. 美 味 鲈 鱼
    • 266. 分析句子1.父亲和“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一条“我”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大鲈鱼。 2.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回去? 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不原意做违反规定的事。
    • 267. 请你朗读下面一段父亲告诫我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了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268. 比较下面的两句话,说说那句更好A、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把它放回到湖里去。B、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B更好一些。因为它形象地刻画出“我”沮丧的心理。
    • 269.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个“鱼”是什么意思? 指人生中名利、财富等诱惑。
    • 270. 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 271.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272. 与众不同 受用不尽星罗棋布 垂头丧气 挑拨 缝纫你读准了吗?
    • 273. 1、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困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思考:
    • 274.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 275.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 276. 1 联系上下文2 有感情的朗读3 联系名言4 联系实际5 运用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 277.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 来!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 278. 阅读拓展: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 279.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
    • 280. 同学们认识它吗?落花生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 281. 17 落花生生字学习课文朗读
    • 282. 学习下列生字:吩(fen)咐(fu) 茅(mao)亭 榨(zha)油 jia(价)钱 石liu(榴) 爱mu(慕) ai(矮)小
    • 283. 朗读课文,“父亲”的哪一句话让你感受最深?
    • 284.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 285. 你是如何理解“父亲”这段话的呢?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286. 请按照课文的顺序填空:种花生 ( ) ( ) ( )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点什么呢?
    • 287. 珍珠鸟
    • 288. 16、珍珠鸟
    • 289. 问题研究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1、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3、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从文章中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 290.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想一想:
    • 291. 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
    • 292.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课外扩展2、作者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对珍珠鸟的 描写之中,把 人的灵性赋予无知的小鸟。请仿照这种 方式写一个状物的片段。
    • 293. 汉语知识什么是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 方位等)的名称的词叫名词。如人、书本、语文、数学等 是表示具体事物;科学、理想、见识……是表示抽象事物, 今天、星期日、早上、去年等是表示时间的,外面、里头、 前方、上面等是表示处所的,东、西、前、后、中间等是 表示方位的,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1、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2、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茂盛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 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名词:朋友 你 里边 珍珠鸟 月 绿蔓 鸣叫找出第三自然段的所有名词。
    • 294. 什么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的词叫动词。请找出下列句子里的动词。1、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 瞅瞅我。 2、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动词:扒开 瞧 伸出 瞅瞅 敢 落请找出第八自然段所有动词。
    • 295. 什么是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的词叫形容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1、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 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小 红请找出第七自然段的所有形容词。
    • 296.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 297.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298. 他挖了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 299. 自选作业爱的延伸1、有感情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地震中父子间的似海深情。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诵读积累。3、搜集表现爱的文章(把爱扩大到动物、植 物、世间的每个角落)。4、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听音乐《爱的奉献》)
    • 300. 念亲恩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 301.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302. 18、慈母情深梁晓声
    • 303. 作者简介: 梁晓声(1949──) 《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 304. 理解词语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 305.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 306. 2、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4、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 307. 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
    • 308. 总结:慈母情深我的小说第一次发表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母亲为我凑钱买书“我”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我”的母亲:平凡、辛劳、慈祥、善良、执着、有见识。
    • 309. 质疑探究 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她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何能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 310. 母亲就象一部长电影 一直放到 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就在这部电影里 我们看到了母亲的 朴实 憨厚 勤劳和智慧 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 哺育了我们 喂养了我们 这是我们终身的幸福和骄傲 因为 我们有一位 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 重播着母亲这部电影时 泪流满面的我们 已完全 与母亲融为了一体 母亲就象是一部长电影   永远珍藏在 我们敬仰的心底母亲颂给妈妈做过早餐吗?拓展延伸
    • 311. 母亲之花———康乃馨   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秀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色彩绚丽娇艳,更有那诱人的浓郁香气,甜醇幽雅,使人目迷心醉,这就是在母亲节赠给母亲的鲜花————康乃馨。 1934年的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康乃馨与母亲节便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一枝康乃馨,一句“妈妈,您辛苦了!” 请别忘了在这一天,让母亲昔日失去光泽的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
    • 312. 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中国的母亲花———萱草花
    • 313. 最好的礼物    这是一个发生在父亲节里的小笑话,却是献给母亲的最好的礼物。   父亲节就快到了,幼儿园里的老师要求小朋友 们每人画一幅画献给自己的爸爸,并提醒大家,当然要画爸爸最喜爱的东西,比如爸爸喜欢钓鱼,你就可以画一只大鱼,如果爸爸喜欢汽车,你就可以画一辆漂亮的小汽车。 大家似乎都听懂了,各自忙活起来。惟独角落里的一个小孩子举起手问: (他将问什么问题呢?)“老师,可不可以画妈妈,她是爸爸最喜欢的东西。”
    • 314. 给妈妈写信表示感谢吧谢谢,再见!
    • 31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316.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 317.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能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词的意思,并学习运用。 3、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 318. 迪 誊 篇 版皱 歧 谨你认识它们吗?能为它们找到朋友吗?
    • 319. 看拼音,听意思,想词语,写汉字: miǎn tiǎn yì rú jì wǎng ( ) ( ) qí tú pò bù jí dài ( ) (   ) 腼 腆歧 途迫 不 及 待一 如 既 往
    • 320.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事情母亲评价当时“我”的表现和反应几年后“我”的认识成年后“我”的体会父亲评价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迫不及待地等待父亲的夸奖怀着自豪感用漂亮的花体字誊写,用彩色笔画花边,满怀信心地等待眼睛湿润,头沉重得抬不起来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哭起来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警告时常提醒自己要“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321.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
    • 322.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 323. 课堂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an tian teng xie chu ban jin shen ( ) ( ) ( ) ( ) qi tu zhou mei po bo ji dai yi wang wu qian ( ) ( ) ( ) ( )
    • 324. 课外作业: 联想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教导时的言语及自己的表现,写一则回忆童年生活的小短文。
    • 325.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视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精彩极了”就是这样: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 “精彩极了”
    • 326. “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这是因为,父亲,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一般比较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 “糟糕透了”,似乎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可能这位父亲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糟糕透了”
    • 327.   妈妈的爱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给妈妈献上一束鲜花  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 328.      20、学会看病
    • 329. 学习目标: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 330. 我会认忐忑 忐忑不安喋喋不休艰涩拖沓怔住打蔫坠落倚靠
    • 331.  这一句话用了____描写,体现了(写出了)母亲____心理(感情)我会说
    • 332. 21、圆明园的毁灭
    • 333.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 我们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 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重点
    • 334. 1、这段讲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结合所查 资料想象每个景点的样子。 2、你怎么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 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 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段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 物馆、艺术馆?自学思考题:
    • 335. 买卖街是一座舍卫城,城内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应有尽有,如果皇帝要逛街,宫女、太监等几百人就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繁华,真的像个买卖街。
    • 336. 平湖秋月位于圆明园福海北岸西部,仿杭州西湖同名景。 平湖秋月三卷大殿基址今已发掘出土。
    • 337. 雷峰夕照仿造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每每夕阳西下之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
    • 338.   安澜园位于长春园内,是仿造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海宁的“安澜园”建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有四次住在海宁的安澜园。
    • 339.   狮子林位于长春园东湖北岸。仿照苏州同名景建造的狮子林,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建成。长春园罹劫后,本景已片瓦无存。
    • 340. 蓬莱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莱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大火。
    • 341. 武陵春色位于圆明园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
    • 342. 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 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占地约7公顷。西洋楼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1688-1766年)和法国人蒋友仁(1715-1744年)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
    • 343. 思考: 1、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掠夺、毁灭圆明园? 2、仔细读读下面两句话,看看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 ·· ·· ·· · · ·
    • 344. 巩固自学成果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45. 22、狼牙山五壮士
    • 346. 今年9月25日,是狼牙山五 壮士跳崖62周年纪念日。62年 前,著名的狼牙山战斗打响,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 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 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 人引上了狼牙山绝路小莲花峰。子弹打光了,石头用完了,他们将枪枝在岩石上摔碎,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三人以身殉国,两人生还。
    • 347. 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引敌上山顶峰歼敌痛歼敌人
    • 348. 顶峰歼敌(片断一)
    • 349. 顶峰歼敌(片断二)
    • 350. 思考:(1)、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场面? 你有什么感受呢?(2)、课文又是怎么样描述的?(3)、请你划出最感动的句子, 说一说为什么?
    • 351. 英勇跳崖(片断)
    • 352. 词语解析:⑴、坚强不屈: ⑵、惊天动地: ⑶、气壮山河:坚固强劲,不可动摇,不可屈服。课文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课后思考
    • 353. 思考: 五壮士完成任务后 为什么会选择跳崖?小结中心
    • 354.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巩固练习
    • 355. 一、摘抄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 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 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作 者的写作技巧。 二、造句。 斩钉截铁 —— 居高临下 ——巩固练习:
    • 35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课文23 难忘的一课
    • 35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从福建厦门出发,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的激战,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 35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光复”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光复了。
    • 359. 闽 诸 (zhū)(mǐn)(闽南)(诸侯)生字词语学习闽南语—福建南方的方言。 国语— 指中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这里指汉语普通话。 光复—收复,本课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 360.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一位中国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 361. 自读要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 362. (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时期,不准中国人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所以台湾“光复”后,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 363.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 364.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感到意外”反而“大家读得更加起劲了。” )
    • 365.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表达了他们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 366.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老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 “我” 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激发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 367.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老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我” 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激发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 368. 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 369. 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在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____。 这是全文的______句。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民族精神爱国情意中心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填空:
    • 370. 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得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学习国语参观小礼堂学习国语中心详细简略填空:
    • 371.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深化升华
    • 372.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 37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74. 儒家的至圣先师 ——孔子
    • 37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 376.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
    • 377. 中国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
    • 378.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总结深化
    • 37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80. 儒家的至圣先师 ——孔子
    • 38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 382.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
    • 383. 中国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
    • 384. 谢谢! 再见!
    • 385. 24、最后一分钟
    • 38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87.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 388.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已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荣与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并竞选连任第二届行政长官,2005年3月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 38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0.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 391.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哪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 392.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 393.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 39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6. 图片欣赏
    • 39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0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0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02. 紫 荆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略呈圆形,表面有光泽,花紫红色,荚果扁平。供观赏,木材和树皮都入药。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 403.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 40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05. 25、七律 长征
    • 406. 我读《长征》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 40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wēi yípángbómĭn
    • 408. 感悟远征难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 40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10. 腾越五岭
    • 411. 疾跨乌蒙
    • 412. 巧渡金沙江
    • 413. 飞夺泸定桥
    • 414. 喜踏岷山雪
    • 415. 不仅如实地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更揭示出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416. 七律知识知多少?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押韵
    • 41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 418.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首联
    • 419. “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 420.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理 解理 解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 421.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形容绵延不断形容巍峨高大对偶
    • 422.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
    • 423.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上承“万水”二字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对偶颈联
    • 424.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 425.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 426. 更喜岷山千里雪,承上启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尾联
    • 427. 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 428.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红军 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和 ,充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 和 。 概括了长征历程歌颂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显示了生命力战斗力
    • 429. 课后探究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 430.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什么?
    • 431.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课外作业
    • 432. 26、开国大典
    • 433. 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 43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35. 毛泽东
    • 436. 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437. 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 438. 阅兵式的盛况
    • 439. 战车师
    • 440. 骑兵师
    • 441. 骑兵师
    • 442. 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 443. 典礼前——典礼——阅兵式——游行——散会
    • 444. 课外作业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2。
    • 445.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 446.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 447.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 448.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449.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 450.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 451.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 452.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 453.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 454. 28、毛主席在花山
    • 455.   你知道吗?伟大领袖毛主席尽管每天要处理很多工作,但他不忘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和群众打成一片。
    • 456. 毛主席和井冈山人民在一起
    • 457. 毛主席来到造船厂
    • 458. 贴心人
    • 459. 毛主席接见河北梆子专业教师
    • 460.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
    • 461.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 462.  读读写写   花椒树    碾 米           拎 着    旮 旯jiāoniǎnlīngā lá
    • 46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 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  众沏茶喝?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 464.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  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 465.  分角色朗读课文。
    • 466.   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写自己所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