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 2. 2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施护)
    • 3. 3整体观念哲学思想 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事物和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 任何部分,只有置于整体之中才能正确地被认知
    • 4. 4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 5. 5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6. 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人体的内脏、形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各种组织器官网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7. 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功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 诊断上----察外知内 治疗上----相互联系
    • 8. 8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季节气候变化 昼夜晨昏变化 地理区域不同
    • 9. 9季节气候变化《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提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与膀胱,则为溺与气”。
    • 10. 10 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腠理开、汗多;而秋冬季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多有伤寒。季节气候变化
    • 11. 11 在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中,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恢复精力。昼夜晨昏变化
    • 12. 12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医家就对此有所认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高者其气寿,下着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到地理》……地域的差异
    • 13. 13地域的差异 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很大的差别。
    • 14. 14 正是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国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
    • 15. 15 因此,在对病人作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
    • 16. 16日出而作日落而卧
    • 17. 17辩证论治(施护)是中医认识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辩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 18. 18辩证论治(施护)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 19. 19病、证、症状病、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病理过程。 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现,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表现,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慨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 20. 20病、证、症状 病、证、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比疾病又更具体、更贴切、更具有可操作性。但“证”与“病”的慨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这就是说病可慨括证。
    • 21.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护理原则扶正祛邪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护病求本预防为主标本缓急
    • 22.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一、扶正祛邪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 23. 23(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1、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补血的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枸杞子、甲鱼、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 24. 24(2)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动静相宜 动和静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 25. 25 2、祛邪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 26.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如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解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
    • 27.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二、调整阴阳是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一)损其有余 (二)补其不足
    • 28. 28“逆者正护,从者反护。” 1、正护 正护,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用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三、正护与反护
    • 29. 正护法(Routine Nursing)正护法又称为逆护法,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施行的治疗护理方法。“逆”指的是逆其证候性质和表象而治疗护理。
    • 30. 30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性病证 表现寒象, 用温热性质 的方药方法 来治疗护理 它,称为 “寒者热之”热性病证 表现热象, 用寒凉性质 的药物,方 法来治疗护 理,称为 “热者寒之”。虚损病证表现 虚候,用补益 功用的方药、 方法治疗护 理,称为 “虚则补之”。邪实病证表现 实证的征象, 采用攻邪泻 实的方药、 方法来治疗 护理,称为 “实则泻之”。常用正护法:
    • 31. 反护法(Contrary Nursing)又称为从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护理原则。它所采用的方药性质及方法与疾病证侯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称为从治(护)。
    • 32.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用寒凉性质的 药物来治疗, 护理具有假寒 征象的病证, 又称为以寒治 寒。适用于真 热假寒证。采用温热性质 的药物及方法 治疗护理具有 假热征象的病 证,简称为以 热治热。适用 于真寒假热证。 使用补益的药 物和方法治疗 护理具有闭塞 不通症状的虚 证,又简称为 以补开塞。适 用于真虚假实 证。使用具有通利 作用的药物及 方法治疗护理 具有通泄症状 的实证,又简 称为以通治通。常用反护法:
    • 33. 33(四)标本急缓 本和标是个相对慨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就邪正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就病机与症状而言,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就疾病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就病位而言,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 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上应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护理原则。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 34. 341、缓则治本 缓则治其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如子宫大出血,在采取了止血措施后,护理重点是调补病人的气血两虚,给予富含营养补气血食品和膳食,以扶正固本,并查找大出血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如肺阴虚而产生的咳嗽,肺阴虚为本,咳嗽为标,护理上应采用滋阴润肺以扶正之法,给予清凉滋润之品,如梨、枇杷、鳖肉等,肺阴充足,咳嗽症状自然也消失了。 2、急则治标 ①病证急重时,则当先治、急治其标。 ②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如心脏病伴有感冒时,也要先治感冒。 3、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 35.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病, 应该用相同的治疗护理 方法,但由于病因及病 理发展阶段的不同,或 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 同一种病也可以出现不 同的证候,而治疗及护 理也不同,称为同病异 护。异病同护对不同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所表现的相同证 侯,采取同样的方法治 疗护理,称为异病同护。
    • 36. 36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 37. 12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的特点与确定保健、用药、护理原则。3因人制宜: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护理原则。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六、三因制宜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
    • 38. 38总之,三因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在实践应用中的原则性灵活性。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39. 39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七、预防为主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 40. 40预防为主 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针灸、拔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 41. 41(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应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一 是养生以增强正气 二 是防止病邪侵害
    • 42. 421、养生以增强正气 1)调摄精神: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病情加重,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人体健康。 2)加强身体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活动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3)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 4)饮食有节,调配合理 5)针灸、推拿、药物预防
    • 43. 432、防止病邪侵害 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五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 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1)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从周围环境不断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又不断地给人体健康以影响,所以,要防止疾病的发生,要求居处清洁,干燥,水源洁净,空气新鲜、流通。 2)避免六淫、七情致病 3)饮食有节 4)防止外伤和虫兽伤害
    • 44. 44(二)既病防变 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 1、早期诊治 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2、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 45. 掌 握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原则
    • 46. (本页无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