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共管理学系 公共政策概论The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2. 导 论西方公共政策学概论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模型 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
    • 3.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崭新的学科。它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后迅速扩展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认为,公共政策学是战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
    • 4. 西方公共政策学概论 西方现代政策科学(Modern Policy Science) 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美国是最早建立公共行政科学的国家。因此政策问题比较早地在美国公共行政科学中得到发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Woddrow Wilson) 在《政治学季刊》第二期上发表了题为“行政的研究”的论文,威尔逊指出,政治学应当关心公共政策的发展,应当细心地分析法律、法令的产生与变迁的历史。
    • 5. 西方公共政策学发展 历史阶段: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最新发展 (20世纪90—至今)
    • 6. 一 起步阶段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现代政策研究是在二战以后逐步出现的。早在1943 年,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 就在他的一份备忘录中提到“政策科学”这一术语。1950 年,他与卡普兰合著了《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书中正式使用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
    • 7. 1950 年,劳纳与拉斯韦尔主编了《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 在这一著作中,拉斯韦尔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发展方向作了详尽的论述。在西方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 《政策科学》的问世,是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也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 8. 二 发展阶段 在整个70—80年代,政策科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在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取得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政策评估、政策执行和政策终结方面形成了各种理论。
    • 9. 政策科学研究新趋向加强了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 政策科学与公共行政学日益相互融合,并出现了用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来统指这两个领域的新趋向 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 10. 三 最新发展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表现出两种趋势: 一种是对原有研究主题的深化 另一种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 11. 总 结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政策科学已成为美国及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独立的而又有相当影响的社会科学领域,并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公共政策的数目增加 公共政策的范围增大 公共政策的目标增多 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
    • 12. 案例: 新农村建设面临九大难题,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 13. 问题一:行政资源“垒大户”,试点村难以“以点带面” 问题二:部分地区举债搞建设,农民负担反弹 问题三:基层政府缺少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实办法 问题四:基层干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问题五: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五种不良倾向 问题六:“项目式”建设受惠村很少 问题七:“撤乡并村”中不要忽视自然村 问题八:农村人才出现“断层”现象 问题九:出现违规调整土地承包经营行为
    • 14.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 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公共政策分析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点 。
    • 15. 一 理论模型概述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的含义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的特点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的类型
    • 16.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者为了研究某类或某个特定领域的公共政策,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理论分析系统来代替现实的研究对象,并对认识对象作出抽象描述的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含 义
    • 17. 抽象性和概括性 相似性和真实性 差异性和关联性特点
    • 18. 按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的使用方法,可分为 : 描述模型 规范模型 语句模型 符号模型 程序模型 类型Ⅰ
    • 19. 按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中变量的确定性,可以分为: 确定模型 概率模型 类型Ⅱ
    • 20. 按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模型的分析对象,可以分为: 过程模型 变量模型 时间模型 类型Ⅲ
    • 21. 按公共政策决策方法,可以分为: 理性最佳决策模型 非理性主义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综合决策模型 政策协调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个人判断与集体决策模型 其他决策模型 类型Ⅳ
    • 22. 二 基本理论模型 过程模型 理性模型 团体模型 制度模型
    • 23. 过程模型 议程设定 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政策调试政策终结模型Ⅰ
    • 24. 理 性 模 型① 权衡目标体系③ 制定备选政策方案② 权衡利益偏好和资源 ④ 预测每个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⑤评估每个方案的影响 ⑥ 选择最优政策方案 输 入 资 源 数 据 输出 理 性 政 策模型Ⅱ
    • 25. \ 团 体 模 型 集团B的影响 政 府 集团A的影响新政策原来的政策模型Ⅲ
    • 26. \ 制 度 模 型 选 民最高法院总 统国 会内阁部内阁部内阁部 内阁部 模型Ⅳ
    • 27. 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中国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中国公共政策学概述 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
    • 28. 一 产 生 中国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源于人们对改革开放前公共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政策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深刻反思,和对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政府公共政策科学与民主化及政策执行规范化和高效化的迫切要求。
    • 29. 二 概 述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引进西方政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经过20年的探索,在学界与政界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引进、吸收,消化、应用、挖掘、总结、探索、创新等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活力的部分。
    • 30. 使中国公共政策科学开始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学科化和组织化上取得重大进展 向党政机关传播了公共政策方面的知识 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研究取得了 重要的进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主要表现是:
    • 31. 中国的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 公共政策科学研究对西方和中国的政策环境 及政策过程的差异性认识强调不足 公共政策科学研究方法单一和落后 学科综合化显得不够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倾向比较严重 弱 点
    • 32. 三 研究方法 政治学分析方法 经济学分析方法 管理学分析方法 社会学分析方法 组织学分析方法
    • 33. 公 共 政 策 的 基 本 概 念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念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类型
    • 34. 来自日本 来自西方人士的翻译 公 共 政 策 概 念起 源
    • 35. 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公 共 政 策 概 念概 念
    • 36. 公共性 价值性 权威性 动态性 公 共 政 策 概 念特 征
    • 37. 目标导向功能指的是公共政策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规定了特定的目标,并以此来引导社会经济朝向这一目标发展。 公 共 政 策 的 功 能 Ⅰ 目标导向功能
    • 38. 经济性规制 主要是通过许可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或质量、交易方法和条件所进行的规制。 社会性规制 为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教育、文化、福利以及防止灾害、保护环境而对危害社会安全和秩序的行为实行的规制。 公 共 政 策 的 功 能 Ⅱ 法律规制功能
    • 39. 利益协调功能就是对国家和地方范围内出现的利益矛盾、冲突加以缓解、调和、协调,使它不断趋于和谐。 利益协调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贫富阶层的利益协调问题。 公 共 政 策 的 功 能 Ⅲ 利益协调功能
    • 40. 这类政策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也没有明确的财政支持,它用宏观的规范性话语来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确立调整社会秩序的标准与条件,以此来达到表达政府政治态度和决心、表明政府立场的作用。 公 共 政 策 的 功 能 Ⅳ 政治象征功能
    • 41. 社会发展功能是指公共政策能够运用其财政的物质动力来实施其具体措施,以达到改变现状、实现预定目标的作用。 公 共 政 策 的 功 能 Ⅴ 社会发展功能
    • 42. 政治政策 经济政策 文化政策 军事政策 外交政策 公 共 政 策 类 型Ⅰ 从政策内容标准来划分
    • 43. 元政策 基本政策 具体政策 公 共 政 策 类 型Ⅱ 从政策层级标准来划分
    • 44. 分配性政策 规制性政策 再分配性政策 构成性政策 公 共 政 策 类 型Ⅲ 从政策功能标准来划分
    • 45. 立法机关 官僚机构 政党 利益集团 思想库 新闻媒体 公民个体 公 共 政 策 系 统公共政策主体
    • 46. 立法机关是最主要的政策制定主体,它代表着国家意志的表达。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是最高的权力机关,主要履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 公 共 政 策 主 体立法机关
    • 47. 官僚机构是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主体。它不仅决定着大量公共政策的制定,还具体负责各项公共政策的实施。官僚机构获得最大的决策权力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身份与地位决定了官僚机构的决策权力 国会授权 决策信息的来源地 公 共 政 策 主 体官僚机构
    • 48. 政党是进行政治整合,政治意志表达的政治组织。它由具有共同志愿和政治理想的公民组成,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可以参加国家重大的政治活动,影响各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党分为执政党和在野党两大类。 公 共 政 策 主 体政 党
    • 49. 公 共 政 策 主 体利益集团政党政治 谈判行政问题种类 主要构成要素的分配后果 影响强大的利益集团 几乎所有各种问题上都有影响力 核心主体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机构阶段-空间 公开公开和私下私下核心阶段-时间 早期中期后期
    • 50. 思想库主要是由公共政策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对公共政策方案制定、决策、实施、监控和反馈等过程进行跟踪式的分析、咨询、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等的组织机构。 公 共 政 策 主 体思想库思想库类型: 官方思想库 半官方思想库 民间思想库 国际思想库
    • 51. 新闻媒体主要功能就是传播信息和促进沟通 。 新闻媒体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公 共 政 策 主 体新闻媒体 传播政府的公共政策 标示社会舆论的走向 引导社会舆论的变化 沟通社会信息
    • 5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与制度保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公 共 政 策 主 体公民个体直接投票 听证会制度、查询和质询制度 社区民主制度,如社区委员会、社区代表大会
    • 53. 公共问题 目标群体 公 共 政 策 系 统公共政策客体
    • 54. 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情况; 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影响范围有一定的广度; 得到较广大的公众所察觉和认知; 带来了利益、价值和规范方面的冲突; 公众中产生出来的受剥夺感和不满足感已经强烈 到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 公众和政府正在采取行动或者已经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 公 共 政 策 系 统公共问题特征
    • 55. 目标群体的规模 目标群体的结构 目标群体的要素性质 目标群体的认知态度 公 共 政 策 系 统影响目标群体因素
    • 56. 信息子系统 政策咨询子系统 政策决策子系统 政策执行子系统 政策监控子系统 公 共 政 策 系 统公共政策系统
    • 57. 信息收集 信息加工 信息传输 公 共 政 策 系 统Ⅰ 信息子系统功能
    • 58. 问题分析 方案制定 执行参谋 结果评估 Ⅱ 咨询子系统功能 公 共 政 策 系 统
    • 59. 提出政策课题 确立政策目标 组织政策方案设计 选择方案 公 共 政 策 系 统Ⅲ 决策子系统功能
    • 60. 对政策进行细化 科学配置资源 加强执行沟通 进行分析总结 Ⅳ 执行子系统功能 公 共 政 策 系 统
    • 61. 制定执行标准 搜集政策过程信息 反馈政策执行信息 防止政策出现偏差 公 共 政 策 系 统Ⅴ 监控子系统功能
    • 62. 第一节 公共政策价值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价值的内涵 第三节 公共政策价值的冲突 第四节 中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公 共 政 策 价 值
    • 63. 价值属于人的理想范畴,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目标,在指导人类的同时,又评价着人类关注的外在物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相关思想与行为。 公 共 政 策 价 值 概 述公共政策价值概 念
    • 64. 管理价值 文明价值 理性价值 公共政策价值类 型
    • 65. 管理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管理社会公共生活是国家和执政党的首要职能,而政策则是国家和执政党管理社会公共生活时首选的最常用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政策对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管理价值 提供计划模式 调节机制 强制保证
    • 66. 促使物质生产进步 促进和保护物质财富的增长 间接支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 精神文明价值是由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决定的 文明价值
    • 67. 理性选择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的政策规范之一,理性分析是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理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政策的理性价值主要是指特定的政策主体为着一定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收集的资讯,经过客观和准确的计算、度量,以寻得最佳的政策手段和最大值的政策效果。理性价值
    • 68. 有助于合理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有助于规范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有助于协调公共政策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价值意 义
    • 69. 公共政策价值观争论一直伴随着公共政策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对价值观的探究亦成为了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重要内容。本书认为,自由、平等、宽容、民主、效率、秩序、发展是社会文明的基本理念,也是公共政策价值内涵。 公 共 政 策 价 值 内 涵
    • 70. 正义是指公共政策必须以维护社会正义为价值取向 。公共政策的正义在于价值或利益分配的正义公平(前提和结果的双重正义),而且,这种正义的享受者是所有中国国境内的自然人和法人,亦即包括本国及外国法人和自然人。同时,正义功能还在于引导一种社会正义公平氛围,促使形成一种社会正义的内生机制。 正 义
    • 71. 政策效率是政策产出与政策投入的比率。确定政策效率标准的目的是要衡量某项政策要达到某种水平的产出所需要的政策资源投入量或一定量的政策投入所能达到的最大价值。 效率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公共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即以最小的工作量和成本最大限度地解决某个政策问题,从而凭借有限的政策资源尽量扩大政策效益。 效 率
    • 72. 平 等 所谓“平”就是指平等、平衡,意思是指用同一个尺度对待或衡量不同的个人,它要求处理各种关系必须遵循对等原则和平衡原则。 平等可以说是一个二维概念,它是在实践交往关系中,自身与他人相互比较的一种结果。
    • 73. 民 主 民主涵义是“人民主权思想与个人权利受法律保护的思想的融合”,“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有公民资格,但他们必须在自身权利受到界定、保护和限制的受控制的法定秩序中与其他公民彼此尊重这些平等的权利”。 民主的价值观反映在公共政策上主要体现为公共性和公开性。
    • 74. 秩 序 公共政策是建构秩序的制度外在形式,是“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政府的政策目标就是要提供安全和秩序,实现充分就业,制止内乱外患,保持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度。
    • 75. 发 展 公共政策的发展观要求必定是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人口政策、能源政策、环境政策等各方面具体政策的配套协作,也要考虑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
    • 76. 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是公共利益 ,因为公共政策问题都来源于公共领域,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而且,公共政策的资源来自于公共资源,以公共权力为保障。 利益
    • 77. 一般说来,行政学研究者倾向于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考察公共政策,认为这是一个包括“政策设计——政策抉择——政策实施——反馈——政策评估”的完整过程。政府所做的抉择,又会随着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对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公共政策的实施也将引起发或多或少的非政策性冲突。公 共 政 策 价 值 冲 突
    • 78. 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也是价值的集中体现。而社会公正原则是伦理价值的基本要求。在市场取向的社会现实中,公正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兼得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充分体现公正原则,就要在很大程度上牺牲效率,反之如果充分考虑效率,那就不可避免地牺牲一定程度的公正。我们是服从效率还是恪守公正?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价值难题。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 79. 民主是一个政治体系在政治上的首选价值标准。对于以普遍性和后及性为特点的我国公共政策来说,没有公民的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往往缺乏对公众需求的了解以及对公民利益的整和,难以达成与广大公民的事前共识,在实施中必将遇到种种阻力。 民主与科学的冲突
    • 80. 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冲突,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冲突的一种表现,也是中西当代古今伦理价值冲突的核心,因为当代中国主导性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强调多数人的利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的是少数人的利益。 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冲突
    • 81. 一、价值追求的变化历程 二、价值追求的未来发展中 国 公 共 政 策 的 价 值
    • 82. 平等与效率的第一次碰撞 ——平均主义 平等与效率的第二次碰撞 ——贫富差距过大价值追求的变化历程
    • 83. 公平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体现 公平是公共政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前提 公平是民主政治的内在体现 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 价值追求的未来发展
    • 84. 第3章 公共政策环境
    • 85.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公共政策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产生,致力于解决环境中的某些矛盾,最后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研究公共与政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公共政策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该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
    • 86.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层意思: 公共政策环境是一个包含大量因素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几乎涵盖了公共政策面临的一切外部条件 公共政策环境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它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必要性以及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 公共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不断进行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交流,构成一个循环的系统一、政策环境的概念
    • 87.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相互关系 公共政策环境是公共政策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的改变是公共政策变革的压力和动力 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88. 三、政策环境的特征 复杂性 多元性 特殊性 可变性
    • 89.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公共政策不能离开政策环境而孤立存在,政策源自环境,必须适应环境。不仅如此,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复杂而多变,各种因素都体现了政策环境的某一个方面,下面我们将重点谈一谈对公共政策构成较大影响的政策环境因素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 90. 地理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构成政策系统最基础、最稳定的环境。 地理环境对于公共政策虽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其影响力是长期的,永恒的,但是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政策系统的制约作用而忽视政策系统自身的能动作用,则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自然环境
    • 91.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经济环境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的有四个方面: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环境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资源; 经济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经济环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 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
    • 92. 政治环境是指对公共政策有重要影响的的各种政治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政治传统以及政治文化等。 政治环境
    • 93. 政治环境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系统的性质 政治环境当中的政治文化成为个人和社会的特定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行使过程 环境影响政策的民主化程度和合法化程度
    • 94.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的社会状况与文化状况的总和。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民族构成,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人口素质等等方面。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运行,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素质构成 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公共政策受众的基本素质
    • 95. 国际环境也称“超环境系统”、“超社会”。国际环境是指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一国的公共政策不仅受到国内诸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受到国际环境越来越强大的影响。 国际环境
    • 96. 公共政策环境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不同的环境面对于不同的公共政策其影响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工作环境
    • 97. 第三节 政策网络 根据美国学者的观点,政策制订过程正如同一个“铁三角”的模型,构成这个“铁三角”的三方分别是行政管理机构、由立法机关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和利益集团。在当今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日益复杂化,公共政策的执行环境也日益多变,从美国学者的“铁三角”模型出发,逐渐形成了关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环境分析的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政策网络
    • 98. 一、政策网络概述 美国学者的定义 美国学者的政策网络定义大多奠基于次级政府(sub-government)的概念,而强调利益团体、官僚机构与政府的接触。K. Benson 行政与利益团体因为资源的相互依赖性而形成一体,以确保共同的政策偏好获得满足,排除其它异议团体。 A.cFarland 在政策领域中,政策利害关系人或团体持续沟通而形成议题网络。 S. Wilks 与 M. Wright 强调的是政策网络中的人际互动关系,而非制度结构关系。
    • 99. H. Heclo 多数政策议题的决策方式并非铁三角的封闭关系,而是在政党系统、国会、行政系统等正式组织结构之外,所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复杂的议题网络型态。 R. A. W. Rhodes 政策社群是政策网络的一种型态,政策网络才是主要的概念。 英国学者的定义 英国是内阁制的国家,行政与立法合一,立法部门在决策过程之政治重要性不若美国立法部门。因此,英国政策网络的主要参与者,通常仅包括政府官员与政策利害关系者。
    • 100. K. Hanf 网络指的是政策制定包括来自于政府与社会不同层级与功能的公共与私人参与者的事实。 P. Kenis 与V. Schneider 一九七○年代末期学者纷纷运用政策网络的隐喻并非偶然,而是政治实体转变所致。欧洲学者的定义 欧洲学者的观点系以德国学者作为代表,他们的观点与英国研究途径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差异在于欧洲学者视政策网络为一种治理结构,英国学者视其为一种利益团体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