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是必要的。快乐是必要的,爱情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应该有健康的基础 ——[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欢迎选修 《心理健康导论》
    • 2. 课程目标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能够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和设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 3. 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 人格辅导 生活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2学时完成)
    • 4. 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健康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5. 一、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6.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 7.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主观性 积极性 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因素。
    • 8.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主观性 积极性 全面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
    • 9.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主观性 积极性 全面性 心理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知、情、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往往表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 10.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 经验性标准 医学标准 社会适应性标准 统计学标准 心理学标准
    • 11.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3)具有健全人格   (4)情绪和情感稳定,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5)有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6)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及性别特征
    • 12.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外部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大众传媒因素 网络因素 (2)学生自身因素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社会文化比如道德、风俗、习惯;心理应激、个人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遗传、生理功能的改变、疾病、年龄、性别认知、情绪、经验系统
    • 13.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 14.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念1、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3、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 15. 1、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 16.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德育(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 的社会要求个人发展学科体系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理论依据伦理学、政治学法学、行政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卫生、精神医学学 生 观评价性学生观移情性学生观内 容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学习、择业、情绪、方法示范、指导、说服尊重、探讨、理解
    • 17. 3、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三个“打鱼人”,聚在一个河潭边钓鱼,钓鱼时发现有人在上游被水冲进水潭挣扎着求救。于是救人……又一个被冲下来的人……又一个……三个打鱼人手忙脚乱,难以兼顾和应付。 此时,一个打鱼人离开现场去了上游,去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并且在入水处插上木牌以示警告。可是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进水潭。 后来,一个打鱼人似乎醒悟了,他去做了另一项工作—教人们游泳,因为有了好的水性即使是被冲下深水或急流中,也能独立应付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心理教育
    • 18.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积极的一面: 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3、学校、教师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师资培训工作受到了重视。 5、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 19.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 2、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 3、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4、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 5、操作缺乏规范,消极倾向显现
    • 20.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 21.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体目标: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22.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 23. (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 24. (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小学中、高年级: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 25. (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初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 26. (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高中: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 27. (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习辅导:学习动机的辅导;学习策略辅导;考试心理辅导 人格辅导:自我意识的辅导;情绪辅导;社交辅导;性心理辅导 生活辅导:休闲辅导;生活能力辅导
    • 28.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29.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 30.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31.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 32.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 33.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 34.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 35. (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 36.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进行心理训练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4、实行全面渗透 (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 5、建立家校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 37. 2012年4月13日晚19点30分左右,山 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一班 14岁的女生李欣玥因拒绝剪头发 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 38. 乐观心态: 让你的生命不缺钙她的笑脸 比灾难更让人动容
    • 39. 我国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想离家出走:25.6% 考试前后出现焦虑症状:22.6% 感到无人关心:16.1% 想自杀:14.3% 自卑:37.4% 性格暴躁:18.7% 常常说谎:6.5% ……
    • 40. 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上海三所小学的测试显示: 20%的孩子有孤独倾向。 20%中学生曾考虑过自杀
    • 41. 惊天爆闻:上海两天频发四起小孩跳楼事件(2008) 9月1日凌晨,一名14岁女孩从杨浦区延吉东路131弄某幢楼4楼跳下。 9月1日清晨5点30分左右,浦东菏泽路中大丽都小区一名15岁男孩从8楼坠落受重伤,而事发时男孩父母还在睡梦中。 9月1日上午9时,江桥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因成绩排在年级倒数第一无法接受“留级”的事实欲跳楼,后被老师和民警劝下,而他早已在家留下遗书。
    • 42. 9月2日上午7时左右,住在仙霞路486弄的12岁男孩,从家中6楼阳台跳下身亡。 父母抱着已死去的孩子,悲痛欲绝
    • 43. 新华网消息 据光明日报4月26日报道,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他知道,从学校到家一共有89根电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  一个小男孩,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车流中间,直到民警把他带过马路。他说:妈妈告诉我,有困难找民警…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告诉记者:实验证明,10%左右的孩子存在着心理问题,更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方面的关怀,这个问题不可忽视。    过去,很多人将孩子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归结为思想品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以批评教育为主,这是不科学的。
    • 44. 据统计,目前发生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70%;而青少年犯罪中,14—16岁孩子引发的案件又占70%。这些孩子,最初几乎都表现出心理不够健康的症状,如果他们及时得到教育引导,相当大的一部分刑事犯罪是可以避的。需要治疗的是少数需要教育的是多数。 正确对待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键康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对我国少年儿童心理键康状况的估计应该实事求是,忽视不行,夸大也不行。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严重心理不足”的中学生比例不到总数的3%,小学生为4.2%。因此,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应重在“教育”,而不是“治疗”。
    • 45. 数量不够 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 我国5000名学生需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2亿中小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所有的心理学工作者总数也不超过这个数目(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况且也不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仅1年可毕业的心理辅导学硕士就达96030人,博士9071人 。 质量不高
    • 46.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心理不健康 (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变态人格 各类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智力正常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具有健全人格   情绪和情感稳定,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有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及性别特征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 47. 《一个孩子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 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 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4、请自觉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5、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 6、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7、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
    • 48. 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 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10、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 11、我不仅要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要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的习惯。 12、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 13、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您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 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 49. 我的十二行诗在人生这个色彩斑斓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时充当着他人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在点点滴滴地积累着对自己的看法——积极的或消极的。我们心中从此有了一个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你在看,你看到了什么?里面的人漂亮吗?快乐吗?独立吗?里面的人需要什么?他到底是谁?你还看到了什么? 好,现在让我们睁开眼睛,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十二行诗”
    • 50. 通过以上活动,我发现: 我拥有:___ 我缺少:___ 其实,我___( 不∕非常∕比较∕ 有一点 )了解自己。
    • 51. 我是谁?父母眼中的我; 亲戚、长辈眼中的我; 老师眼中的我; 同学朋友眼中的我; 自己理想中的我; 现实生活中的我;
    • 52.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 三、如何增进自我意识 >>
    • 53.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 54.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我体验(情):“我是否满意我自己” 自我监控(意):“我能否节制我自己” 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属性的意识 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形 式 上内 容 上自我意识的主要成份;自我意识水平的主要标志
    • 55.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机制1、自我意识的形成 2、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56. 1、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发生阶段:婴儿时期,能用“我”表达意愿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幼儿期、儿童少年时期 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青春期
    • 57. 2、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文化环境 家庭 社会群体
    • 58.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1、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行为一贯性 2、决定个人对经验的解释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比它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显得更重要。自己心目中的“我”比真实的“我”更重要。
    • 59. (四)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1、自我意识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发展 2、各年级儿童发展速度不同 3、自我意识成分发展不同步
    • 60. (五)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监督的发展特点 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或他人的反馈而获得的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
    • 61. (五)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监督的发展特点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 62. (五)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监督的发展特点随着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 63. (五)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监督的发展特点自我监督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问题 自我监督的自觉性逐渐增强,自律水平逐渐提高。
    • 64. 二、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一)自我概念的类型 (二)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 (三)中小学生的自我接纳
    • 65. (一)自我概念的类型1、自我否定型:表现为过分自卑。“我不行!” 2、自我轻狂型:表现为夸大自己。“我最行!” “只我行!” 3、自我肯定型:表现为能正确认识自我既承认自己的优点,又不否认自己的缺点。“我能行!”
    • 66. (二)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个人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和看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主要来自他人的到形成自己的看法 2、片面的、不完整的到逐渐全面、完整 3、变化的、不稳定的到逐渐稳定
    • 67. (三)中小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指个体对自我现状的满意程度。它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我情感体验。 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表现都比较满意;自我接纳程度低的,对自己各方面表现都不满意。 中小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总体较满意 影响因素: 学习压力 学习成绩 成人态度
    • 68. 三、如何增进自我意识讨论: 小梦的问题在哪里? 小梦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你是小梦的老师,你会如何帮助她?
    • 69. 积极的自我意识自我接纳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 70. 增进自我意识(一)培养自信——“我能行” (二)维护自尊——“我很棒” (三)培养自我效能——开发潜能
    • 71. (一)培养自信—“我能行”1、因材施教“让你行” 2、自我竞赛“我也行” 3、创设机会“看你行” 4、集体评说“你真行”
    • 72. (二)维护自尊—“我很棒”1、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2、教会学生自尊、自重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 73. (三)培养自我效能—开发潜能1、建立对学生积极的信念和态度 “罗森塔尔效应” “习得无助” 2、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3、重视学习过程
    • 74. 花园里的故事一天,一位国王走进皇室花园,发现所有的木棉花都快枯萎了。门口一株橡树对国王说,它不想活下去了,因为不像松树那样高大和美丽。松树也很灰心,因为它不像桃树那样能结出可口的果实。桃树则恨自己不能像针叶树一样散发芳香。 但是当国王走到一株紫罗兰面前,却看见它生机勃勃地绽开笑脸。国王问它,为什么在这个大家都很消沉的环境里能这样高兴。 它说:“陛下,我知道,我不过是一株小花,但是我也知道,你需要一株紫罗兰,才把我种在这里,不然你会在这儿种橡树或松树,我知道,紫罗兰是变不成大树的,所以我决定做我自己——一株最好的紫罗兰。
    • 75. 为自己干杯从前有一位将军,在率兵打仗前,他当着全体将士进行了一次占卜,当他抽签时,全体将士都屏住了呼吸。因为抽签的结果将会告诉他们这次出征能否取胜。将军把签郑重地举到将士面前,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神将帮助你们赢得战争的胜利。”全体将士欢呼雀跃。结果,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庆功会上,将士们纷纷说:“如果没有神,我们将不可能取得胜利。我们为神而干杯。”听了将士们德建议,将军微笑着拿出所有的签,令人奇怪的是所有的签上都写着同样的话。看着惊呆了的众位将士,将军激动地说:“勇敢的将士们,你们才是赢得胜利的决定力量,没有神帮助我们,我们靠的完全是自己,让我们为自己干杯吧。”
    • 76.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的学生仍然不多。 (4)在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 (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 77. 小鹰和小鸡一只母鸡孵了一只鹰蛋。小鹰自岀壳之日起便跟小鸡一起成长,它从没有认为自己跟小鸡有什么不同。有一天,仰天而望,小鹰看到有只鸟在凌空翱翔,于是问道:“那是什么?”有只小鸡答道:“噢,那是一只鹰,百鸟之王。”“哇!但愿我也能向它那样飞翔!”小鹰满怀敬畏地说。“别妄想了,”小鸡说,“你不过是只母鸡,母鸡是飞不起来的。”闻此言,小鹰感到沮丧和气馁,于是继续啄食,过着母鸡般的生活,从此没有尝试过飞。
    • 78. 孩子最怕听的10句话“傻瓜,无用的东西。” “你怎么这么笨?”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看人家某某怎么成绩这么好。” “你要是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求求你,别在这样做好吗?”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我看你将来只配去扫马路。”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 79. “我很笨”小梦是个长得高高胖胖、憨憨乎乎的女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差,而且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找她谈心,问她为什么不交作业,她回答:“我不会。”老师告诉她:“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你可以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她竟笑眯眯地看着老师说:“不用学了,反正我这个人很笨!”老师劝她说:“你不笨。”她说:“老师你不用安慰我,我的确很笨,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这么说我。还有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左转,我总是右转,气得老师也说我笨。”
    • 80.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 81. 第三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一、人际交往的概述 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调试规律 >> 三、中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矫正 >>
    • 82.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一、人际关系的概述需要交往满足不满足良好的关系不良的关系
    • 83. 2、人际关系的成分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 认识(前提):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 情感(调节):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情绪情感 行为(手段):言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性的外部动作
    • 84. 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零 接 触相 互 注 意表 层 接 触中 度 卷 入深 度 卷 入
    • 85.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图解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漠视强 弱冷淡疏远分离
    • 86.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1、影响团结与凝聚力 2、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3、影响心理健康 4、影响人的行为
    • 87. 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邻近性吸引” (近水楼台先得月) “邻近性排斥”(远香近臭)
    • 88.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交往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形成比较密切的关系。 需要真诚相待的交往内容 特例:“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 89.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相貌穿着和言谈举止也会影响人际关系。但时间越久其影响就越小。
    • 90.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超出这个范围,才能所造成的压力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E.Aronson(1978)的研究:有吸引力的人的顺序: 才能出众但有错误→才能出众没错误→平庸没错误→平庸有错误。 能力强又有小缺点的人更招人喜爱。
    • 91.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有较多的共同活动的机会,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
    • 92.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在个性特征方面,两者越相似越能互相吸引。(年龄、地位、教育水平、经济收入、职业、经历、价值观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93.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 94.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 对等性互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 95.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1、真诚相待 2、平等相处 3、互惠互利 4、求同存异
    • 96. 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调适(一)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一般趋势 >> >>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老师的关系开始趋于独立;平等的同伴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97. 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 学 生 父 母 教 师 同 学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 98. 与父母的交往(亲子关系)中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的有自己做出决策。 麦克斯白提出了儿童受父母影响的三阶段发展模式: 父母控制(6岁以前) 共同控制(6—12岁) 儿童控制(12岁以后)
    • 99. 教养方式 父母的态度 儿童的个性专制型要求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不容儿童表示异议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也可能形成暴戾、横蛮、撒谎 、逆反等心理溺爱型为孩子提供了无所不到的关心和保护,过分的包办代替较强的依赖性,可能会形成自私、任性、易发脾气、好大喜功的品性 放任型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等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民主型平等的态度,能互相爱护、关心,能给子女较多的鼓励和引导,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 100. 和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交往时,中小学生的苦恼主要集中在: ——经常被父母批评、打骂,成功了得不到肯定,失败了得不到鼓励。 ——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信任和平等对待;父母经常翻自己的书包、物品; ——父母许诺后不兑现。 ——和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协调。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