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 2. 教学重点 社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措施
    • 3. 第一节 慢性病概述一、慢性病的现状: 老龄人口增加,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10,患慢性病者占80% 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 4.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 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二 糖尿病患病率20岁以上人数超过2000万人,糖耐量减低患者人数超过3000万人 全球每年约有320万人死于糖尿病诱发的并发症
    • 5. 二、慢性病的概念及特征1、慢性病的概念(美国慢性病委员会): 患病时间是长期的 有可能成为残疾 起因于不可恢复的病理状态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 需要长期的医疗指导
    • 6. 2、慢性病的特征病情复杂、潜伏期与患病时间长 起病隐匿,在发病期间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并发症多,多具有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病程长,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指导
    • 7. 不健康生活方式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 肥胖 冠心病 糖尿病 癌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 过量饮酒 缺乏运动 高盐饮食 超量饮食 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饮食 不良作息习惯(过劳、无规律) 精神紧张(心理压力) 长期食用腌制食物
    • 8. 三、慢性病的分类 1、致命性慢性病 急发性---急性血癌、胰腺癌、转移癌、肺癌、肝癌 渐发性---后天免疫不全综合征、骨髓衰竭等 2、可能威胁生命的慢性病 急发性---血友病、中风、心肌梗死 渐发行---肺气肿、慢性酒精中毒、老年性痴呆、 糖尿病等 3、非致命性慢性病 急发性---痛风、支气管哮喘、胆石症等 渐发性---帕金森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支、高血压等
    • 9. 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 不合理饮食---高盐、高胆固醇、刺激性饮食、不良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 2、运动因素 以车代步 运动量不足 易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
    • 10. 3、环境因素空气污染 噪音 水污染 健全的社会组织 社会区级教育的程度 医疗保健体系自然因素社会环境
    • 11. 4、遗传、生物以及家庭因素 家庭倾向---影响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 慢性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
    • 12. 5、精神心理因素压力 紧张 恐惧 失眠 精神失常
    • 13. 五、慢性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1、慢性病对患者的影响 2、慢性病对家庭的影响 3、慢性病对社会的影响
    • 14. (一)慢性病对患者的影响1、对生理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抵抗力低下---易感染 多种致病原因----营养不良 影响排泄功能---便秘、失禁、 尿潴留 压疮或感染 长期卧床---并发症
    • 15. 2、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压力 忧郁感、无力感 失落感、失控感 隔离感 依赖增强及行为幼稚 情绪不稳定
    • 16. (二)慢性病人对家庭的影响增加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需要家庭成员的角色调整与适应 影响家庭的收入及支出
    • 17. (三)慢性病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负担加重 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福利保障体系
    • 18. 六、社区护士在慢性病中的角色照顾者 教育者 倡导者 管理者 合作者 领导者 研究者
    • 19. 第二节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 护理与管理 一、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二、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四、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五、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六、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 20. 一、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一)病因及危险因素 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体重超重或肥胖;膳食不合理;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精神、心理压力和社会因素等。
    • 21.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 一般可有头晕、头痛、头胀、项强、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多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出现。 早期除血压升高外,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可无明显的异常;后期则因并发心脑肾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相应的表现。
    • 22. (三)高血压的治疗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吲达帕胺 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
    • 23. (四)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1、高血压的社区管理 (1)一级预防: 针对社区健康人群的保健管理 (2)二级预防: 针对高危人群的管理 (3)三级预防: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 24.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5岁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加强人群筛查等 三级预防:确诊病人加强遵医行为 指导定期检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 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遵医嘱服药物+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 25. (四)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2、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 (1)控制体重 (2)合理膳食指导 (3)适量运动 (4)血压监测指导 (5)正确用药指导 (6)心理护理 (7)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 26. 二、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27.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病因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个性及生物(包括上述危险因素)等多种易患因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 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有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体重。
    • 28.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冠心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
    • 29.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1、健康人群管理(一级预防) (1)筛查出具有冠心病高危险因素的个体,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和体重超重者及A型性格者,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控制。 (2)针对社会整体人群进行预防,从儿童和青年时期采取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一级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膳食结构,控制体重等。
    • 30.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2、高危人群管理(二级预防) (1)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报警 (2)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筛查
    • 31.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 3、病人管理 (三级预防) 主要工作重点是三级预防,对病人进行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疗机构与患者的保健合同。通过健康教育与指导,使病人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方案,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活动和重建生活,监测和治疗患者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32.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一)家庭治疗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预防风湿热等;减轻心脏负荷,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 33. (二)家庭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①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减少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②适当的运动; ③戒烟; ④心理护理。
    • 34. (二) 家庭护理措施2、自我护理: ①病情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停止所有活动,卧床休息; ②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③注意劳逸结合,学会放松技术,调节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④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中途停药、增减药物; ⑤积极治疗合并的疾病; ⑥外出应携带急救药品,佩戴急救卡,注明姓名、疾病名称、联系人电话、请求帮助内容,以备急救时为帮助者提供资料。
    • 35. (二) 家庭护理措施3、家庭支持: ①家庭应为病人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居家环境; ②家属要学会识别病情变化和紧急救护措施; ③督促病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④给予病人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
    • 36. 三、脑卒中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发病急促,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 37.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 1、病因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血管、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三方面。 2、危险因素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不可干预的和可干预的两类。
    • 38.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1、脑出血 发病初期常有头痛、头晕、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血压明显增高时则可出现:颜面潮红、呼吸急促,脉搏缓慢有力,若血肿破入脑室,可有高热,多数病人有脑膜刺激症状,瞳孔不等大,眼底可见动脉硬化性改变、出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 39.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2、脑血栓 发病前可有头晕、头痛,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多数病人在休息和睡眠中发病。典型病例于发病数小时至2d内达到高峰,通常意识清楚,可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少数较大血管闭塞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局灶性损害的体征,根据受累血管分布的面积而定。
    • 40.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1、健康人群保健管理(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包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血脂及体重;戒烟限酒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 41.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二)高危人群管理(二级预防) 主要监测内容为血压、血糖、血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和危险因素控制。 1.脑卒中高危人群 2.警惕脑卒中的预兆征象
    • 42.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3、现患病人管理(三级预防) 对现患病人的管理采取三级预防为主,主要是避免复发和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 43.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 1、家庭治疗与救护 (1)脑血管疾病治疗常用药物 (2)新发病人家庭救护
    • 44. 2、家庭护理措施⑴一般护理: ①基础护理 ②康复护理指导 ③心理护理
    • 45. 2、家庭护理措施⑵家庭支持与自我护理: ①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②注重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矫正不良的行为特征。 ④主动参加各项功能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⑤发挥家庭功能为病人营造和谐的休养环境。 ⑥必要时家属要做好基础护理。 ⑦家属要学会康复训练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督促病人进行锻炼。
    • 46. 四、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 47.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1、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 48.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2、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大类。 (1)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包括体重超重,吸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血脂。体重超重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吸姻会使血糖难以控制,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超重、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又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2)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年龄、妊娠糖尿病、分娩巨大儿等。
    • 49.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本病多数起病缓慢,逐渐进展。 1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2型糖尿病病人上述的各种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略。糖尿病病人还会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例如经常感到疲乏、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足麻木、伤口愈合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容易饥饿等。
    • 50.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1、健康人群保健管理(一级预防) 针对健康人群,以一级预防为主,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糖尿病知识,提高人群对糖尿病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我保健,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健康的膳食,适当的体育活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健康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定期体检等。
    • 51.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2、高危人群管理(二级预防) 社区内具有家族遗传史、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病毒感染、多次妊娠、有精神压力等危险因素的人群,被视为高危人群。 针对高危人群,以一、二级预防为主,目的是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早进行干预。主要措施是:第一,开展糖尿病教育,强调调节体重至正常,防止摄入能量过多,避免肥胖,鼓励体育活动,宣传情绪和心理状态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等,使人们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难以治愈,预防的效果达于治疗;第二,通过体检和筛查血糖,早期发现轻型糖尿病病人,及时给予干预。
    • 52.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3、病人管理(三级预防) 针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重点放在三级预防,应重视社会、家庭支持在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掘、利用失去人力资源服务于病人,如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或义工、病人的家属等,教育病人认识疾病的危害及合并症,鼓励病人参与健康管理,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护理技能与技术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加强病人的责任感,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参与管理,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53.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1、家庭治疗原则 糖尿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监测血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五架马车缺一不可。
    • 54.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2、家庭护理措施 (1)膳食指导(饮食治疗) (2)运动指导(运动治疗) (3)糖尿病足的自我护理 (4)糖尿病急症预防及护理 (5)指导尿糖自测 (6)微量血糖监测仪的使用
    • 55.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3、带病生存技能 (1)规律生活 (2)外出旅游注意事项 (3)病情观察记录 (4)糖尿病病人伤口处理
    • 56. 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又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病情不断恶化的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出现严重慢性心、肺功能衰竭。
    • 57.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1、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致病因子中,吸烟是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吸烟与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吸烟人群中10%-20%的人将发生慢阻肺,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吸烟的人群,而慢阻肺患者中80%以上其发病与吸烟有关。
    • 58.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2.危险因素 吸烟和被动吸烟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他因素有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大气和环境污染、病毒和细菌感染等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 59.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 60.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1.健康人群保健管理(一级预防) 针对健康人群,以一级预防为主,目的是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广泛的知识传播,提高社区人群对该病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 61.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2.高危人群管理(二级预防) 通过对危险因素筛查发现潜在的病人,及时进行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和监测资料,分析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确定可干预因素,如针对吸烟、职业接触、环境污染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高高危人群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和进展。
    • 62.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3、病人管理(三级预防)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管理中,其重要的内容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改变态度,纠正因不良生活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63.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1、家庭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呼吸功能,积极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还应包括合理给氧、解痉、平喘、止咳去痰等药物的使用,以防止疾病复发,加重病情持续进展,减缓肺功能恶化,改善病人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64. 2、家庭护理措施(1)家庭支持与基础护理 (2)膳食指导 (3)肺(呼吸)功能康复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训练 (3)全身性锻炼 (4)家庭氧疗 (5)气雾剂使用指导 (6)心理护理
    • 65. 六、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恶性肿瘤是机体细胞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过度增生及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事物,新事物一旦形成,不会因致癌因素的消除而停止生长,其生物学特征为过度增生、浸润、复发与转移。
    • 66. (一)危险因素1、化学致癌因素 2、物理致癌因素 3、生物致癌因素 4、遗传作用 5、不良生活方式
    • 67. (二)临床特征1、临床表现 肿块 疼痛 溃疡 出血 转移症状 全身症状 2、治疗 手术、化疗、放疗、中医及支持治疗
    • 68. (三)恶性肿瘤的社区护理与管理癌症的社区管理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 69. (三)恶性肿瘤的社区护理与管理恶性肿瘤患者的社区护理 保持乐观的情绪 日常生活指导 术后患者的护理 放化疗患者的护理 临终患者的护理
    • 70. 谢谢大家!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