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2 3 1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 2. 1.了解生产与仓储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及会计 凭证和会计记录; 2.理解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程序; 3.掌握生产与仓储循环涉及的存货、应付职工薪酬 、生产成本等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和主要实质性 程序。 知识目标: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 3.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技能目标1.结合存货监盘实质性程序,熟悉企业存货盘点工作过程。
    • 4. 美国道提斯食品公司是上市公司,格雷温斯分部是其一个储货中心。 分部总经理那斯温特任职不久,该分部因业绩不佳和未能完成利润目标 而接连受到总部批评,为提升业绩,那斯温特开始采取诸如在实有存 货报告书中混入虚假的存货项目登记表、更改存货计算单位和直接在存货日记账上输入虚构的存货等造假方法,在月度业绩报告中虚增存货,致使1980—1981年间,道提斯食品公司合并净收益,因此而分别虚增了15%和39%。   1980—1981年间,格特曼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道提斯食品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造假迹象。为什么专业审计师没有发现道提斯食品公司如此简单的存货造假呢?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负责该审计项目的事务所合伙人汤姆斯·韦森和主审注册会计师法莱克·波拉没有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监盘。案例导入 道提斯公司存货造假案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 5.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1) 在发现道提斯食品公司存在如下情况时,韦森和波拉没有对存 货采取不同于常规程序的详查方法:① 存货在道提斯食品公司资产负 债表中约占总资产的40%;②道提斯食品公司(特别是格雷温斯分部) 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薄弱环节;③1980—1981年间,格雷温 斯分部的存货余额大量增加,使得该分部的存货周转率大大低于正常水平。 (2) 审计人员实地盘点时马马虎虎,不能勤勉尽职。如审计人员因怕冷而在格雷温斯分部的冷库里清点存货时敷衍了事;在1980年的存货实地盘点后,那斯温特又向韦森和波拉交来三张虚假的存货登记表,并声明是审计人员在盘点时忽略的,韦森和波拉只是粗略地核对后,便把表上所有金额归入格雷温斯分部的存货余额中。案例导入
    • 6.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3) 不重视对存货盘点差异的追查。1981年,负责存货盘点的审计 人员发现存货登记表上的数目与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年末存货余额不符, 该审计人员通知了韦森并给那斯温特写了一份备忘录,要求他做出解释, 但那斯温特没有答复,韦森也没有追查此事,波拉在复核工作底稿时也 没有关注监盘人员对存货差异提出的疑虑。   自1939年麦克森·罗宾斯案发生后,存货监盘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认审计程序,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因不重视实物资产的监盘而增大审计风险的事件。案例导入思考题:存货监盘在审计中有何重要意义?
    • 7.   对于制造业来说,生产与仓储循环是其全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循环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环节,不同企业间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生产循环中。生产循环位于企业各个交易循环的中心,是指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直到形成完工产品为止的过程。它与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涉及控制各种资产的耗用水平、恰当确认产品成本、存货的管理及销售成本的计算等。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 8.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一、生产与仓储循环业务  生产与仓储循环通常涉及生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人事部门、会计部门等,业务活动主要包括:1. 计划和安排生产3. 生产产品6. 发出产成品4. 核算产品成本5. 储存产成品2. 发出原材料
    • 9.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二、生产与仓储循环业务 以制造业为例,存货与仓储循环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产成品的一系列有关活动。其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是存货、应付职工薪酬等;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是营业成本等项目。其中,存货是一个集合项目,又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等。二、生产与仓储循环业务
    • 10.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  根据生产与仓储循环过程的有关活动组成,该循环交易从计划和安排生产到加工、销售产成品结束所涉及的凭证和记录主要包括:1.生产指令 2.领发料凭证 3.产量和工时记录 4.工薪汇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表 5.材料费用分配表 6.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7.成本计算单 8.存货明细账
    • 11.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三、生产与仓储循环的特点与审计策略(一)生产与仓储循环的特点 制造业中,最主要的经营活动就是生产制造。生产与仓储循环占用的资金量往往较大,交易频繁,交易数量众多,且与其他循环都有着联系。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来自于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成本的归集需要考虑员工工资、材料成本及众多的直接、间接费用,这些费用需要采购与付款循环来支付,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折旧的形式也要将成本转移到生产成本中,生产完工后的产成品还要通过销售循环售出后取得货币资金,完成整个经营活动的周转。
    • 12.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 生产与仓储循环中流动着大量的实物资产,如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产成品等,其收支流转频繁、工作量大,十分容易发生遗失、损坏和盗窃等。生产成本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工作量大,也容易发生无意的计算错误,更容易隐藏有意的成本操纵行为。
    • 13.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二)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策略 基于生产与仓储循环的特点,对审计人员而言,详细测试的工作量大,审计成本较高。考虑到生产与仓储循环中的主要风险,审计人员应对本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详细的了解与评价,并把存货监盘和成本审计作为实质性程序的重点。
    • 14.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一、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要点 一般来说,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两大控制系统: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流转控制,二是对产品成本进行记录与控制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和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 15.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一)实物流转控制 实物流转控制主要依靠不相容职务的分工、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及充分的凭证记录流转程序,对从生产领料到 产品完工入库的全过程 进行有效的控制。
    • 16.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 生产产品1. 计划和安排生产2. 发出原材料4. 产成品入库控制要点 主要包括
    • 17.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二)成本费用管理控制  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部控制。控制要点具体包括:(1)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计划; (2) 确定各项消耗定额,包括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定额; (3) 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4) 对各项成本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建立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5) 定期进行成本费用考核与评价。
    • 18.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三)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控制要点主要包括:(1) 确定成本费用制度,明确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制定报销手续,建立各项支出的审核制度; (2) 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配方法,且前后各期保持一致; (3) 建立相应的会计账户; (4) 成本核算要以经过审核的生产通知单、领料单、人工费用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等原始凭证为依据; (5) 领料单、生产通知单、工资费用分配表等应按顺序编号。
    • 19.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二、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的测试(一)了解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设计调查表、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观察其工作、获取相关的内部控制资料或文件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情况和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 20.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二)生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测试1.向企业有关人员询问其成本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询问和观察人事、考勤、工薪发放、记录等职务是否相互分离,各项职责的执行情况。检查有关成本核算的记账凭证是否附有领发料凭证、产量工时记录、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等原始凭证,有无未附原始单证的记账凭证。
    • 21.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检查各项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  选取样本测试各成本项目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核算是否按规定执行,料、工、费是否采用适当方法进行记录,生产成本是否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适当分配,核算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完工产品发出后是否及时结转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审核有关费用的核准、审批手续,检查是否按费用开支标准和范围发生,是否合理真实。检查是否所有已发生的料、工、费的耗费均已及时准确地计入生产成本中,有无未入账的原始凭证。
    • 22.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 抽查企业成本会计制度 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内容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审计人员对企业成本会计制度的控制测试一般 包括:
    • 23.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 抽取适当成本计算单样本,审核直接材料数量和成本;对于直接材料的数量应该核对领料单,直接材料的成本应追查永续盘存记录。 抽取适当成本计算单样本,审核直接工时、每小时工资率和直接人工费用。 对于制造费用可审查制造费用明细账,实际记入制造费用的项目是否真实、适当,特别是检查大金额制造费用发生额的原始凭证,并注意有无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期间费用记入制造费用,并根据企业选定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和检查记入所查成本计算对象中的制造费用是否正确。 在抽查成本会计制度时,还应当特别注意:企业在被审查期间有无改变成本计算方法或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成本费用的归属期间是否正确;审查是否正确划清了各种费用界限,即应记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记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界限、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1)(3)(4)
    • 24. 第二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4. 评价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对生产与仓储循环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后,应根据收集的证据结合专业分析和职业判断,对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以判断,推断有无导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发生,并据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 2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存货审计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项目,通常在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存货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强、周转速度较快、变换频繁等特点,核算比较复杂,有多种计价方法可供选择,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
    • 26.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存货审计的目标是:确定存货是否存在;确定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存货增减变动业务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 跌价的计提是否 合理;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 当;确定存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确定存货在财务报表上的 披露是否恰当。
    • 27.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存货监盘 存货监盘,是指审计人员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存货监盘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二是审计人员根据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 28.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存货监盘是存货审计的一项核心审计程序,目的是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存货监盘针对的主要是存货的存在性认定、完整性认定和所有权认定。通过存货监盘,审计人员还会获取有关存货状况(如毁损、陈旧等)的审计证据,从 而为计价测试提供部分审计证据。
    • 29.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存货监盘计划 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特点、盘存制度和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情况,与被审计单位就存货监盘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据此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对存货监盘作出合理安排。
    • 30.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 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应实施的审计程序。在编制存货监盘计划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 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存放场所;32 了解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3 评估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
    • 31.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4 查阅以前年度的存货监盘工作底稿; 5 考虑实地察看存货的存放场所,特别是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存货;36 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或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7 复核或与管理层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
    • 32.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 在复核或与管理层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以评价其能否合理地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况:1 存货盘点前的会议及任务布置,盘点的时间安排、范围和场所的确定;32 盘点人员的分工及胜任能力;3 存货的整理和排列,对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及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的区分;
    • 33.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4 存货的计量工具和计量方法;5 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方法;36 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的盘点安排;7 存货收发截止的控制;
    • 34.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8 盘点期间存货移动的控制;9 盘点表单的设计、使用与控制;310 盘点结果的汇总及盘盈盘亏的分析、调查与处理。
    • 3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 存货监盘计划的主要内容:31 存货监盘的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2 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关注事项;33 参加存货监盘人员的分工;4 检查存货的范围。
    • 36.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存货监盘程序(1) 实地观察。31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审计人员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志,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对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审计人员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
    • 37.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 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审计人员应当取得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并确定这些存货是否已分别存放、标明,且未被纳入盘点范围。33 审计人员应当观察被审计单位盘点人员是否遵守盘点计划并准确地记录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 38.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 检查。当被审计单位盘点人员按照盘点计划将存货盘点完毕后,审计人员还要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在检查已盘点的存货时,审计人员可以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准确性;审计人员还可以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如果检查时发现差异,审计人员一方面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提请被审计单位更正;另一方面,应当考虑错误的潜在范围和重大程度,如果差异较大,审计人员应当扩大检查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
    • 39.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 存货监盘程序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31 审计人员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2 审计人员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33 审计人员应当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 40.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4 如果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盘点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存货的变动是否已作出正确的记录。35 在永续盘存制下,如果永续盘存记录与存货盘点结果之间出现重大差异,审计人员应当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查明原因,并检查永续盘存记录是否已作出适当的调整。
    • 41.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4) 存货监盘结束时的工作。在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结束前,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自己在存货监盘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对被审计单位最终的存货盘点结果汇总记录进行复核,并评估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实际盘点结果。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1 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32 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均已收回,并与存货盘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
    • 42.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特殊情况的处理(1) 由于存货的性质和位置而无法实施监盘程序。1 性质特殊的存货。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实施存货监盘,如存货涉及保密问题;存货系危害性物质,如放射性化学品等。32 位置特殊的存货。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特殊位置也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实施存货监盘,如在途存货。
    • 43.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 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1 不可预见的因素。有时,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亲临现场或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如由于被积雪覆盖而无法观察木材的数量及其他情况。32 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
    • 44.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 委托其他单位保管或已作质押的存货。对被审计单位委托其他单位保管的或已作质押的存货,审计人员应当向保管人或质权人函证。如果此类存货的金额占流动资产或总资产的比例较大,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实施存货监盘或利用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4) 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当首次接受委托未能对上期期末存货实施监盘,且该存货对本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时,如果已获取有关本期期末存货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一项或多项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本期期初存货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4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1 查阅前任审计人员工作底稿;2 复核上期存货盘点记录及文件;33 检查上期存货交易记录;4 运用毛利百分比法等进行分析。
    • 46.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二)存货计价测试选择测试样本存货计价基础测试存货计价方法的确认存货入账价值 测试1.2.3.4.
    • 47.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三)存货截止测试1.存货截止测试的含义 所谓存货截止测试,就是检查已经记 录为企业所有,并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是否含有截至该日尚未购入或已经售出的部分。存货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 48.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存货截止测试的方法 (1) 检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销售)发票与验收报告、入库单 (或出库单),验 证其是否归属同一 会计期间。 (2)查验验收部门的业务记录,凡是接近年底(包括次年年初)购入或销售的货物,均必须查明其相对应的购货或销售发票是否在同期入账,对于未收到购货发票的入库存货,是否将入库单分开存放并暂估入账;对已填制出库单而未发出的商品,应查明是否将其单独保管。
    • 49.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存货截止测试的方法例题  南方公司结转发出产品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审计人员从产成品明细账发现:年初结存产品1 000件,单价100元,当年第一批完工入库1 000件,单价100元;第二批入库2 500件,单价120元;第三批入库1 500件,单价105元,第四批入库2 500件,单价为110元。全年共销售6 200件,结转成本712 500元,截至审计日,结存2 300件,结存成本230 000元。
    • 50.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要求:分析产成品明细账,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审计人员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产品进行复核,经复核发现发出产品计价存在错误,企业最后库存产品2 300件,结存成本为230 000元,单价为100元,其结存数量小于最后一批入库产品的数量2 500件,库存产品单价应与最后一批入库产品单价110元一致,但实际却为100元,从而使库存产品成本少计23 000元,结转的发出产品销售成本多计了23 000元。其结果虚增了产品销售成本,虚减利润,少交所得税,同时使库存产品计价偏低。对此,审计人员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加以调整。
    • 51.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一)生产成本的审计1.直接材料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一般应当从审阅原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企业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分配是否真实、合理。其审计程序主要包括:
    • 52.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2345抽验存货成本计算单。实施分析程序。检查直接材料耗用量是否真实。检查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是否正确。检查直接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
    • 53.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直接人工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涉及人工费用计算明细、标准、分配等,还需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检查,其审计程序主要包括:
    • 54.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检查直接人工的会计记录及处理是否正确。(1)(2)(3)(4)审查直接人工费用的范围是否合规。 实施分析程序。 抽验存货成本计算单。
    • 5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制造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复核加计制造费用汇总表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即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其主要审计程序通常包括:
    • 56.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 制造费用项目的合规性。通过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及有关的凭证,查明制造费用的组成项目、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混入非本部门的制造费用。重点查明被审计单位有无将不应列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如投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罚款、违约金等)计入制造费用。 (3) 审查制造费用的真实性。通过追查原始凭证、进行计算、结合其他项目进行审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数额较大、升降幅度较大、易与其他费用项目混淆的项目及制度规定有提取或开支标准的项目进行审查。
    • 57.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4) 审查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正确性。 (5) 审查制造费用的列报是否恰当。
    • 58.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二)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的实质性程序 (1) 获取或编制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 检查期末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核对有关凭证。 (3) 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收料报告单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 59.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4) 对长期挂账的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对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审核材料采购项目有关材料成本差异发生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 审查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的披露是否恰当。
    • 60.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三)原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抽查明细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检查是否相符。 (2) 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 61.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 编制本期主要原材料增减变动表,分析其变动规律,并与上期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原因。32 将主要原材料的本期各月间与上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并予以记录。 (3) 执行存货监盘程序。
    • 62.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4) 检查原材料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计价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从原材料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1 在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购货发票核对;32 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被审计单位制订的计划成本核对,同时关注被审计单位计划成本制订的合理性。
    • 63.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5) 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原材料,检查其入账的有关依据是否真实、完备,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6) 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是否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约定的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7) 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关联方的购销业务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及合理性。
    • 64.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8) 检查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1 了解被审计单位原材料发出计价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并抽取主要材料复核其计算是否正确;32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原材料,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原材料,检查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成本;3 若原材料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的金额是否正确。 (8) 检查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
    • 6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9) 结合期末市场采购价,分析主要原材料期末结存单价是否合理。 (10) 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原材料及挂账原因。 (11)审核有无用作担保的原材料。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的审计,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原材料,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 66.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2) 原材料截止测试。1 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原材料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32 结合原材料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料已到单未到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入账,其暂估价是否合理。 (13) 检查原材料的披露是否恰当。
    • 67. (1) 获取或编制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表。 (2) 实施分析程序。对每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分析,检查是否有异常波动,计算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注意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现象。(3) 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 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披露是否恰当。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四)材料成本差异的实质性程序
    • 68.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五)库存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抽查明细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检查是否相符。 (2) 执行库存商品监盘程序。 (3)检查库存商品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及前后期是否一致。
    • 69.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 对自制商品产品等,在实际成本计价的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在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成本差异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32 对库存外购商品,在以实际成本计价的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
    • 70.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 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接受捐赠取得的库存商品,检查其入账的有关依据是否真实、完备,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4 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库存商品是否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并同时检查约定的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4)检查库存商品成本核算是否正确。
    • 71.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 抽查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与入账记录是否一致,并检查入库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是否与“生产成本”科目的结转额相符;32 抽查库存商品的发出凭证,核对转出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是否相符。 (5)检查与关联方的商品购销交易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 72.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6)检查库存商品发出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1 了解被审计单位库存商品发出计价方法,并抽取主要库存商品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32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库存商品,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制造的库存商品,检查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成本;3 若库存商品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产品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
    • 73.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7) 检查入库商品的计量记录是否正确。抽查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与入账记录是否一致;检查产成品入库的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科目的结转额是否相符。 (8)分析库存商品期末结存单价是否合理。 (9)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库存商品及挂账原因。
    • 74.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0) 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的审计,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库存商品,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11) 库存商品截止测试。1 审阅库存商品明细账,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库存商品,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适当处理建议;
    • 7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2 结合外购库存商品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货到单未到的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入账,暂估价是否合理;3 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库存商品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12) 确定库存商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 76.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六)委托加工物资的实质性程序23456抽查一定数量的委托加工业务合同,检查有关发料凭证、加工费、运费结算凭证,核对成本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抽查加工完成入库物资的验收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编制本期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勾稽核对,并抽查复核月份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委托加工物资,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对期末结存的委托加工物资,应现场察看或函证核实。1获取或编制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表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7确定委托加工物资的披露是否恰当。
    • 77.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七)发出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发出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1) 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2)31 编制本期发出商品增减变动表,分析其变动规律,并与上期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应分析原因;2 对主要发出商品本期内各月间及上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并记录。
    • 78.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检查发出商品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发出商品结转的计价方法,并抽取主要发出商品,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若发出商品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产品成本差异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3) 检查发出商品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4) 检查发出商品退回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
    • 79.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出商品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6) 审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发出商品。(7) 审查发出商品的披露是否恰当。(8)
    • 80.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八)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存货损失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等证明文件。 (3)分析并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和方法是否合理。
    • 81.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4)若被审计单位为建造承包商,对其执行中的建造合同,应检查预计总成本是否超过合同总收入,如果超过,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比较本期实际损失发生数与前期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以评价上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6)如果被审计单位出售或核销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应检查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82.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8)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于期末对存货进行了检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检查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又得以恢复的,是否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依据是否充分,转回金额是否正确。 (9)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 83.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例9-3】2008年2月15日华信会计师事务所按约对昌盛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人员A和B确定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20万元。昌盛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昌盛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2007年11月末,昌盛公司持有的500千克乙产品的账面成本总额为900万元,由于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由此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2007年12月,乙产品数量未发生增减变动,但昌盛公司与信德公司于2007年12月5日签订了销售合同,约定于2008年1月以每千克15 000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向信德公司销售乙产品400千克。2007年12例题
    • 84.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1日,由于市场价格上升,乙产品的单位可变现净值为每千克18 500元。对此,昌盛公司未做任何账务处理,仍保留1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要求:针对上述情况,请回答华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是否需要提出审计处理建议?若需提出审计调整建议,请直接列示审计调整分录(审计调整分录均不考虑对昌盛公司2007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期末结转损益及利润分配的影响)。 分析:昌盛公司在2007年11月末按规定对乙产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后,其所持有的500千克乙产品单位成本由18000元下降为16000元。尽管2007年12月31日这些乙产品全部在库,且市价大幅回升,但按规定,昌盛公司应对资产负债表日前已签订销售合同但尚未销售的400千克乙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00-15000×400=400000元。对其余的100千克乙产品,由于市价已回升至每千克18500元,昌盛公司应在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范围内冲回存货跌价准备(18 000-16 000)×100=200000元。
    • 85. 第三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据此应建议公司做以下审计调整: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40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400 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200 000 也可以将以上两笔调整分录合并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20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 000
    • 86.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生产与仓储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所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相应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以及该循环主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1) 生产与仓储循环是指从领料生产开始到加工、销售产成品为止的过程。该循环中所发生的业务活动主要有: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等。所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包括:生产指令、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薪汇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点表成本计算单、存货明细账。
    • 87. (2) 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两大控制系统: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流转控制;二是对产品成本进行记录与控制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和成本费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要点主要包括:适当的授权控制,材料收、发、领用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库存商品控制,存货盘存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应通过询问、审阅、观察等方法了解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要点包括:抽查若干有关业务的重要原始凭证或进行实地观察,查看是否严格按内部控制程序运作,并与有关的记账凭单核对看是否相符;评价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确定生产与仓储循环实质性程序的程序和重点。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 88. (3) 对本循环相关的存货、存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及其他有关项目,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审计目标,采用检查、监盘、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实施实质性程序,验证其是否真实发生,记录是否完整,金额是否正确,每一项目在报表上披露是否恰当。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 89.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