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此处添加文本切入点:食品安全一、食品哪里出了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缺失 第二、法律支撑缺失 第三、市场自管缺失 二、食品安全为何频频出事 第一、管理部门打架、执法容易真空 第二、并非没有动作,只是难以协调 如食品药品监管局三、食品岂能缺失统一标准 标准(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出自多门,百姓无所适从 四、“毒食”断根有何妙计良策 第一、“连带责任”慑人 第二、“行业自律”互监
    • 2.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一、中国古代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一)先秦时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背景:人类文明极不发达的时候,无君无臣,无上下之道 进入氏族社会,实行氏族民主制,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 进入父系氏族,部落首领的个人意志逐渐取代部落会议
    • 3.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1、夏商周时代维护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制度的公共伦理要求已经产生。(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 ①夏:诚、恭、敬、直、宽、和 ②商:三风十愆,家必丧(商汤) ③周:敬德(周公姬旦) 重视人才(见后) 勤政廉洁(见后) 惠民:重视人作为劳动力的价值 慎罚:用刑要恰当 三风十愆: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尚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 4.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周公告诫儿子伯禽赴鲁任国君时: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天下的地位不算低了吧?可是,我洗一次头曾三次握住头发,吃一顿饭曾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及时接待来访者;就这样,还总是担心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摆国君的架子。 周公告诫成王:父母长辈艰苦创业,而子孙骄奢淫逸,终会使祖业毁败。
    • 5.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④《尚书》:历史汇编 第一、倡导君臣用“明德”,反对“凶德”、“暴德” 第二、以德选官、任人唯贤,对官员按德奖赏 第三、概括了公共伦理的九种规范: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五种道德过失: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官吏、大夫、士每天实行三种可保有自己的采邑,实行六种可保有国家
    • 6.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的宗法制度和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更为重视公共伦理的作用郑国之卿子产:德,国家之基也。齐国臧哀伯: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 7.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①《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提出君王、诸侯、大夫有了德行,国家安全和繁荣就有了保障,天灾人祸、自然异常就不可怕。 第一、修德保国、以德克敌 第二、“善败由己”、“修己而不责人” 第三、“与人同欲,是以济事”、“足欲,亡无日矣” 第四、义(忠君)、信(信臣)、仁(君臣互爱)、忠(官为 国家)
    • 8.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②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官职。 第一、主张德政,反对暴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第二、克己、修己、正身 修己以教、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第三、评价、考察官吏的标准 善行一致,不徒有虚名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9.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③孟子:亚圣,齐宣王的客卿 第一、仁民、仁政 为政者应是仁者,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予死亡”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第二、为官者当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0.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④荀子: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曾任楚国的兰陵令。 第一、为官者必须是有礼者 培养士、君子、圣人三级人才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第二、为官者应成众人之表率,主张修养侧重于教化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于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民之父母 天生民不是为了君,天立君却是为人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11.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二)汉唐时期传统公共伦理的发展 1、汉代立“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传统公共伦理系统化,赋予其应用性和变通性 ①《大学》:四书五经之首,知识分子晋身仕途的必读书 第一、三纲八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二、正己方能正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契矩之道也。
    • 12.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②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第一、君为臣纲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君为阳,臣为阴,阳尊阴卑。 第二、君应爱及诸侯 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 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而不任刑 第三、谴责恶吏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
    • 13.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③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曾任郎中、太史令。《史记》,最早的通史,为官从政者的活动及行政道德 第一、修德重于修政:公共伦理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因素 第二、先公后私的品格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第三、提倡“廉、循”,反对“暴、酷、贪” 《史记》中有专门的《循吏列传》和《酷吏列传》 第四、官吏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忍辱负重,自奋立命 勾践卧薪尝胆
    • 14.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④诸葛亮:三国时的军事战略家,蜀相 第一、公忠 竭股肱之力,孝忠效之节、继之以死 第二、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第三、严明法令、赏罚必信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僚属张裔
    • 15.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唐代官方推行伦理教化,把忠提到孝之上 行孝必先以忠,忠者德之正 唐太宗——《贞观政要》(唐玄宗时期吴兢编写)——先秦至唐的公共伦理思想于一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第一、重信:忠臣和良臣 君和民似源头和水,不用诈伪的方式鉴别忠佞之臣 第二、慎:慎行、慎言语、慎用人 第三、重视人才、任人唯信 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贤才 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
    • 16.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三)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公共伦理的继续发展 1、宋元时期从理论和生活两个方面强调公共伦理规范和公共伦理修养。注重《大学》,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 ①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参知政事。 第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 第二、对于个人操守,务求无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三、改变官吏选拔和考试制度,削减沉滥(冗官、冗兵、冗 费)
    • 17.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②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任参知政事。 第一、众建贤才 恩荫制度是造成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 德之大小、材之高下,委以重任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第二、尊才信才,用人不疑 委之诚者,人亦输出其诚 用人应当“取其长则不问其短,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第三、知人善任,量才使用 诛量其能而审处之 第四、不拘资序使用人才
    • 18.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③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孔子之后对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深的思想家。 第一、仁政与刑罚并用的治国方法 刑政只能使人民畏罪而远之,德礼则能使人民自知迁善 第二、修德和爱民 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对于贤者应当“用之惟恐其不速,聚之惟恐其不多” 对于小人则是“退止惟恐其不早,去之惟恐其不尽” 第三、得人心者得天下 为政在于得人心 爱民如子、养民为本,爱养民力
    • 19.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④张养浩:元代著名政治家,曾任县令、督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为政忠告》 第一、爱民恤民,勤本富民 国之所以昌,四夷之所以靖,朝廷之所以隆,宗庙社稷所以血食悠久者,微民不尔也。 对于恶吏,应“扰之,害之,犬豕之,草菅之” 第二、举贤荐能 用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第三、从仕者必须严于律己 省己、戒贪、克性之偏 第四、正确对待进仕和归里 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未能,则是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 20.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明清时期出现了民主性的公共伦理思想。一方面继续推行忠孝仁义、另一方面调和随着资本主义兴起而出现的功利倾向 ①海瑞:明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知县、户部主事等职 第一、利国与利民 足民之外,更无理财之方 见天下之有饥寒疾苦者必哀之,见天下之有冤抑沉郁不得其平者必为忿之。哀之忿之,仕之所由来也。 第二、公、勤、廉、慎 居官者,为民之器也。 十分认真,行事九分认真,一分放假,不谓之真。 第三、随症用药
    • 21.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②黄宗羲:清末著名思想家,左副都御史 第一、反对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 为官者应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第二、反对为官者愚忠的态度 《明夷待访录》: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22.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③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第一、亡国与亡天下:封建君主一家一姓的利益和整个国家及民众的利益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第二、由民众的利益而设立皇帝和官员 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事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意,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第三、国家的混乱、政治的腐败在于人心不正和风俗浅薄 在朝廷,必须抓教化;在士人,必须有廉耻;在百姓,必须提倡名节和正风俗。 第四、借助社会舆论选拨、监督和罢免官吏。
    • 23.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④王夫之:明末清初哲学家,南明桂王府行人司行人 第一、为官者要“公天下”,反对“家天下” 判断政权的去留,应“以德之顺逆定天命之去留” 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不是主与奴的私的关系,而是公的关系 皇帝的位子“可禅、可继、可革” 第二、重视人民群众的廉洁政治要求 贤廉得意,亦移风正俗之一道
    • 24.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⑤陈宏谋《从政遗规》:对宋代至清初22位官吏的著作加以辑录,是清代官吏修齐治平的重要参考书。 封建官吏的八个伦理规范:忠君、爱民、清廉、谨慎、勤政、公正、举贤、戒怒“为有司牧之责者”提供“临民治事”的原则和方法。
    • 25.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二、中国近代公共伦理的启蒙 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清政府吏制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西方资产阶级思潮涌入,封建伦理观念被冲击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新思想
    • 26.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1、林则徐:中国近代的伟大爱国者,杰出政治家。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 第一、选拔贤才能吏 在江西、云南主持乡试 第二、为民请命,民惟邦本 1833年,江西水灾:“国计与民生,实相联系,朝廷之度支积贮,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 第三、忧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1839年南下禁烟“若鸦片一日未觉,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 27.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魏源: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曾任高邮知州 第一、谋求复兴自强,应从革人心做起 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才为何物的人,绝不应委以国家的重任 第二、考察一个人应把其道德感情和道德责任感联系起来 应“于国、于君、于民” 君子用世,随大随小,全力赴之
    • 28.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3、孙中山: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第一、为政以德 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官吏 贤良政府 第二、公仆道德 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是官吏都是国民公仆 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应该想做大事,不可想做大官 造成顶好的人格,替众人服务的思想
    • 29.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30.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31.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局限: 第一、基本上正确认识了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但又常常以抽象的人性,或以天意来加以说明,没能对之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二、重视道德和道德教化,但在封建社会中又往往以人治代替法治,没有全面正确的解释道德与法的关系问题。
    • 32.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三、中国当代的公共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 1、建国初期公共伦理建设的历史经验 前夕 第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中央党校第一期学员:刘少奇 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了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 第三、黄炎培告诫毛泽东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有一种历史周期律的支配。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民主
    • 33.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初期 第一、1949年11月,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朱德任书记 《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第二、1950年6月6日,七届三中全会——整风运动,对象是各级机关部门负责领导工作的党员 整风会议、整风培训班、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1951年4月至1954年春——整党运动,对象是党的基层组织 1951年全国处理违纪党员干部48189人,其中省军级干部32人,地师级干部407人,县团级干部2711人。 1954年结束时,开除党籍、自愿退党和被劝退党的有41万人 第四、1951年末至1951年上半年,三反、五反运动——反腐倡廉 撤职、查办、法办县委以上干部4029人,省委以上干部25人,地委以上干部576人,县委以上干部3428人。
    • 34.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领导人 ①刘少奇 第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把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作为加强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 第二、自省、慎独 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你是否会作弊? ②周恩来 第一、反对官僚主义(20种) 第二、廉政 周恩来组阁——不用邓颖超 联合国降半旗 ③毛泽东:韶山故居
    • 35.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
    • 36.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37.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38.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 第三种,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颐指气使;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第六种,遇事推诿,怕负责任,办事拖拉,长期不决; 第七种,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 第八种,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 第九种,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第十种,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 第十一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 第十二种,指示多,报告多,表报多,会议多,来往多; 第十三种,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十四种,“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 第十五种,假公济私,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 第十六种,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 第十七种,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 第十八种,结党营私,互相包庇,封建关系,派别利益; 第十九种,大吃大喝,好逸恶劳,游山玩水,走马观花; 第二十种,打击报复,违法乱纪,压制民主,欺凌群众。
    • 39.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中国传统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公共伦理的发展 邓小平 第一、共产党员要接受各种监督 第二、领导就是服务——社会公仆 第三、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与公共伦理发展: 2001年江泽民提出 第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廉政、勤政、行政人格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公共伦理思想的发展:2000年江泽民提出 第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重温“两个务必”:2002年胡锦涛提出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40.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一、英国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也是近代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始作俑者。 (一)伴随公务员制度发展的公共伦理发展 1、1640年以前,一切官吏均为国王的私人奴仆,其基本的伦理要求为对国王效忠。 英国两党制格局形成: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和社会动荡 2、19世纪初进行官吏制度改革: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区别。 1870年6月4日,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以公开竟争考试作为录用常任文官的指导原则。该枢密院令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建设被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
    • 41.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3、对公务员个人提出的具体要求 第一、公务人员必须对政府忠诚 第二、文官必须“为当时的政府服务而不顾本人的政治见解”, 保持政治上的中立 第三、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四、文官必须遵守有关的工作纪律,对工作尽职尽责。
    • 42.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4、英国公共伦理的本质:封建意识和资本主义意识的混合物 第一、有着浓厚的社会门第观念和等级观念,造成职业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和上层社会的排他性 第二、政府和社会其他阶层一样,普遍存在安于现状、不思变革的保守思想
    • 43.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伦理的变化 1、伦理关系的变化:顾客中心论的形成(从撒切尔到梅杰) 1991年出版的《公民宪章》就明确要求政府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政府各部门应该了解人们期望的服务和政府各部门能够做到的服务,不能歧视任何特殊人群,无论其种族、性别、信仰、职业、语言有何不同,也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残疾人,政府都应向他们提供相应水准的服务。显然,这一观点标志着英国行政主客体关系的重新构筑,是对传统的官僚体制观念的巨大更新。
    • 44.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伦理价值观的变化:效益的凸显 从传统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效率,转变到极大地关注管理结果以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也就是说,在过去以效率为政府官员的主要价值导向的基础上,一个新的价值观——效益显现出来。1、效果与利益。 2、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 3、效益是指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获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
    • 45.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3、职业伦理的变化:以绩效为中心 既要接受公众更大程度地监督,又要满足公众更多的服务需要;既要严格照章办事,又要进行创新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以求得最好的结果。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 46.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绩效的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多因性是指员工的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四方面:技能(技能是指个人的天赋、智力、教育水平等个人特点)、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需要结构、感知、价值观等)、机会(承担某种工作任务的机会)、环境(工作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客观环境等)。 多维性是指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和维度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分析。不仅考虑工作行为还要考虑工作结果,如在实际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员工完成产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其出勤、服从合作态度、与其他岗位的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 动态性:绩效是多因性的,并且这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绩效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涉及到绩效考评的时效性问题。
    • 47.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绩效管理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最难做到的,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复杂。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人,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人有思想、有情绪,会产生业绩的波动。所以,对人的投资有两大特征,第一风险大,第二收益高。 正因为绩效管理的对象特征,在2006年世界经济学会的评估,绩效管理被列为最难的管理难题。
    • 48.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 1、业绩考核 2、行为考核过分强调了业绩,而忽略了对行为的培养。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业绩做得越好的员工,越不遵守纪律,越不尊重游戏规则。
    • 49.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二、美国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一)美国公共伦理的发展概况 1、1789年,华盛顿的“绅士政府” 品德、声望、教育、地位 2、1829年,杰克逊“官职轮换说”“平民政治” 为本党竞选获胜出过力的亲信和人员
    • 50.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3、1883年,彭德尔顿《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案》标志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在招工制、竞争考试制、政治中立和职位任期基础上建立一种功绩制; 创立一个独特的开放式的人事制度,不以政治理由解雇人员 4、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全面改革旧的文官制度 保持政治中立 保持公德
    • 51.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二)美国公共伦理的基本规定 1、内容广泛 第一、忠诚 对最高道德原则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忠诚高于对个人、团体、政府部门的忠诚 第二、廉政 公布财产收支情况,禁止政府官员、法官和议员受礼或免费旅行,禁止政府行政人员和司法官员在政府发给的薪金之外再索取酬金等 第三、保密
    • 52.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操作性强 第一、美国的财产申报主体有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中担任一定职位的公职人员,包括参众两院议员、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联邦法院法官以及所有薪金报酬等于或高于普通工资制16级的官员。 第二、申报范围包括:超过200美元的演讲费、各类酬金及来源,金额超过250美元的交通、食宿、娱乐、招待及来源,非亲友赠送的价值超过100美元的礼物,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红利、租金或资本所得,配偶工作所得超过1000美元的来源 第三、对申报不实或拒绝申报的处罚:凡填报不实或拒绝填报,均由司法部长在最近的巡回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其罚款以不超过5000美元为度。
    • 53.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三)美国公共伦理的监督管理机构 1、官方的 第一、道德委员会:专门调查行政官员违背职业伦理的情况 第二、伦理办公室 建议“不违背公众利益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权利 审查立法、行政、司法人员财产申报的权利 负责和指导联邦政府其他部门伦理办事处的工作 第三、部门内部的公共伦理监督机构 大法官会议设立的司法道德委员会 国防机构内部的特命道德督察 第四、独立检察官(1983年在水门事件之后)(见后) 由司法部长提请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小组人名 调查和起诉国家高级行政官员违法失职情况
    • 54.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曾任阿肯色州州长(1979年-1981年、1983年-1992年)和第42任美国总统(1993年-2001年),执政8年被称为美国的黄金八年。2005年《最伟大的美国人》评选,克林顿位列第七。2013年11月,获总统自由勋章。2014年6月,成为25年来最受赞赏的美国总统。丑闻不断:白水事件和莱温斯基事件。 斯塔尔从1994年8月起任独立检察官,负责调查“白水案”,琼斯状告克林顿性骚扰案,总统涉嫌妨碍司法公正案和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案,差点儿让克林顿丢了总统宝座。因此,荣登1998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美国前独立检察官。
    • 55.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1.在民事审讯中,总统克林顿公开撒谎,否认他与莫妮卡·莱温斯基的性关系。 2.克林顿总统对大陪审团隐瞒他与莱温斯基的性关系。 3.在民事审讯中,克林顿隐瞒他与莱温斯基的单独相处以及两人之间交换礼物一事,以表明他们之间无性关系。 4.克林顿总统否认他曾与莱温斯基商量过有关于莱温斯基涉及琼斯一案。 5.琼斯一案中,总统妨碍了司法的执行,与莱温斯基共同隐瞒他们之间关系的真相。 6.琼斯一案中,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总统妨碍了司法的执行,与莱温斯基共同隐瞒他们之间关系的真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I)总统和莱温斯基都知道他们在琼斯一案中将会隐瞒真相。(II)克林顿总统出于自己的目的,建议莱温斯基准备一份宣誓书,以防止两人受到关于相互间关系的询问。(III)莱温斯基在那份假证词中签名。(IV)克林顿总统企图用这份假证词逃避对他与莱温斯基之间关系的询问。(V)此行动失败后,他再次向陪审团撒谎,隐瞒他与莱温斯基之间的关系。
    • 56.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7.如果莱温斯基在琼斯一案中讲真话,对克林顿总统来说将是一个威胁,因此克林顿总统在那时帮她在纽约找了一份工作,妨碍了司法的执行。 8.克林顿总统隐瞒他与瓦伦·乔丹曾就莱温斯基涉及琼斯一案的讨论。 9.克林顿总统在民事审讯后一天,对他的私人秘书贝蒂·柯利证词所施加的不正当影响,不恰当地影响了证词。 10.在大陪审团调查过程中,克林顿总统在7个月内拒绝出庭作证,妨碍了司法的执行,并向白宫高级官员撒谎,明知他的假证词将会被这些官员提交给大陪审团,以此欺骗、妨碍大陪审团的调查。 11.总统滥用宪法权利:(I)在1998年1月,就他与莱温斯基的关系向公众与国会撒谎。(II)那期间允诺全力配合大陪审团的调查。(III)随后6次拒绝向大陪审团出庭作证。(IV)使用行政权利。(V)1998年向大陪审团撒谎。(VI)1998年8月17日再次向公众与国会撒谎———所有这一切都是妨碍、误导美国国会所可能进行调查的因素。
    • 57.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民众的 第一、社会新闻媒介(见后) 公民享有广泛的言论、游行示威、新闻自由 可以毫无顾忌地指责政府部门及官员的是非 第二、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拒绝政府出资,工作独立性强 华盛顿的公务员政策研究中心 芝加哥的改进政府工作协会 华盛顿的公仆廉政中心 遍布47个州的卡门考草根游说组织
    • 58.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水门事件及其背后的“深喉” 美国共和党议员,曾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8月8日在任期内辞职,也是唯一一位辞职的美国总统。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享年81岁。 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由对非法闯入案的调查开始进展到水门事件。“深喉”费尔特: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通过两名记者泄露水门事件真相(报复或党派斗争)。2005年5月,一反常态,承认自己是当年的“深喉”。(违反执法部门的职业道德的人或者是一个爱国者)
    • 59.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公共伦理失范的8种类型: 1、经商型 2、权力寻租型 3、公款公贿型 4、贪污腐化型 5、卖官鬻爵型 6、渎职型 7、泄密型 8、隐匿财产型
    • 60.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四)随着全球化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公共伦理改革 1、里根政府 政府官员不仅对管理过程负责,而且要对管理结果负责的新体制 2、克林顿政府:以绩效为中心 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机构,以企业精神重塑政府 降低行政成本 建立顾客导向的管理服务体系
    • 61.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三、新加坡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62.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11句“狠话” 1、在亚洲,领导人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不允许随意地被人嘲笑。 2、我毫不后悔当初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设定了严格的规范,我们 必须要告诉你哪里不能吐痰,你不能发出多大的噪音。我们需 要限定个人的自由。 3、我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不要吃太多,够睡觉,够运动。我每 天都游泳,除非有时太忙没办法游。工作也需要有兴趣。 4、我们允许美国记者来报到新加坡,把我们介绍出去。我们也允 许美国的报纸在新加坡卖,因为我们也需要了解你们。但你们 可以在美国扮演你们的角色,决不能来新加坡对我们指手划脚。
    • 63.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5、新加坡需要铁腕!我花了一辈子才建立起这一切,只要我还当 政,就不允许任何人来毁掉它。 6、别人总说我设立某些法律是为了打击政敌,但同样的法律也适 用在我身上,却从来没有人起诉过我。 7、执政者永远不应该被大众的观点所左右,那是一种思想上的软 弱,也是在行动上告诉大家你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8、我们把人关进监狱不需要审判,不管他是共产主义者还是宗教 极端主义者,不管他是哪一类人。我们需要这种权力。
    • 64.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9、人类是不平等的生物,这是事实。一切伟大的宗教、政党、运 动都是为了让人类更平等,但他们都没成功。 10、什么对我们更重要?先是人民的幸福,然后才是民主式的规 矩和程序。 11、就算我已经并未,就算我死了正被你们送进坟墓,但如果我 感觉新加坡哪里不太对劲,我会立马从坟墓里跳起来。
    • 65.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66.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67.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68.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69.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0.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1.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2.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3.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4.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5.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6.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7.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 78.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 融合了东方传统的伦理理念和西方的法治、功利主义,严厉打击腐败却又不失人情味 1、法制严密、执法严格 人民行动党的大多数领袖深受西方法制文明的熏陶 尽可能把行为规范层次上的内容法制化 贪污调查局:即是行政机关,又是执法机关 2、倡廉反腐、刚柔并济 以俸养廉 重视廉政教育,倡导奉献、倡导牺牲 以人性中的自立性为特点而设置,一方面激励官员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官员贪污腐败的成本
    • 79.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3、求真务实、勤政高效 第一、机构设置务实 中央政府直接处理各项事务 严格执行公务员制度 政企分明 因事设机构、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第二、制定政策务实 按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用人 每个岗位只有用了最优秀的人,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率 第三、严格推行岗位责任制 各级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 80.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4、东西融合、伦理并建 第一、把公共伦理和家庭、社会、个人的伦理结合起来 第二、治国之纲: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第三、五大共同价值观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种族和谐、家教宽容 第四、通过树立公职人员的廉洁公正的形象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鞭刑??限制非知识女性的 生育权利??
    • 81.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四、日本的公共伦理与实践 使用功绩制原则管理公职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一)明治时期的公共伦理思想 1868年明治维新,虽然取消了幕府制度,但又恢复了天皇作为国之家长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官吏服务纪律》:凡官吏以对天皇陛下及天皇陛下之政府的忠顺勤勉为主,依法律命令恪尽其职。
    • 82.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二)日本的现代公共伦理 1、思想核心 第一、1946年颁布《日本国宪法》:民主主义原则 主权在民成为公共伦理的核心 第二、同年,《国家公务员法》 政府官员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天皇臣仆,而是为全体国民的服务者,为公共利益而工作。
    • 83.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特点 第一、彻底的功绩制 能力原则 中立性 机会均等原则 第二、公务员概念广泛、分类严密,每一类公务员都有相应的法规 《国家公务员法》、《地方公务员法》、《外务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等 第三、限制和处理公务员未在职时可能影响执法公正的行为的法规及处理办法 兼职
    • 84.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3、职业伦理 第一、服从政府 服从政府就是指公职人员通过自己理解、解释法律,在法律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判断,不为一党一派所左右,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自发而公正地工作。 第二、忠于职守 高级公务员尽显尽职尽责的工作风尚 第三、保守秘密 在职和退职都应遵守 第四、诚实秉公 第五、廉洁奉公 不得接受在业务上有厉害关系者的宴请和馈赠 经常调动公务员的工作 亲属非经上级主管领导批准,不得直接或间接从事商业活动
    • 85.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4、行政监察和民间监督 第一、人事院对公务员的管理:独有独立性 行政权: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任免、报酬 准立法权:制定人事规则、发布人事指令 准司法权:审查和处罚公务员 第二、行政交谈制度 对话窗口 综合行政交谈所 地方行政对放交谈所 1989年里库路特事件宫泽喜一辞职
    • 86.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五、泰国公共伦理的发展 长期的政治动荡、根深蒂固的宗教传统给其公共伦理建设带来了限制 1、泰国的行政职业伦理规范 第一、拥护宪法,支持政府 第二、公务员应将关心国家不走向帝制作为自己的特殊任务 第三、遵守行政规则,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 第四、勤于政事,专心公务 第五、遵守廉政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泰国刑法规定,公务员、国会或省市议会的议员,为自己或他人而非法要求、收受或同意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允许以不法或合法的方式执行或不执行其职务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5年至20年有期徒刑并处2000-40000铢的罚金。 第六、公务员是政府行为主体,其言行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声誉。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须有礼貌,对前来接洽公务的人如有侮辱、轻视、傲慢或压迫的态度,为重大的违反纪律。
    • 87.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2、泰国的公共伦理监督体系 第一、依靠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鼓励其下属维护道德规 范并监督其所作所为 第二、建立专门机构对公务员实行监督 反贪污委员会,每年十月份进行报告 第三、国会监督
    • 88. 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二:国外公共伦理的思想与实践(三)泰国的宗教传统和政治文化给泰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影响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5%以上的人信仰——神权 泰国的专制制度也持续了7个世纪4个朝代之久——家长制 1、伴随着家长制原则的形成,泰国社会的权力等级制也日益脉络分明 恭顺和服从上级——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独裁主义和依附关系 2、政府利用佛教的社会组织和精神影响为国家公共伦理服务 沙立政府时期推行乡村发展计划,由僧侣帮助 3、泰国人认为社会的安定和幸福取决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道德,而道德来自对于佛法的信守 素可泰国王兰甘亨:如果我们保持对佛教的坚信不移,信守佛法,从而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稳定和繁荣。面临的难题:如何充分利用佛教,又要防止佛教干预政治
    • 89.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 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 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由人治国家转向法治国家 由等级身份性社会转向公民社会
    • 90.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一、“民本位”与“官本位”并存 1、民本位 第一、“共和”即由公民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与国家元首的制度,它标志着公民这一概念所拥有的、与其他“民”的概念根本区别的“主权在民”的基本权利,标志着公民权利派生国家行政权力。 第二、最基本的公共伦理关系就是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主体,政府公务员是全体公民的公仆。 独立的利益主体、法人主体和经济主体
    • 91.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2、官本位 等级森严的身份性社会造成的,一种特权,一种上下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公共伦理体系 第一、对稀缺物质资源的占有 第二、国家干部过剩,公民自组织萎缩 公民缺乏公民意识 公民权利只能在对当权者的依赖中、对个人行政权力的获得中寻找 用行政权力机关制定的道德标准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尺度 第三、社会大企业、企业小社会 对上要求分权,对下要求集权 只上不下的官本位 显规则与潜规则 政府的一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92.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二、行政诚信急待加强 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烈的内在要求。必须依赖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第一次从道德、产权、法律三个基本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根本举措和保障,是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治本之策。
    • 93.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社会信用严重缺失的表现 1、行政权力的滥用,决策随意性大 全面闭关政策的风行 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领导的一句话 2、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 吃饭签单 3、执法活动中缺乏诚信 执法不明 4、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缺乏诚信 面子工程 5、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缺乏诚信 拖欠工资
    • 94.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三、从等级观念走向平等观念 现代法治社会的特征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精神就是独立主体间的平等,平等意味着对于身份的排斥。这种平等关系下的信用是一种与任何身份因素无关的诚信。只有这种信用,才能支持起人们相互间的交易。 1、缺少政府支持,公民成为公共管理主体难以实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完全服从集体和社会,公民主权地位大打折扣 政府也不愿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公民和社会组织,造成普通公民的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成为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的政治形式 2、缺少制度程序规则:公共管理主体处于无序状态 我国缺少制度程序规则,导致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具有典型的行政化倾向,依赖各种组织 在组织衰退之后,有没有新的秩序确立,形成无序状态
    • 95. 此处添加文本公共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问题三:当前我国公共伦理的现状及特点四、从无限行政到责任行政 (一)传统体制下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 1、全能政府的至高无上性和无限代表性 虽然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始终处于一种恩赐者的位置 2、政府在形式上把自己塑造成全能政府的形象?? 理性的有限性 政府的自利性 3、权力和责任相脱节 在资源配置中,企业往往有管理权,却没有责任权 企业经营权和经营管理职能分离,谁也不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负责 集体决策、集体承担责任,个人无责任 (二)对政府的要求:权力+责任 中国政府机关并不缺少权力,而是缺少责任,没有责任约束的权力一方面容易导致权力的异化,另一方面又会使权力失去应有的权威。
    • 96. 果幻灯影,功成有因谢谢观赏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