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主讲人:学前心理学
    • 2. 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心理学: 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心理学》-陈帼眉)幼儿心理学: 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幼儿心理学》-李红)
    •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儿童是有他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是以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 4. 教材章节项目一  学前心理学概述 项目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项目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项目四  学前儿童的注意 项目五  学前儿童的记忆 项目六  学前儿童的想象 项目七  学前儿童的思维 项目八 学前儿童的语言 项目九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项目十  学前儿童的意志 项目十一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项目十二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项目十三  学前儿童的游戏
    • 5. 项目一  学前心理学概述
    • 6.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心理与心理学 任务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任务三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流派 任务四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任务五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7.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8. (一)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 化。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 9.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10. 项目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11.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发展趋势 任务二 胎儿期的发育 任务三 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任务四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 12.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剖析:(1)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征;(2)那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有一定性质的特点才能称为该阶段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1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时期转折期与危机期 关键期 劳伦兹,尾随反应 敏感期或最佳期
    • 1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5.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零乱到成体系
    • 16.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现行阶段的划分---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阶段的划分: 1、婴儿期(又称乳儿期):0---1岁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月 婴儿早期:0---6个月 婴儿晚期:6---12月
    • 17. 2、先学前期(前幼儿期):1---3岁 3、学前期(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4、学龄期:6、7----18岁 学龄初期:6、7---11、12 学龄中期:11、12---14、15 学龄晚期:14、15---17、18
    • 18. 任务二 胎儿期的发育
    • 19.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40周为孕期 胚芽期(0-2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8-40周)
    • 20. 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遗传 (二)环境 内环境:母亲情绪、母亲年龄等 外环境:放射线、职业和嗜好、工业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 21. 一个遗传疾病实例:唐氏综合症 唐氏综合症氏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先天缺陷,它是以身体和智力的迟钝为特征的,并且有相当独特的体征。 患者一般脸形圆满,两眼旁开,塌鼻梁,口小舌大, 耳朵畸形。唐氏综合症的患儿大多充满感情、安静、 性格较开朗,但他们较易患白血病和心脏病,常因呼 吸道感染导致早夭。 1959年,有人证实唐氏综合症归因于第21号常染色体的易位或没有分离。得病的个体在第21对常染色体上有三条染色体,这可能是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失败的结果,目前尚无治疗唐氏综合症的方法。
    • 22. 母亲的适宜年龄为 20-30岁 母亲年龄偏小:婴儿可能有神经缺陷,体重较轻(会导致死亡),母亲得并发症的可能增加。 母亲年龄偏大:分娩时间延长,怀孕期生病可能较大;母亲年龄越大,孩子得唐氏综合症的可能越大年龄30-3435-3940-44>45唐氏可能 0.166% 0.322% 0.125% 0.2954%母亲年龄
    • 23. 任务三 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 24. 新生儿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即无条件反射。一、0~1个月:适应新环境
    • 25. 无条件反射 摩罗反射 踏步反射 觅食反射 强直性颈反射 掌握反射 足握反射
    • 26. 惊人的本能――无条件反射 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认识世界的开始――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 最初的亲子依恋――人际交往的开端
    • 27. 从满月到半岁,称为婴儿早期。 1.视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二、满月到半岁
    • 28.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大致经历以下 阶段: 1.无意抚摸阶段 2.无意抓握阶段 3.手眼不协调的抓握 4.手眼协调的抓握
    • 29. 三、半岁到周岁 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坐、爬、站、走的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五指配合、双手分工) 3、言语开始萌芽 4、亲子依恋关系发展
    • 30. 四、1-3 岁(先学前期)(一)动作发展的特征 1.学会直立行走 2.开始使用工具 (二)言语和思维的发生发展 (三)独立性开始出现
    • 31. 1.5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拿小勺吃饭。 2岁以后,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用筷子吃饭。
    • 32. 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 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 33. 出现独立性 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 34. 任务四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6岁)
    • 35. 一、3-4岁 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 36. 二、4-5岁 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37. 三、5-6岁 5-6岁是学前晚期,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 38. 项目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 39.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感知觉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 40. 任务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觉: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 出生后5-6个月的婴儿视力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1.0,即成人的正常视力。 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41. 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幼儿初期(3~4岁) 能辨认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 42. 2.触觉 (1)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 (2)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
    • 43. 一、空间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和深度知觉 二、时间知觉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 44. 1.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 辨别上下 4岁 辨别前后 5岁 开始辨别左右(一)空间知觉
    • 45. 1、小班可以识别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中班可识别稍微复杂的图形,如梯形、椭圆形、拼合图形; 3、大班可学习立体图形和复杂图形,如球体、圆柱体、三棱锥等。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2.形状知觉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
    • 46. 3.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为了证明婴儿有无深度知觉,沃尔科(Walk)和吉布森(Gibson)于1961年做此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幻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板上方格图案的设计使“悬崖”的一边形成一种深度的错觉,另一边没有错觉。实验中,婴儿在没有错觉的一边很快就爬过去了,但是他们不肯向看上去有深度的那一边爬过去,甚至,他们的母亲站在那边招呼他们过去时,婴儿也拒绝爬过去。说明婴儿有深度知觉。
    • 47. 视崖实验
    • 48.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小班幼儿具有一些初步 的时间概念; 中大班幼儿对昨天、今 天、明天等经常使用的 时间概念已能分辨清楚。
    • 49. 任务三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 1、观察目的性的发展; 2、观察方法的发展; 3、观察时长的发展;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平均只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5、观察概括性的发展。
    • 50.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激发幼儿对观察活动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 观察活动; (三)确定认知的目标和任务; (四)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
    • 51. 项目四  学前儿童的注意
    • 52.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注意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注意的品质与幼儿活动 任务四 学前儿童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和防 止
    • 5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任务一 注意的概述
    • 54.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种类
    • 55. 任务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处在不断发展中。 思考: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如何在活动中引起幼儿的注意呢?
    • 56. 任务四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 一、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一)无关刺激的干扰; (二)疲劳; (三)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 (四)不善于转移注意; (五)不善于进行注意的转换。
    • 57. (一)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二)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 (三)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四)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五)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 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
    • 58. 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15分钟后孩子们可以休息;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20分钟后孩子们可以休息。虽然她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使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 (1)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2)你觉得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 59.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幼儿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布置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不能过大等。 (4)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 60. 项目五  学前儿童的记忆
    • 61.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记忆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记忆规律与培养
    • 62. 依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 记忆和运动记忆 依据记忆保持的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依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外显识记和内隐识记 依据从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机械识记、意义识记记忆的种类??任务一 记忆的概述
    • 63. 1.识记方式: 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②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幼儿记忆的特点任务二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64. 2.记忆的种类: 整个幼儿时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并且其效果优于逻辑思维。 3.记忆策略: 复述、组织、精细加工 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还表现为: 大脑容易兴奋、仍不稳定,表现为容易识记、也容易遗忘;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记忆活动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干扰,缺乏稳定性。
    • 65. 案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儿童各种产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请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幼儿的这一类行为。
    • 66. 促进学前儿童有效记忆的方法: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 (二)开展游戏—兴趣记忆; (三)多种感官—尝试记忆; (四)动作演示—准确记忆; (五)善用比喻—理解记忆;任务三 学前儿童记忆规律与培养
    • 67. (六)找准不同—比较记忆; (七)发散思维—创造记忆; (八)布置作业—任务记忆; (九)综合归类—逻辑记忆; (十)加强复习—强化记忆。
    • 68. 项目六  学前儿童的想象
    • 69.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学前儿童想象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任务四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 70.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任务一 学前儿童想象概述
    • 71. (1)按有无目的性划分 1、无意想象: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 2、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思维。想象的类型
    • 72. (2)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表象的创新程度划分: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等示意,在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要求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别画了如下三幅画:
    • 73. 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但不依据别人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憧憬:按人的某些愿望对所企求的未来事物的现象。设计者 林恒韬(小学四年级 )
    • 74. 各年龄儿童想象的特点: 2-3岁完全没有目的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4-5岁无意想象中出现有意成分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任务二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75. 学前儿童想象的持续发展 (一)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1.想象目的性不明确;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 76. 偶发的图形:2岁以后3岁以前偶然画出的图形
    • 77. 3—4岁的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 78. 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 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4、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 79.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1、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2、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 节; 3、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 辑。《在月亮上荡秋千》
    • 80. 2-3岁3-4岁4-5岁5-6岁
    • 81. 案例: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现象 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他爸爸介绍了出差广州的情况,他也很想去广州玩一玩。星期一去幼儿园,老师问他:“星期天去哪儿了,玩得好吗?”他回答说:“去广州了,玩得真高兴。”这正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我们绝为能误认为孩子有说谎,而应帮助孩子从混淆中分清想象与现实。 幼儿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来,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形式叙述,告诉别人,分不清什么是想象的,什么是真实的。
    • 82. 一、要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文学作品) 二、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 (游戏、绘画、泥工、音乐、常识等教学活动) 三、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是提高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措施)任务三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 83. 如: 续编故事 续编儿歌 一问一答
    • 84. 通过美工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手工制作
    • 85. 案例: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特别是节奏明快的音乐,能使人变得振奋,通过音乐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创编歌词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老师示范唱一句:小白兔,跳跳跳,跳呀跳呀跳;小朋友创编了一句:小金鱼,游游游,游呀游呀游。老师又编了一句:小公鸡,喔喔喔,喔呀喔喔叫;小朋友创编了一句:小黄鸭,嘎嘎嘎,嘎呀嘎嘎叫;小花猫,喵喵喵,喵呀喵喵叫。
    • 86. 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一)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 1.善待幼儿的好奇心;2.允许幼儿犯错;3.鼓励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集中思维 (三)在文学艺术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文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游戏任务四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 87. 项目七  学前儿童的思维
    • 88.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思维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 89.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具体形象思维明显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二)感知水平的抽象概括; (三)掌握的概念有限; (四)判断推理不合逻辑; (五)自我中心性任务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90. 1.定义:也称实践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边做边想或者做完再想 ”(1)直观行动思维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 91. 尝试错误实验
    • 92. 1.定义    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是介于直观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 93. 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 先请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让他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然后请他坐在模型的一边,从许多三座山的照片(拍摄角度各不相同)中选出和自己以及坐在B、C、D位置的娃娃所看到的模型相一致的照片。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的角度所见完全相同的照片。
    • 94.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二)引导幼儿积极从事有利创造想象参与的思维活动; (三)教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二、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 (一)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 (二)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三)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四)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任务三 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 95. 项目八  学前儿童的言语
    • 96. 本章学习内容任务一 言语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
    • 97. 一、前言语的发展(0-12个月) 二、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 1、单词句阶段(1~1.5岁) ①单音重叠。②一词多义。③以词代句。 【典型表现】“抱抱、饭饭” 2、电报句阶段(1.5~2岁) 电报句3-5个字组成的句子,非常简练,像打电报的语言。 3、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如:嘀嘀去北京—爸爸坐火车去北京—我爸爸坐火车到北京开会去了—幼儿园放假的时候,我准备和外婆乘火车到北京去玩任务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98.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3-6岁) (一)语音的发展 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语音意识的发生 (二)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展的特点:1、词汇数量增加;2、词类扩大;(名词、动词、形容词)3、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4、积极词汇的增长
    • 99. 表:幼儿词汇量发展的比较年龄美国日本中国岁词量年增长率词量年增长率词量年增长率38968861 00041 54071.9%1 67589%1 73073%52 07034.4%2 05022.4%2 58349.3%62 56223.8%2 28911.7%3 56237.9%
    • 100. (三)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对话言语和独自言语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幼儿前期的孩子,大多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的,他们的交际多采用对话形式,不是独白言语。进入幼儿期,对话言语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