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产 褥 期 保 健
    • 2. 产褥期定义( “坐月子” )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6周。 2
    • 3. 宝宝出生后,妈妈的身体会有很大改变,主要包括子宫复旧、子宫颈和阴道、血液循环、消化系统、体重、皮肤变化 3
    • 4. 母体变化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一)子宫 子宫的变化最大,产后子宫体积逐渐变小,正常情况下产后第一天子宫底部在脐下2横指处以后每天下降1-2厘米,10-14天降入盆腔,直到产后6周,子宫可恢复到非孕时的大小(1000g-500g-300g-50g) 4
    • 5. 5
    • 6. 子宫肌纤维的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体积的缩小。产后10日进入骨盆腔 子宫内膜修复:胎盘附着处需6周,余部位3周 子宫颈的复原:产后4周恢复到未孕状态,宫颈外口呈“一”字形裂伤。 子宫血管的变化:压缩,变窄,闭塞,机化。 于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天消失. 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疼痛加重6
    • 7. (二)阴道与外阴 1.阴道分娩结束后,阴道变成为松弛的管道,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皱摺,阴道逐渐缩小,但至产褥期结束,尚不能恢复到未孕时的紧张度。 2.外阴产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日~3日逐渐消退,会阴部的裂伤或切开,由于血液循环丰富,愈合较快,一般于产后3日~5日即可拆线。7
    • 8. (三)盆底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头长时间的压迫扩张,使盆底肌肉和筋膜因过度伸展弹性降低,并可有部分肌纤维断裂。如无严重损伤,产后1周内,水肿和淤血迅速消失,组织的张力逐渐恢复;如盆底肌肉和筋膜发生严重损伤、撕裂,而又未能及时修补,可造成盆底松弛,是造成以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的基本原因。因此,接生时正确的保护会阴,产后对裂伤,及时、正确修补,至关重要。8
    • 9. 二、乳房的变化和哺乳 (一)乳房的变化 产褥期乳房的变化是妊娠期变化的继续。产后2日~3日,乳房增大皮肤紧张,表面静脉扩张,充血,有时可形成硬结并使产妇感到疼痛。 严重者,乳腺管阻塞,乳汁排出不畅,形成“淤乳”,同时还可有不超过38°的低热,称为泌乳热。不哺乳者,上述的乳房变化可在产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9
    • 10.  (二)泌乳 产后乳腺分泌乳汁的神经体液调节复杂:随着胎盘剥离和排出,产妇血中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胎盘生乳素在产后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在几日后下降,雌激素则在产后5日~6日内下降至基线。但又有抑制乳汁分泌,对抗垂体催乳激素的作用,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尽管垂体催乳激素是泌乳的基础,但在以后的乳汁分泌中,很大程度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10
    • 11. 乳汁的质和量初乳:产后1周内分泌 的淡黄色乳汁。 过渡乳:产后2周内分 泌的乳汁。 成熟乳:产后2周后分泌 的白色乳汁。11
    • 12. 三、血液和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 1、血容量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于产后2周~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但在产褥早期(产后72小时内)由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和子宫的缩复,使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同时由于妊娠子宫的压迫解除了,下肢静脉血流增加,以及妊娠期过多的组织间液回吸收,使血容量增加15%~25%,正常产妇可以耐受,但对有心脏病患者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循环血量在产后2周~6周才逐渐恢复正常。12
    • 13. 四、消化系统 妊娠期胃酸减少,胃动素水平较低,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力下降,使胃肠道肌张力和蠕动力均减退。产后由于孕酮水平下降,胃动素水平上升,促使消化功能逐渐恢复。产后胃肠道肌张力和蠕动力以及胃酸分泌约需1周~2周才能恢复正常。因此,产后数日内产妇仍然食欲欠佳,喜食汤食。此外,由于产后腹壁及盆底肌肉松弛,活动少,故容易发生便秘。13
    • 14.  五、泌尿系统 由于产后子宫复旧及妊娠期潴留的水分进入循环,故在产后1周内血容量明显增加,肾脏利尿作用加强,尿量增多,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14
    • 15. 六、内分泌系统 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胎盘生乳素于产后6小时已不能测出。垂体催乳激素因人而异,吸吮乳汁时此值增高;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周~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个月~6个月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潮却有受孕的可能。15
    • 16. 七、腹壁   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在产褥期逐渐消退。初产妇紫红色妊娠纹变成银白色妊娠纹。腹壁皮肤受妊娠子宫增大的影响,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的分离,于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6周~8周恢复。16
    • 17. 八、产褥期的心理变化产后2~3天出现,一般2~3天后自然消失。 主要表现为以哭泣、忧郁和烦闷为主征的精神障碍 产后压抑17
    • 18. 临床表现1、生命体征 体温: 正常或升高 脉搏: 略减缓,60~70次/分 呼吸: 深慢,14~16次/分 血压: 平稳 18
    • 19. 2、恶露(lochia): 生完宝宝,在一定时间内阴道里都会流出血性分泌物,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恶露 除了血液外,还混有坏死脱落的脱膜组织,妊娠期的子宫内膜、粘液和产道的细菌 是一种生理现象,正常的血腥味,不臭,总量为250-500ml19
    • 20. 血性恶露鲜红,含大量血液,产后最初3~4天。浆液性恶露淡红、含少量血液,有较多坏死蜕膜组织、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出现于产后4天,持续约10天。白色恶露粘稠、白色;含大量白细胞、细菌等。出现于产后10天,持续约3周。20
    • 21. 怎么发现恶露异常通过观察质和量,颜色、气味和持续时间可以估计子宫复旧的快慢和有无感染 产后2周,恶露仍为血性,量多,有臭味,下腹胀痛(到了满月还有较多的血性分泌物)21
    • 22. 恶 露22
    • 23. 产褥期的处理及保健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虽属生理范畴,但子宫内有较大创面,乳腺分泌功能旺盛,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需要注意清洁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23
    • 24.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卫生。 居室内经常通风,通风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空气消毒法(细菌数大大减少)通风时间选择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比较合适,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外面空气是否清新,通风是妈妈和宝宝不要在通风的房间内) 室内温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  ①坐月子期间要避免身体直接吹到电扇的风。  ②不要将风口对着产妇,并将室温设定在摄氏25~28度左右是最适宜的。   24
    • 25. 产后妈妈很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时擦洗会引起局部感染或受风感冒,因此应经常擦浴或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产后及时清洁 沐浴(淋浴)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温度34-36度,浴室温度20度为宜。剖宫产最好在拆线后再洗(一般伤口表面长好,用酒精棉花轻拭,没有痛的感觉) 如果刷牙经常出血,应在刷牙时做叩齿运动或牙龈按摩,同时选用更柔软的牙刷(血常规检查) 剪指甲、趾甲也可以照常进行,指甲是角化了上皮,根本不存在“剪刀风”的问题。 25
    • 26. 产后会阴护理要点 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在产后2周内疼痛会逐渐减轻 注意外阴部得清洁卫生,产后3周内,阴道及子宫内创面尚未愈合,排出的恶露可能使外阴及肛门周围潮湿,不注意就会发生创面感染 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洗后用消毒垫外阴,并勤换内裤26
    • 27. 2、注意情绪变化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产妇精神极度放松;对哺育婴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5天,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抑郁严重者,需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27
    • 28. 3、饮食营养非常重要。产后1个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若哺乳,应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28
    • 29. 4、排尿与排便警惕产后尿潴留: 重视便秘:29
    • 30. 5、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逐日复旧过程。测量前应嘱产妇排尿,并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后,再测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产后宫缩疼痛严重者,可用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定时服用索密痛片。30
    • 31. 6、乳房护理推荐母乳喂养,必须正确指导哺乳。 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废弃定时哺乳,推荐按需哺乳,生后24小时内,每1~3小时哺乳一次。生后2~7日内是母体泌乳过程,哺乳次数应频繁些,母体下奶后一昼夜应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 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侧乳房。第一次哺乳前,应将乳房、乳头用温肥皂水及温开水洗净。以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母亲要洗手。 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需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口中,用一手扶托并挤压乳房,协助乳汁外溢,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儿鼻孔。 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31
    • 32. 母乳喂养食指轻压婴儿下颌取出乳头多数产妇分娩后头两天都还没下奶,此时不用担心自己是否有奶水,只要身体健康,每个妈妈都有足够的奶水。即使奶没下来,妈妈也要坚持让BB多吮吸,因为吮吸有利于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的指导: 1.尽早哺乳、按需哺乳; 2.喂养姿势正确; 3.哺乳完毕,正确取出乳头; 4.哺乳完毕,轻拍婴儿背部, 以防溢乳。 32
    • 33. 硬结与疼痛 乳头皲裂 产后尽早哺乳;哺乳前热 敷按摩乳房;佩戴合适的乳罩; 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哺乳次数, 借助吸奶器;饮食清淡;可服 用散结中药。 哺乳前湿敷乳房;先吸吮没有破损 或破损较轻的一侧;哺乳姿势正确, 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婴儿口中; 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乳 晕上;严重时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 33
    • 34. 7、产后锻炼:产后要适当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及恢复,帮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复张力,保持健康的形体,有利于身心健康。产后适当休息,卧床最好侧卧,多翻身,尽量少仰卧。34
    • 35. 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加强及恢复,防止尿失禁、子宫脱垂;保持健康体形;预防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便秘。(产褥期禁止性生活)运动锻炼指导35
    • 36. 8、健康查体:在产褥期末,即产后6~8周应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检查,以了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复及哺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及早处理,防止延误治疗和遗留病症。如有特殊不适,则应提前检查。36
    • 37. 9、产后用药:母体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影响乳儿。因此,产妇服用药物时,应考虑对婴儿的危害。有些药物哺乳期不能应用。 如红霉素可引起乳儿的肝脏损害,出现黄疸; 氯霉素可使婴儿出现灰婴综合征; 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听力障碍; 四环素可引起乳儿牙齿发黄; 磺胺药可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 氯丙嗪和安定也能引起婴儿黄疸; 灭滴灵则使婴儿出现厌食、呕吐; 利血平使乳儿鼻塞、昏睡。37
    • 38. 饮食原则 顺产后,产后一般休息好之后即有食欲,可以进食。但产后1-2天内应进易消化的食物。多喝开水,可适当饮用果汁,补充多汗引起的水分流失。第二天可正常饮食(水蒸蛋、面条,少量的酸奶) 剖宫产肠蠕动未恢复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 38
    • 39. 汤的原料要从清淡开始按蛋汤、鱼汤、鸽子汤、鸡汤的次序来吃(鸡汤不宜用老母鸡。脂肪多,而且肉中雌激素含量较高,不利于乳汁的分泌,产后前两个月,宝宝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如果汤太油,乳汁中的脂肪量也会增加,有些宝宝就有可能拉肚子)   39
    • 40. 产褥期间可发生的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产妇由于分娩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或产后着凉、感冒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除发热外,常伴有鼻塞、咽喉肿痛、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发生肺炎,应予相应治疗。40
    • 41. (二)、产褥中暑发热:多发生在夏季酷暑时节。由于气温高,室内又不通风,体内的热散发不出去,而表现为颜面及周身潮红、高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上长满痱子,重者发生昏迷。治疗可立即室内通风,地上洒凉水及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或酒精擦浴,轻者体温很快即可下降,并感到舒服,病谓较重或已出现昏迷时,应一边治疗,一边送往医院抢救。41
    • 42. (三)、乳腺炎:产褥期如果处理不当,常易发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2-6周左右。常常引起产妇发热,重者伴有寒战;患侧乳房表现为局限性红、肿、热、痛,并有硬结,触痛明显;血象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早期用青霉素治疗,炎症即可消退,体温也随之下降。42
    • 43. (四)、产褥期间可发生的疾病包括泌尿系统感染:也有发热,有时伴有发冷,同时还有尿频、尿急及腰痛等症状,根据所出现的症状及尿化验检查,即可做出诊断,经过合理治疗及卧床休息,3-5天后体温即可降至正常,尿内改变消失。43
    • 44. 误区不去做产后体检 喝麦乳精滋补 长时间喝红糖水 把菜做得很淡 每天不限量地喝汤 一出月子就久站、久蹲 料理一定要加酒 洗发后马上扎辫子 长久看书或上网 吃辛辣食物 经常吃巧克力 经常喝茶水 只喝汤不吃肉 专吃母鸡不吃公鸡 每天大量吃鸡蛋44
    • 45. 农村住院分娩补助 宝宝(出生医学证明)满月(建立健康档案及预防接种证 其 他45
    • 46.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