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HYSIOLOGY生 理 学生理教研室 刘 悦 雁
    • 2. 第一章 绪论生 理 教 研 室 刘 悦 雁
    • 3. 目 录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 4. 生理学概述一、生理学的概念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分类:从广义上讲,生理学可分为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问题:你知道的生命活动有哪些?
    • 5. 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对象:活的生命个体(人体)以及组成人体的各个系统、组织器官和细胞。 (二)研究任务:研究整个机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活动规律和内部活动机制。研究不同系统、组织器官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
    • 6.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整体水平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
    • 7. (一)概念: 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 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 二)包括两个过程:1.合成代谢;2.分解代谢(一)概念: 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 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 8.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物质合成物质分解能量代谢储存能量释放能量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 9. 知识链接
    • 10.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1.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变化。 2. 反应: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刺激物理性刺激声、光、电、机械、温度等化学性刺激酸、碱、药物生物性刺激细菌、病毒、寄生虫社会心理性刺激语言、文字、情绪反应兴奋抑制
    • 11. 问题1:任何刺激都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吗?问题2:刺激要引起机体发生反应须具备哪些条件?三个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 12. 1.医务人员在注射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被注射人的焦虑? 2.医务人员在注射时应该怎么操作才能减轻被注射者的疼痛?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思考题肌内注射要做到“两块一慢”,即进针快、出针快、推药慢。 原理是减少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
    • 13. 临床上进行肌内注射操作时遵循“两块一慢”的原理是: A、缩短刺激的持续时间 B、增加刺激的持续时间 C、降低刺激强度 D、降低强度-时间变化率 E、增加强度-时间变化率正确答案:AD
    • 14. 刺激强度阈值(阈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阈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阈上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阈下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思考题:某细胞只对强度大于等于6伏的电刺激产生反应,请问该细胞的阈值是多少?对于该细胞来说,哪些刺激是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 ?
    • 15. 刺激强度思考题:兴奋性高低与阈值的大小呈()关系,即阈值越(),组织的兴奋性越()。细胞一:阈值=4伏细胞二:阈值=8伏兴奋性><OR
    • 16. 刺激强度思考题:兴奋性高低与阈值的大小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低),组织的兴奋性越(高)。细胞一:阈值=4伏细胞二:阈值=8伏兴奋性>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 17. 三、生殖(Reproduction) (一)概念: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二)意义:维持物种绵延和种系繁殖。四、适应性(Adaptability) (一)概念: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二)分为生理性适应和行为性适应。
    • 18. 人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人体内的细胞生存在什么环境中?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 19.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一)外环境: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0.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体液(占体重60%)细胞内液(占体重40%)细胞外液(占体重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脑脊液(一)内环境   内环境指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即细胞外液。
    • 21. (二)稳态(homeostasis) 1. 概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 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
    • 22.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人体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指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功能进行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基本形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
    • 23. 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反射弧
    • 24. 反 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与生俱来,遗传决定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举例吸吮反射、逃避反射、 减压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神经联系反射弧固定反射弧易变、不固定中枢大脑皮质下中枢就能完成必须通过大脑皮质才能完成意义是适应环境的基本手段,数量有限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数量无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 25. 思考:以下属于哪种形式的反射2.人闻到食物的香味时唾液分泌增多1.人在咀嚼食物时唾液分泌增多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 26. (二)体液调节 (一)概念: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1.化学物质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2.方式 激素等化学物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跨膜信号转导。 3.特点 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 27. (三)自身调节 概念:是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 例如:心肌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
    • 28.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系统。 ●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 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
    • 29.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影响受控部分,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机能活动受控部分指 令控制部分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
    • 30. (二)自动(反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1. 反馈控制系统是指在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受控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是一种闭环系统。 2. 控制方式:双向性 3. 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4. 两种形式:负反馈和正反馈。
    • 31. 负反馈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 特点:正常人体内大多数功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如血压、血糖及体温调节等)。 生理意义:维持机体的稳态。
    • 32. 正反馈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特点: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在正常人体功能调节过程中正反馈控制很少(正反馈: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 意义:使某种生理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 33. 前馈控制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信息的同时,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直接调控,进而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使其更加准确、适时和适度。 控制方式:双通路 控制特点: ①具有预见性,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准确(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 ②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部分控制受控部分指令前馈信号(三)前馈控制系统
    • 34.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