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 “八月十八湖,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咏赞钱塘秋湖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湖倾倒了无数游客,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风采吧!
    • 4.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 观 潮
    • 5. 第一课时 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海宁宝塔一线潮”的美誉。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钱塘江潮
    • 6.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 7. 官镇yányìánɡdùn dǐnɡ fèi我会认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盐屹立昂首顿时鼎 沸人声guàn贯横hào hào浩 浩荡荡
    • 8. bēng崩山地裂zhèn震地shà霎时yú余波
    • 9. 据堤阔笼罩盼逐犹崩震余我会写顿潮滚渐cháojùdīkuòlǒngzhàopàngǔndùnzhújiànyóubēngzhènyú
    • 10. 左右 结构上下 结构潮堤据顿犹崩笼罩渐震阔盼逐滚余半包围 结构
    • 11. 加一加:氵+朝=潮换一换:拂沸
    • 12. 笼lǒnɡ不要写成“艹”薄雾笼罩下的青山就像挥袖起舞的仙女。造句
    • 13. 潮cháo不要少写“氵”字源 氵,表示海水。朝,表示早上。造字本义:早晨上涨的海水。古人称早晨涨落的海水为“潮”,称黄昏涨落的海水为“汐”。
    • 14. 识字游戏潮水恢复薄雾沸腾横贯笼罩乘船游钱塘江
    • 15.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本课指潮来时人们激动的喊声。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本课指观潮的人多。
    • 16.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固不可动摇。中国以自己的坚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 17. 整体感知想一想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2.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 18. 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表现了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潮来时的景象潮来后的景象 3. 再想一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潮来前的景象
    • 19.                 说一说大家举手发言,说一说: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C、观潮人——最多D、响声——最大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最高涨
    • 20. 大家拿起笔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在书上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钱塘江大潮。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第三段(第3-4自然段):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讲潮来后的景象。写一写
    • 21. 议一议 同桌小声讨论一下: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22. 什么叫“奇观”?(点击学习)为什么钱塘潮是“天下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讲。
    • 23. 课堂演练一、看拼音,写词语。guān cháo lŏng zhàozhú jiànhéng guàn( )( )( )(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观 潮笼 罩横 贯浩浩荡荡逐渐shà shí( )霎时
    • 24. 二、连一连。yì dǐng pàn zhào fèi guàn yú bēng罩 屹 鼎 沸 贯 盼 崩 余
    • 25.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 )( )( )写了这篇课文,着重写潮来时,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_________。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风号浪吼字词听写
    • 26.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钱塘潮是天下奇观”。那么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个“奇观”的呢?现在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丽壮观。第二课时
    • 27.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天下奇观中心句。概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也为下文讲大潮的壮丽景象做了铺垫。互动课堂
    • 28.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看景象默读课文想一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思考: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 29. 默读第二自然段,前后桌四人讨论一下: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潮来前
    • 30. 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主要)交代了描写了
    • 31. 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数之多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急切等待间接地说明了大潮之“奇”声名远扬。 本文主要讲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观,为什么要描写江岸上的人们呢?
    • 32. 人多、急切
    • 33. 大潮到来前,江面上景色是怎样的?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风平浪静薄雾笼罩
    • 34. 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若隐若现屹立在江边高耸稳固
    • 35.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姿态和气势雄伟宽阔横卧句子品析
    • 36. 比较句子,看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宽阔的钱塘江在眼前。 第一句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横卧”突出钱塘江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的“平静”呼应,写出了钱塘江雄伟的姿态和气势。
    • 37. 仿写一句描写花的拟人句。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 38. 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小组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大潮的“奇”的?潮来时
    • 39. 感受“奇”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暗示潮水来势凶猛。声音
    • 40. 感受“奇”声音、形态(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一条白线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41. 一线潮
    • 42.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感受“奇”气势越来越大,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形状
    • 43.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 多高的水墙。感受“奇”形状 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丈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
    • 44.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感受“奇”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形状比喻句浪潮比作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这里体现出了大潮气势浩大。山崩塌了,地也裂开了,这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啊!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般、如万马奔腾般地奔涌的具体样子。齐头并进
    • 45. 声势浩大
    • 46. 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说一说大潮是怎样变化的。 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奇观
    • 47. 在大潮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有怎样的表现?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人声鼎沸踮着脚望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们被大潮的奇特、壮观所震撼。侧面写出大潮的“奇” 。非常期待
    • 48.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  词语积累(描写大潮形态的词语)
    • 49. 通过句子的对比,体会词语的精妙作用。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奔来。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来。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较句子说明浪多。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涌来,场面浩大。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更有气势。
    • 50. 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比喻句。 海浪不断地朝着岸边涌来,犹如 。 几十辆赛车并驾齐驱
    • 51. 前后桌讨论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填一填描写顺序的词句,一起背一背吧!理清顺序来背诵(课后第一题)
    • 52. 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从远处过了一会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 53. 顺序:远处近些再近些更近从远处过了一会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由远及近
    • 54. 点击播放视频 感受大潮之奇
    • 55. 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范仲淹就发出这样的感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五百多年前,王在晋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连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这样说: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 56. 让我们把这种种的感叹,再化为优美的文字,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背诵)
    • 57. 默读第5自然段,感受潮过后的奇。说一说江面上有什么变化。潮过后
    • 58.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潮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足见钱塘江大潮声势之猛,水量之大。时间短声音:风号浪吼江面:漫天卷地、余波涌来
    • 59.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声如洪钟 铿锵有力  词语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 60. 学了这篇课文后,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二题)
    • 61. 潮来前 江面宽阔,薄雾笼罩潮来时万马齐进,山崩地裂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天下奇观时间顺序
    • 62. 你们知道吗?海宁市一直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要求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列为世界遗产。为了帮助钱塘江大潮提升知名度,我们来给钱塘江大潮写写广告语吧!八月十八钱江潮,壮观天下谁不晓。此潮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你若不观钱江潮,枉在人间走一遭。
    • 63. 结构梳理观 潮钱 塘 江 大 潮天 下 奇 观潮来前:平静潮来时远近些再近更近像闷雷滚动一条白线长 粗 横贯江面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潮过后:余波涌来,涨了两丈来高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 64. 本文描写了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 ),( ),( )的景象,赞美了( ),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主题概括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
    • 65. 拓展延伸观潮的历史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成为当地奇观。每当观潮日到来时,堤坝上车如水流,人山人海。滚滚潮水由远及近涌来,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河床受阻时,浪潮掀起三五米高,有排山倒海之势。 想要看到钱塘江盛景,需要选好地段: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赏“回头潮”。
    • 66.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 67.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谢谢观看中国风
    • 68. 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在月光下散过步吗?月光下是一幅这样的场景呢? 今天,就让我们把鼻子、耳朵、眼睛都唤醒,带着它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到月光下散散步。
    • 69.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2 走月亮
    • 70. 吴然 原名吴兴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有:《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第一课时
    • 71. 走月亮 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 72. 洱海 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 73. 点苍山 点苍山共有雄峙嵯峨的十九峰,山顶上终年积雪,被称为“炎天赤日雪不容”,更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由上而下,顺东流淌一直注入洱海。
    • 74. súsuìyuè é luǎn我会认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俗风穗稻跃出鹅 卵 石dù镀亮shuò shuò烁 烁闪闪
    • 75. 载zǎi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多音字zài鲜xiān鲜为人知xiǎn记载
    • 76. 我会写qiānéluǎntiánzhuāngjiàsúyuèpútáodào鹅卵填庄稼牵淘táo葡稻跃俗萄熟shú
    • 77. 左右 结构上中下 结构卵鹅俗葡萄牵填稻庄跃稼半包围 结构生字归类淘熟上下 结构
    • 78. 加一加:广+土=庄禾+家=稼换一换:浴俗识字方法
    • 79. 卵不要漏掉“点”易写错luǎn组词:鹅卵石 卵壳
    • 80. 填不要少写一“横”填空 填充 填写组词:tián
    • 81. 俗不要写成“彳”组词: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sú
    • 82. 识字游戏葡萄风俗庄稼鹅卵石跃出牵手我和阿妈走月亮
    • 83.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水车又转动了,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词语解释
    • 84. 风俗: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 8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秋天的一个夜晚,在苍山洱海旁,“我”和阿妈“走月亮”。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 86.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1-34-56-78-9
    • 87. 课堂演练鹅  卵  牵  一、猜一猜再连线。  
    • 88. 1.“鹅卵石”的 “卵”读“luǎn” , 不读“luán” 。 (  ) 2.“田埂”的“埂 ”读“gèng” ,不 读“gěng”。 (  )√×二、判断对错。
    • 89. 三、连一连。月儿月光小星星 花瓣明亮的柔和的新鲜的闪闪的
    • 90. 四、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的图画按走月亮 的顺序选序号。( )( )( )123字词听写
    • 91.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我”和阿妈走月亮。那么“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作者一起走月亮。
    • 92. 互动课堂 要想走月亮,就得有月亮升起来。课文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一起读。
    • 93.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时间
    • 94. 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带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全文。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读几遍。我会读
    • 95. 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月光都照亮了哪些地方?
    • 96.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排比写出了月光的特点
    • 9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8. 想一想 说一说 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也照亮了 ,还照亮了 。月儿还会照亮哪些地方?飘香的果园可爱的草塘
    • 99. 细细品读第3、4自然段,说一说“我”和阿妈来到了哪里?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桌讨论一下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 100.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小路上 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着,月光如水,多么美的画面啊!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