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参考书目[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谢地等:《大象与蝴蝶共舞--产业组织案例分析》,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 2. 第1章 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界定 二、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四、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3. 一、产业经济学的界定产业:产业经济学的“产业”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是作为各具体产业经济的理论基础来研究的 产业之间的三种关系 关于产业经济学界定的争论 产业经济学的界定 产业与市场的区别
    • 4. 产业之间的三种关系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产业组织学。这里的“产业”是指“生产相同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强调是同一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关系。 研究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性质和数量比例关系,是产业结构学。这里的“产业”是“使用基本相同的原材料、基本相同的工艺技术或基本相同的生产用途的企业集合”,强调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市场或产业中企业群之间的均衡关系,是“粗分类的产业关系” 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产业关联或投入产出学。这里的“产业”更接近“纯产品” ,是“细分类的产业关系”。
    • 5. 产业经济学界定的争论“窄派”,认为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学。这种观点在国内以东北财经大学的汪祥春和于立为代表,它实际上承袭了欧美学者的普遍做法 “中派”,认为产业经济学不仅研究产业组织,还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政策。这种观点在国内以中国人民大学的杨治为代表 “宽派”,其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悦,其内容不仅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还包括管理学中的专业化协作、企业规模结构、联合化、投资结构、技术进步、工业布局等,以及理论经济学中的增长理论、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等问题,甚至还包括环境保护。
    • 6. 产业经济学的界定我的看法:从严格意义说,产业经济学应该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三个部分,但既然“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有专门的学科去研究,也就没有必要放在产业经济学中来研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说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学未尝不可,但绝不等于说二者是完全等同的。
    • 7. 产业经济学的界定(续)产业组织学研究的是同一产业内或同一市场上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利益关系、产权行为关系,以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结构,其核心是研究同一产业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垄断或竞争态势,以期达到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
    • 8. 产业与市场的区别弗格森(Ferguson)的区分 伯吉斯(G. H. Burgess) 的区分
    • 9. 弗格森对产业和市场的区分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这里讲的产品紧密替代性是从产品购买者或需求方的观点来分析的。在同一市场上,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大,而对其他市场上的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 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里讲的产品替代性是从产品出售者或供应者的观点来分析的。 产业通常比市场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
    • 10. 伯吉斯对产业和市场的区分产业和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活动进行定义。产业以生产为特征,而市场以交易为特征 产业与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定义。产业可以由一组生产者生产特定产品时所使用的技术和原材料来定义,而市场则可以由能满足一群购买者的特定需要的产品来定义。
    • 11. 二、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 (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 12. (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1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 2.SCP分析范式
    • 13. 1.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出版《国富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 马歇尔(A. Marshall):公认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创始人。1879年与其夫人出版《产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dustry) ;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 伯利和米恩斯(Berle & Means):1932年出版《现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
    • 14.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续)琼•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1933年出版《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几乎同时,张伯仑(E. H. Chamberlin) 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许多产业组织学著作把张伯仑和罗宾逊夫人与马歇尔共同视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克拉克(J. M. Clark) :1940年发表《有效竞争的概念》 哈佛学派:提出SCP分析范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 15. 马歇尔的贡献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 对斯密所说的“竞争的结果总是使价格与成本一致”进一步描述为“一般可以通过竞争使市场价格与单位生产成本相等”,这种描述更精确 把组织列为第四生产要素,提出四种组织形态:1)企业内部的组织形态;2)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3)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产业结构);4)国家组织形态 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收益递减与收益递增等 “马歇尔冲突”(Marshall conflict)
    • 16. “马歇尔冲突” 也翻译成“马歇尔困境”。其具体含义是: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如何解决“马歇尔冲突”,或者说如何使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保持某种程度的均衡,马歇尔本人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解决办法
    • 17. 有效竞争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但克拉克没有在理论上解决有效竞争的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问题。 二分法的有效竞争标准:梅森(Edward. S. Mason) 提出:1) 市场结构标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 形成条件);2)市场绩效标准(从市场绩效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 三分法有效竞争标准
    • 18. 三分法有效竞争标准市场结构标准:(1)集中度不太高;(2)市场进入容易;(3)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1)对于价格没有共谋;(2)对于产品没有共谋;(3)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市场绩效标准:(1)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2)随成本大幅度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3)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4)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5)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 19. 三分法有效竞争标准(续)三分法有效竞争的意义:(1)不再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2)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的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3)这一标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判断
    • 20. 哈佛学派与产业组织 理论体系的建立代表人物:张伯伦(E. H. Chamberlin) 、梅森((Edward. S. Mason)、贝恩(J.S.Bain)、凯森(C. Kaysen)、麦克尔(J. W. Mekie)、马克海姆(J. Markham)、艾德曼(M. Addman) 等,梅森被公认为产业组织的开创者,由他指导的该领域最早的博士生贝恩后来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 21. 哈佛学派与产业组织 理论体系的建立主要贡献:提出以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即SCP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先是贝恩提出“结构-绩效”范式 。1959年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和经典著作,它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形成;1970年,谢勒(Frederic M. Scherer)教授出版《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提出了SCP范式,将贝恩范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 22. 2. SCP分析范式SCP分析范式由奠基人贝恩、谢勒、凯维斯(Richard Caves)等人提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传统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从这三个方面提出的产业政策,就构成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是单向的,而产业经济学后来的发展则越来越注重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双向关系和动态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SCP分析范式进行修正 SCP分析范式的详细图示 SCP分析范式研究的核心: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产业组织理论非常注重其政策含义
    • 23. 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理论中所说的市场结构,是指特定产业内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的构成以及相互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竞争或垄断的性质和程度。 市场结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和产业集中度
    • 24. 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行为。它通常包括定价策略、产品差别化策略、内部组织、规模化和多样化、企业间合谋等
    • 25. 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以致于在就业、分配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其主要衡量指标有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和分配效率、技术进步率和销售费用率等
    • 26.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
    • 27. 新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 28. SCP分析范式全图基 本 条 件 需求: 供给: 可替代性 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 技术 增长率 区位 产品耐用性 区位 季节性 购买方式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市 场 结 构 买者和卖者数量 产品差异性 进入壁垒 纵向一体化 多元化 政府管制(外生) 企业规模市 场 行 为 定价策略 广告 研究与开发 产品选择 合谋 兼并 内部组织 投资 市 场 绩 效 生产效率 配置效率 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 利润 平等 政府政策 管制 反托拉斯 税收与补贴 投资刺激 就业刺激 宏观政策
    • 29. 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 30.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政策含义在分析范式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 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哈佛学派学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们主张在反托拉斯方面采取了缓和政策
    • 31. (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1.芝加哥学派 2.其他理论
    • 32. 1.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崛起的。1968年,芝加哥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J. Stigler)、德姆塞茨(H. Demsetz)、波斯纳(R. Posner)、麦吉(Y. McGee)、布罗曾(Brozen)等。核心人物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施蒂格勒 主要思想
    • 33.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芝加哥传统的基本精神是强调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的重要性,即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的有效性。 在产业组织的研究上,他们更加强调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对各种理论(假说)进行经验证明,把产业组织理论视为价格理论的逻辑扩展。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的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像哈佛学派那样只重视是否阻碍了竞争。由于芝加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也被称为“效率学派”,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 34.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续)认为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介入,以扩大企业和私人自由的经济活动范围
    • 35. 2. 其他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 博弈论
    • 36. 交易费用理论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 )交易费用理论是在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市场运行总要有交易费用,各种市场和产业的交易费用存在差别,交易费用决定了市场结构。 这种分析方法是用各种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来解释企业和产业组织。其中,关键的环境因素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企业数量很少(small number of firms)这两种情况。关键的人的因素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机会主义(opportunism)
    • 37. 可竞争市场理论 (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 该理论由鲍莫尔(W. J. Baumol)、帕恩查(J. C. Panzar)和韦利格(R. D. Willin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鲍莫尔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不管是寡头市场,还是垄断市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的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 38. 博弈论(Game theory)博弈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产业组织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运用 博弈论主要适用于进入或退出比较困难情况下企业的策略行为。即在不是可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博弈论所研究的策略行为才是有效的。
    • 39. 新产业组织理论 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从“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 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的、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 博弈论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对市场行为的分析,定量分析在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40. 三、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1980年,美国学者威廉•G•谢佩德(William G. Shepherd)所著的《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 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产业组织的著作。 1985年,杨治编著的《产业经济学导论》出版,该书在国内的影响很大 1988年,日本著名学者植草益的《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译著 。 1989年,美国著名产业组织学家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出版。 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森(Kenneth W. Clarkson)和米勒(R. L. Miller)所著的《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出版。
    • 41. 四、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1. 理论意义 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 实践意义
    • 42. 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显著特征,正由于这种显著特征,它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规范研究,二是实证研究 ,而以实证研究为主。除此之外,统计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在产业组织研究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