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室管理及技巧 Classroom management techniquesXXX 外文四 XXXX 經濟四 XXX  森林所
    • 2. 影片摘要指導教師:XXX博士報告人:XXX
    • 3. 爲什麼需要教室管理? 爲什麼要學習教室管理技巧? 「班級經營」是老師設法將學生、教室、時間和教材等組織起來,以使得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得以順利進行。 促進有效能學習    師生良好的互動和溝通 多元豐富的教學環境  自我管理的提升
    • 4. 四種在教室管理中可用的方法課程或教學活動本身做預防 干預或阻止容忍准許
    • 5. 讓孩子知道他在學校「能」做什麼,因為學校不是一個只告訴學生什麼「不能」做的地方。 准許
    • 6. 容忍 學生在學習新的事物中所犯的錯誤: 學生在某發展階段特有的不良行為: 學生因疾病所產生老師不喜歡的行為: 錯誤可分成「好錯誤」與「壞錯誤(poor mistake)」 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不良行為。 因疾病所產生的行為在學生病好以後就會停止。
    • 7. 干預或阻止生的一些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阻止將會使課程無法進行。這個時候就要著手阻止他的行為。老師阻止的目的是在不影響學生整體的上課情形之下停止學生的不良行為。 (1)忽略 (2)訊號 (3)接近 (4)關心 (5)幽默 (6)解惑 (7)重組課程 (8)上課前先告 訴學生今天 的進度 (9)化解誤會 (10)除去分心物 (11)暫時隔離 (12)身體上的限制
    • 8. 忽略:在某些狀況下,老師想要讓學生的不良行為 停止與其採取干預不如忽視其行為比較有效。 訊號:有的時候老師可以用臉部表情或肢體語言來 讓學生知道老師不喜歡他的行為。 接近:當學生有不良行為時,老師可以利用與其身 體上的接近使其停止不良行為。
    • 9. 幽默:老師可以用幽默化解班上的緊張情緒。 解惑:有的時候團體中的個別學生有不良行為是 因為上課聽不懂。 關心:當學生顯得坐立不定或對學習興趣減少時, 老師可以對他的學習狀況與特別有興趣的事 物表示真誠的關心與興趣。
    • 10. 上課前先告訴學生今天的進度: 讓學生知道他們這堂課會學什麼。 化解誤會:在不影響上課的情形下,用溝通來化 解學生對老師的誤會。 重組課程:重組課程這個技巧是當整個團體沒有辦 法或不願意上課時用的。
    • 11. 除去分心物:當學生因為對手邊的玩物太過專注而無法專心學習時,老師可以把玩物拿走,請學生專心學習,下課以後再和老師拿回。 暫時隔離:暫時讓學生離開教學環境,等到其狀況穩定以後再讓他進教室。 身體上的限制:這邊指的不是體罰,而是避免學生因其不良行為傷害到自己或別人。
    • 12. 課程或教學活動本身做預防有的時候學生上課狀況不好是可以經由課程或教學活動本身的調整來避免的。比如說當學生在體育課裡拿東西互相丟就可以給他們一個一起丟的目標,變成一個有競爭性的活動。
    • 13. 影片內容的反思
    • 14. 艾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期: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 當孩子稍有差錯就施以處罰、就會使孩子見到人感到羞怯、遇事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能力充滿懷疑 →如果學生一犯錯、老師就施予責罵甚至體罰、學生會變得畏懼去嘗試新的事物、這樣對學生的發展有害。所以在學生因學習而犯錯時、老師須採取容忍的態度。 容忍學生在學習新的事物中所犯的錯誤:
    • 15. 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當孩子在求學過程中, 所經驗到的成功多於失敗, 他將而養成勤奮進取的性格, 敢於面對困難情境的挑戰, 以後繼續追求成功 →設法讓學生從好錯誤中學習, 讓它變成成功的經驗
    • 16. 好錯誤(good mistake)的例子: 老師告訴學生鹽放在冰塊上能使冰塊的溫度變低、學生聽了便問:「那冰庫裡也有很多鹽吧?」 壞錯誤(poor mistake)的例子: 實習課時,教師將整個操作流程實際操作一次之後,由於示範期間某位學生仍不專心,致使該學生操作時犯了許多基本的錯誤
    • 17. 容忍學生因疾病所產生老師不喜歡的行為 如果學生患了有高度傳染性或有傳染性而且算是嚴重的疾病、老師也許不能只是容忍、也許應該請學生先修養、暫時不要來學校上課等等。 如果疾病本身沒有傳染性、像是輕微的氣喘聲、 老師在容忍之餘,也應設法培養班上同學的同理與包容心
    • 18. SARS SARS 趕快消失 SARS SARS 殲滅SARS 抗SARS 全民說YES!
    • 19. 關於使不當行為停止的技巧在錄影帶裡介紹這些使不當行為停止的技巧時,有提醒我們這些方法並不能取代設計良好的教案、教學法、與分組方式。 →為何學生會表現出這些「不良」行為呢?是學生對上課內容與方式都不甚感興趣的表現嗎?如多數學生都表現如此,老師應立即需改變其教學方式。在運用這些技巧的同時, 也應該藉機反省自己的教學.
    • 20. 問題與討論 當你想要使學生的不當行為停止時、你會不會選擇影片中介紹的「忽略」或 「接近」技巧?爲什麼?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會使用這樣的技巧?爲什麼?
    • 21. 忽略經典條件作用的消弱法則: 覺得不受老師重視的學生, 常因刻意擾亂教室秩序藉此引起老師的注意. 如果教師當眾予以指責, 很可能對其偏差行為產生強化作用. 如果教師不予理會, 或是藉機誇獎其鄰座的學生, 則對其偏差行為會發生消弱作用. 久之, 該生的偏差行為將因得不到強化而終於自動消失.
    • 22. 弄清楚學生是否是因為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而有不當行為: 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奏效 反之則否 其他同學的反應: 同學並沒有因爲不良行為而受到干擾→採取忽略 同學因其不良行為而受到干擾→採取忽略以外的技巧
    • 23. 爲了不讓學生有被放棄的感覺, 老師也 許可以在其他時候表現對學生的關心. Ex. 對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表示關心 主動協助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關心)
    • 24. 接近除了把手放在學生的肩膀上之外、老師也可以: 把手放在學生的桌上或純粹走進他。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多多走動教室。
    • 25. 在運用這個技巧的時候, 要注意不要造成性騷擾的誤解, 特別是面對異性學生時. →避免會造成誤解的肢體接觸 也要注意不要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反感
    • 26. 關心當事人中心治療法的創始人羅杰斯: 任何人都有健康成長的潛力、只要爲患者設置友好、真誠、支持的氣氛、不須刻意施予治療、他就會自行痊癒。
    • 27. 羅杰斯在討論教育問題時、也採用了上述的理念: 扮演一個成功教師的角色、與扮演一位成功的諮商員相同、對在學生的態度上必須做到:(1)真誠一致(2)無條件積極關注(3)同理心。
    • 28. 同樣地、他也認為學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潛在能力、只需設置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們就會學到他們所需要的一切。 使用這個技巧, 重在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無條件真誠, 如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覺得老師是虛偽的或老師在監視他, 這樣便沒有達到溝通的效果.
    • 29. 幽默在剛帶一個班級時,也就是在對聽眾還不熟悉的情況下,可以幽自己一默;因為在這個時候如果把幽默的對象設為學生、可能因為對學生的不了解反而造成反效果如諷刺等。
    • 30. 重組課程以下是類似的情況與可用的處理方法: 當有個學生在發生意外而老師需要在上課時趕去處理時、老師可以安排一些不需要老師在場就可以進行的活動給其他在班上的學生,比如說先進行分組討論或做課本裡的練習題等等。
    • 31. 私下化解誤會利用私下機會試圖化解老師與學生間的誤會、可以不耽誤到上課、也可以公開場合對學生造成的困窘…
    • 32. 但這樣的商談必須要建立在學生和老師的信任上。如果學生對老師不信任、認為他不能和老師心無防備的溝通、認為老師不能夠接受他的想法、甚至會怕老師會因為他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而罰他、那這樣的私下溝通是沒有用的。
    • 33. 小小劇場在某教室內, 老師正在上課…
    • 34. 解惑維果茨基的所提出的鷹架理論與可能發展區: 強調適時輔助學生的重要性。 這樣的方法在大班教學的情況不適合使用:老師在台上講說、全班聽講。在分組活動或全班同學個別學習的狀況比較可行。
    • 35. 除去分心物在除去分心物的同時、盡量不要造成學生的困窘。老師的目的是要他能專心學習而不是要他難堪。 如果學生因爲老師把分心物拿走而生氣,老師該怎麼處理?
    • 36. 這樣的方法在不引起學生反感的前提, 是不是學生和老師之間要有一定的信任與情感連結呢?
    • 37. 暫時隔離以下是類似的情況與可用的處理方法: 當學生間有肢體衝突時,老師可將他們拉開後,把他們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暫時隔離),使讓他們冷靜下來;寫下他們的感受,等他們情緒穩定再來處理。
    • 38. 片中可以讓學生先暫時隔離, 是因為學生是在教室個別學習。如果當時是老師在台上授課的情況,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因為學生可能就因此無法聽到老師授課的內容。在這個時候可能就要使用其他技巧。
    • 39. 身體上的限制對年齡稍大的異性學生這樣做可能不適當,也許會有性騷擾的誤會。而且這樣做是否可能被情緒激動的學生攻擊呢?
    • 40. 根據不同的情況來使用不能的教室管理技巧 學生和老師之間要有一定的信任與情感連結
    • 41. 經驗分享你是否有使用過片中介紹的教室管理技巧呢? 如果是的話, 你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它或它們呢? 你認為它是一個好的教室管理技巧嗎? 請說說原因.
    • 42. 成就有效教學與良好教學管理有效的教室管理技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當的師生溝通
    • 43. 教室的管理技巧創造良好教室秩序的原則 開學之後,立刻將教室規則訂好 和學生一起訂立其內容 讓學生熟悉教室規則的內容
    • 44. 讓家長知道教室規則的內容 教師以身作則 上課前做好教學準備 處理學生違規行為時態度堅定且前後一致
    • 45. 學生犯錯以一對一的方式處理 學生犯了錯,留到下課後處理 其他的方法─ 讓學生以分擔工作的方式,維持教室的秩序 培養全班同學的團體榮譽感 適當維持同學間的融洽關係等…
    • 46. 獎懲的原則 根據行為心理學,學生表現合適良好行為,教師及時予以獎賞,學生日後的配合度及良好的表現易彰顯;反之,學生表現不當的行為,教師及時予以適切忞罰,可使學生的不當行為受到警惕並遏止其再度發生。
    • 47. 行為心理學對獎懲之建議 在實施獎勵和懲罰前,必須讓全班學生充分了解獎與懲的行為標準 懲罰只限於知過能改的行為,諸如偷竊等不良行為
    • 48. 使用懲罰應考慮學生心理需求上的個別差異,自尊心強的學生,受到合理懲罰後改過的可能性大 多使用剝奪式懲罰,即剝奪其權利〈如作業未完前不可看電視〉,而少用施予式懲罰,加諸其痛苦〈如體罰〉,讓學生有自我轉圜的餘地。
    • 49. 獎賞在促使學生效法良好的行為並加以維持,採公開獎賞的方式,效果顯著,且應力求不過於浮濫及單調 學生表現好時,要即時給予獎賞,並視學生年齡的不同改變方式;精神獎賞應加重
    • 50. 應避免獎賞的副作用,如:過分競爭、依賴、忌妒 老師應注意獎賞之態度,並教導同學以謙虛態度來受領
    • 51. 激發學習興趣的原則展現教學的熱忱 寓教於樂,培養學習及讀書的終生興趣 為學生創造成功的學習經驗,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 教學的內容具有挑戰性,使學生的學習潛力能發揮出來
    • 52. 使教學的內容與實際生活有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讀書的最終目的 建立師生間的和諧,讓學生產生對老師的正面積極性態度,進而努力向學 建立井然有序的學習環境,防止學生受到傷害 傳達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信心,鼓勵學生在學習上不斷地嘗試
    • 53. 上課前做好教學準備 教學清晰並掌握教材的核心概念 活潑多樣:引起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掌握目標:充分地完成教學準備
    • 54. 小小劇場現在,是掃地時間 請各位同學開始打掃…………
    • 55. 討論以上的戲劇之中,大家發現了什麼不適當的地方嗎? 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有怎樣的處理方式? 師生間良善的溝通,在教室的管理上,占很重要的地位ㄇ? 師生溝通之間最重要的觀念是什麼?
    • 56. 教學的師生溝通服裝儀容 時間控制 與學生的目光接觸學習氣氛 講解與問答的技巧 對教材熟悉與補充 教學溝通技巧有關的條件
    • 57. 語言行為 用字遣詞 教師應採關懷學生與積極態度,有機會時運用學生的語言方式和他們溝通 遇到問題時,要懂得就事論事,簡明有力的解決,而非拖泥帶水,模糊不清 要運用和學生問答的技巧,營造和學生之間和諧的氣氛
    • 58. 內容設計 幽默的教學 互動式的教學
    • 59. 非語言行為 表情儀態 動作學─身體移動、姿勢、表情、眼神接觸 近體學和接觸學─師生的距離與接觸 生理特質與修飾─體型及外表的吸引力 時間、空間等環境安排
    • 60. 聲音的運用 聲音學 準語言 EX:音量、語速、語調、語氣、停頓及音色等
    • 61. 非語言行為之例子 暫停動作 逐步降低音量〈大聲→暫停→耳語〉 說不完全的句子 多練習及增加有系統的非語言行為及非語言管理
    • 62. 結論成功班級經營者的特質可分成兩個面向: 有完整的教學以及班級經營的計畫,同時能在教學中帶輕鬆氣氛,並加以正面示範及以身作則
    • 63. 處理學生問題時,能顧及個別差異,且秉持公開表揚、私下懲罰的原則。教師亦能對於所面對有關學生的問題作積極正面思考,真心關懷學生,能良善溝通接納。
    • 64. 班級規則訂立和實施的步驟規則建立前的準備 考量學生特質 背景及班級的組成 配合學校政令宣導 提出班級的期望需求表
    • 65. 實際建立之步驟 針對班級的期望,提出具體目標 師生共同討論,制定管理規則 訂出規約及具體行為標準和獎懲方法 職務分工,互相督導
    • 66. 班規的講解和示範 講解規約內容和具體之行為標準 提供正確的示範 學生口頭重述 學生演練示範的內容 運用於實際情境
    • 67. 執行 試行階段:充分了解訂立獎懲標準、輔導與宣導並進、觀察規約可行性,必要時加以修正 執行階段:徹底執行、肯定正向削弱不當行為、立即回饋、榮譽制度和班級自治結合應用
    • 68. 懲罰之燙爐原則 事先警告〈爐子很燙,不要去碰〉─對問題行為的徵兆,予以事先警告 迅速懲罰〈一碰到爐子,便立即會受傷〉─即錯即罰,避免舊事重提,且處罰的時間要短
    • 69. 懲罰一致〈碰的小,傷的輕;碰的大,傷的重〉─處罰的輕重應和不當行為的嚴重性一致,但不能過重,過重反而有害 客觀公平〈任何人碰到都會受傷〉─處罰時應就事論事,沒有例外
    • 70. 獎賞所運用的增強原理 增強作用必須針對目標行為 目標行為出現後,必須立即受到增強 在行為改變初期,應採連續性增強
    • 71. 當目標行為達令人滿意的出現頻率後,應只接受間歇性增強 社會性增強物應同時伴隨實質性增強物呈現,以鼓勵兒童減少對實質性增強物依賴
    • 72.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ar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