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 2.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 3. 第一课时
    • 4.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 5. 涮羊肉( ) 剥花生米( ) 蛰居 ( ) 曝背( ) 闽粤( ) 乌桕( ) 赭色( ) 湖沼( ) 远阜( ) 槎桠( ) 泊船( ) 月晕( ) 恣意( )
    • 6. 涮羊肉( shuàn)剥花生米( bāo ) 蛰居 ( zhé ) 曝背( pù ) 闽粤( mǐn yuè) 乌桕( jiù ) 赭色( zhě ) 湖沼( zhǎo) 远阜( fù ) 槎桠( chá yā ) 泊船(bó ) 月晕( Yùn ) 恣意( zì )
    • 7. 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 8. 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可以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加以命名。) 第2段:曝背谈天图(可爱) 第5段:午后冬郊图(生气) 第7段:寒村微雨图(迷人) 第8段:江南雪景图(美丽) 第9段:旱冬闲步图(逍遥)
    • 9. 第一段至第六段,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课文并记录下来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 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
    • 10. 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 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不像冬天; 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
    • 11. 江南冬天的特征: 晴和—润泽如春: 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 不肃杀,有生气; 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
    • 12.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是如何体现的? 反思总结 本文的“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 “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冬景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 13. 第二课时
    • 14. 快速浏览课文5-8自然段,分别找出“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中所描绘的景物,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感受以及所采用的手法。
    • 15. 画面描写的手法白描:主要指不用任何修饰语,“原生态”的语言,只是写出事物的特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表现事物的本质,具有一种自然美。 粗笔勾勒:对事物描写出大概的“轮廓”,不作细节描写,就像美术中的铅笔稿,很模糊的概念,但不失真实,同时可以把事物描写清楚。 工笔细描:指文学作品中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事物,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的外貌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写意传神: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意丰的表现手法。
    • 16. 午后郊游图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 风、 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蕴含生机。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这幅画面所写景物的颜色对比比较强烈,也比较重要,所以在赏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 1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赏析 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 18. 寒村微雨图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感受: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虚实相生、侧面衬托
    • 19. 虚实相生是营造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本画面中,“秋收过后是时间,“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村子”是地点,“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这是实景。在这个实景上,作者“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这些则是虚景。但这些虚设的景致,使实在的“冬日农村图”具有了“微雨寒村”的意境。
    • 20. 江南雪景图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 21.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夜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 22. 旱冬闲步图所写景物:天高气爽、日光洋溢 景物特点:意境高远 作者感受:恣意享受,逍遥快活 所用手法:粗笔勾勒
    • 23. “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 24.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 25.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 26.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 1933年4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 27. 对于我们的眼睛,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法】罗丹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