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物流管理串讲1
    • 2. 一、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产业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 物流活动存在已久,“物流”的概念于20世纪初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进入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 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 3.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地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国际上普遍把现代物流称作“第三利润源泉”和现代经济的“加速器”。
    • 4. 二、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潜力和前景 流通速度、特别是物流速度,是目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瓶颈。 一是成本高。据世界银行的推测,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业内人士估算可能在20%或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 二是周转慢。有关专家分析,在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还不到10%,而90%以上的时间被物流过程所占用。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2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次。
    • 5. 三是库存大。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 四是效率低。传统物流各自为阵的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的运行方式,损失浪费十分惊人。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搬运、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 五是传统流通方式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 6. 我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 一是物流需求量大。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7位,粮食等农产品和煤、钢等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货物周转量4万亿吨公里,进出境集装箱超过2500万标箱。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
    • 7. 二是基础设施发展快。按照2000年的统计,我国铁路营业里程5.87万公里,公路里程140.27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1.93万公里,民航里程150.29万公里,管道运输里程2.47万公里;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仅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和外贸等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各种包装设备和搬运机械设备分别多达数百种,仅搬运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达400亿至500亿元。虽然这些基础设施还需要提升改造,整合集成,但完全可以作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
    • 8. 三是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正在形成。一方面国内优势企业集团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对企业物流实施流程再造,出现了“海尔物流”“青啤物流”和“宝钢物流”等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物流,并且逐步从企业生产中分离出来,成长为专业化的物流部门。另一方面,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总统轮船、宅急送等;第二部分是由国内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代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储、中外运等;第三部分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宝供集团、中海物流、快步易捷等。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
    • 9. 四是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软环境“逐步完善。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以至于中央高层的领导的重视,一些政策法规的酝酿和出台,全国性社团组织的出现,物流理论、教学、新闻以及标准化工作的推动,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社会的认同等。
    • 10.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全局带动作用明显。 现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与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11. 现代物流管理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新兴的管理科学。实施现代物流管理已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正逐步受到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现代物流管理,就工业企业来讲,就是将采购、生产、销售等予以综合考虑,对供应链实施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
    • 12. 物流系统1、什么是系统 让我们在考虑物流系统化问题之前,首先谈谈什么是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为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若干构成要素相互有机地结合成的复合体"。它具以下特点: (1)各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 (2)在系统中通常有多种要素存在。 (3)各要素之间,互相关联。12
    • 13. 系统是"为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把人力、物力、金钱、信息等资源作为指令输入(Input)使它产生某种结果(output)的功能。 因此,物流系统可以认为是"有效达成物流目的的机制"。 物流的目的是"追求以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机制。13
    • 14. 2、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物流系统的目的在于以Speed(速度)、Safety(可靠)、Low(低费用)的2S1L原则,即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3.1.2.1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1)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2)尽可能地减少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3)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 (4)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6)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14
    • 15. 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系统的目的。 Right Quality(优良的质量)Right Quantity(合适的数量),Right Time(适当的时间),Right Place(恰当的场所),Right Impression(良好的印象)Right Price (适宜的价格),Right Commodity(适宜的商品)。15
    • 16. 3、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系统的信息流动系统,即"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分系统组成。 (1)物流作业系统。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种种先进技能和技术,并使生产据点、物流据点、输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2)物流信息系统。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16
    • 17. 4、"效益背反"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的各项活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之间存在"效益背反"(Trad off),所谓"效益背反"是指"对于同一资源(例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17
    • 18. (1)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 简化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 (2)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费增加了,而运输速度却大幅度提高了。不但减少了各地物流据点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了仓储费用。 (3)由于各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就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物流系统是为达成物流目的的有效机制。物流的各项活动如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都各自具有提高自身效率的机制,也就是具有运输系统、保管、系统、搬运系统、包装系统、流通加工系统等分系统。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系统以实现其最佳效益为目的。 18
    • 19. 这些系统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也就是说,物流系统就是要调整各个分系统这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使成本变为最小以追求和实现部门的最佳效益。 19
    • 20. 5、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不仅物流各部门和各功能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物流服务如处于低水平阶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务即可上升为Y;如处于高水平阶段,同样追加X,则服务水平只能上升至Y'。 (2)处于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时,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务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应提高。与处于竞争状态的其它企业相比,在处于相当高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想要超过竞争对手,提出并维持更高的服务标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个企业在作出这种决定时必须慎重。20
    • 21. 一般说来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 (1)在物流服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不改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改变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这是一种尽量降低成本来维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办法,亦即追求效益的办法。 (2)为提高物流服务,不惜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是企业在特定顾客或其特定商品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增加销售、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办法。21
    • 22. 服务与成本的关系及实现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 (1)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方针、销售战略、生产战略、行业环境、商业范围、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竞争对手以及与全社会有关的环境保护、节能问题、劳动力状况等社会环境。 (2)企业还应从物流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物流观念以及物流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关系等等层面加以把握。企业应清楚地了解物流体制,特别是物流部门的现状、物流据点(库存据点、配送据点)怎样运输,信息的情况如何等等。 (3)企业应明确物流在企业内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经营决策层的方针。为实现物流系统化,企业需要标准化、规模化、计划化、一体化、信息化、简单化,为彻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特别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动的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程度,并使其呈螺旋形提高。为了实现物流系统化,应该从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机制。 。22
    • 23. 二、运输 运输在物流系统中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可以产生地点或场所功效,产生这种功效的是运输。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据点之间流动。 运输具有扩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社会分工、扩大流通范围等社会经济功能。因此,运输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就是靠运输事业的发展来实现的。 23
    • 24. 运输和配送 运输一般分为运输和配送。关于运输和配送的区分,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可以这样来说,所有物品的移动都是运输,而配送则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说运输是指整体,配送则是指其中的一部分。24
    • 25. 1一、运输的概念及其功能 在物流学中,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结点之间流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两个物流结点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运输和配送中“送”的区别是,配送是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运输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 26. 运输手段     运输指物品在物流据点之间的移动。而用来作为物品在物流据点间移动手段的,有公路、铁路、内航海运、飞机等等,选用何种运输手段,对提高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结论来说,运输手段必须综合考虑。要权衡运输系统所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可以使用单一运输手段,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手段组合起来使用。在决定运输手段时,应以运输机具的服务特性作为判断的基准。 26
    • 27. 运输机具的服务特点要考虑的因素 (1)运费--高低 (2)运输时间--到货时间长短 (3)频度--可以运配送的次数 (4)运输能力--运量大小 (5)货物的安全性--运输途中的破损及污染。 (6)时间的准确性--到货时间的准确性。 (7)适用性--是否适合大型货物运输。 (8)伸缩性--是否适合多种运输需要。 (9)网络性--和其它运输机具的衔接。 (10)信息--货物所在位置的信息。27
    • 28. 在这些因素中以哪种因素作业重点,必须根据不同的运输需要来确定,一般认为运费和运输时间是最为重要的选择因素,具体进行选择时则应从运输需要的不同角度综合地加以权衡。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运输服务与运输成本之间;运输成本与其它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若要保证运输的安全、可靠、迅速,成本就会增多;若要减低仓储费用而频繁地使用飞机,成本也会增多。因为运输成本与其它物流成本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关系,所以在选择运输机具时,应当以总体成本作为依据,而不仅只考虑运输成本。28
    • 29. 5、运输管理运输组织 与控制运输成本 与 价格管理运输服务运输经营效果5.15.35.45.5
    • 30. 三、仓储 1.仓储产生时间功效 在物流系统中,仓储和运输是同等重要的构成要素。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时间间隔,产生时间功效的是仓储。例如我们吃的稻米是在秋天收获的,但要在全年食用,为均衡地消费就把集中生产的东西,保存在仓库里进行时间上的调整,这种仓库保管就是为集中生产、平均消费进行着时间上的调整。这种仓库保管也是对平均生产集中消费进行的时间调整。 30
    • 31. 仓储已由从储存着眼的被动观点变为从流通着眼的主动观点 经济高度增长的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的时代,进入稳定增长时代之后,由于需求方式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改变,生产方式也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物流也由少品种大批量物流进入多品种、少批量或多批次、小批量时代,仓库功能从重视保管效率逐渐变为重视如何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发货和配送作业。 流通仓库作为物流服务的据点,在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将不再以储存保管为其主要目的。流通仓库包括拣选、配货、检验、分类等作业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小批量等收货配送功能以及附加标签、重新包装等流通加工功能 31
    • 32. 仓储的目的 (1)发挥物流服务中据点和前线的作用。 (2)发挥生产(购入)与销售的综合功能。 (3)发挥生产(购入)与销售的缓冲功能。 (4)发挥运输与配送顺利衔接的润滑功能。 (5)发挥集货、分类、检验、理货的处所功能。 综上所述,仓库可分为以配送为重点的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仓库,以存放为重点的存储仓库,以及两个目的兼而有之的物流中心。32
    • 33. 怎样进行仓储作业 仓库形式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过去认为仓库里的商品多,表明企业发达、兴隆,现在则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库存多,占用资金多,利息负担加重。但是如果过份降低库存,则会出现断档。
    • 34. 保管场所的空间布置就地堆码—大批量、单一品种的货物; 货架存放—小批量、多品种的货物; 平台堆码—当库房净空较高时,可搭建 二层平台堆码货物。6/7/2018
    • 35. 货物码垛货物堆码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货垛的要求。 货垛合理牢固整齐定量节省6/7/2018
    • 36. 配送及其在物流中的作用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小范围中物流全部货单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一系列货单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配送的主体活动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
    • 37. 配送的作用配送消除交叉输送完善运输系统简化手续,方便用户实现 低库存 或 零库存提高末端 物流的经济效益提高供应 保障程度
    • 38. 配送功能要素配送功能五要素配送功能集货分拣配 货配装送货
    • 39. 配送作业管理配送作业流程进货储 存拣货配货送货订单处理补货供应商客户装卸搬运
    • 40. 配送的增值服务特征增值服务的基本特征创新超常规满足客户需要
    • 41. (一)配送的一般流程及要素 1.配送的一般流程 图6.1 配送的一般流程 2.配送概念要素 1)进货 2)储存 3)理货及配货 4)配装 5)配送运输 6)送达服务 7)配送加工进货储存理货配货配装送货交货配送加工123
    • 42. (二)无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 图6.2 无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 该流程结构形同一般较完整的配送流程结构。该流程形式适合于各种包装和非包装、能混存、混装种类较多、规格复杂的中小件货物采用,也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配送需要,是一种商业范围较宽的配送流程结构。进货储存理货配货配装送货交货
    • 43. (三)有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 图6.3 配送的一般流程 为了完善配送的整体功能,满足用户需要,增加了加工作业。 此配送加工流程组合结构,即适用于大规模加工为主的配送组织形式,也适用于小规模部分加工的配送组织形式。例如:木材和金属的加工配送就是一种灵活的满足用户多种需要的配送流程组织形式。进货储存理货配货配装送货交货加工加工
    • 44. (四)无理货、配货、配装的配送流程 图6.4 无理货、配货、配装的配送流程 由于货物性态特点不适宜与其他货物混运、混放、或单品种配送批量很大,不需要配装就可以达到满载,其流程没有理货、配货、配装等作业环节,可进库后在货位组织装车送货。该种配送运作简单,作业环节少,不需要过多设备,组织作业也较容易,是配送效率较高的配送流程结构,也是大量货物配送的主要形式。进货储存理货配货配装送货交货
    • 45. (五)“四就”配送流程 图6.5 “四就”配送流程 “四就”配送,即采用就厂、就港(站)、就车(船)、就库的直接配送方式。 此类配送多是生产资料配送,由于用户多以企业为主,在城市配送范围内距离不太大。因此,配送流程结构不应过分强调标准规范,也不应强调一定实行集中库存配送。厂、站(港)、车(船)、库储存送货交货
    • 46. 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为了挖掘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潜力,物流过程出现了细分,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造就的普遍的买方市场环境,以服务来争夺用户的竞争的结果,企业出现了“营销重心下移”、“贴近顾客”的营销战略,贴近顾客一段的所谓“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配送中心就是适应这种新的经济环境,在仓库不断进化和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创新的物流设施。配送中心是一种末端物流的结点设施,通过有效地组织配货,使资源的最终配置得以完成。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 47. 一、配送中心的定位 (一)物流结点中的配送中心 要弄清什么是配送中心就需要明确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将配送中心与有相近概念的其他物流设施加以区分。从纵向来看,需要弄清物流结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层次关系;从横向来看,需要区分配送中心、集配中心、流通仓库、仓库等不同功能的物流设施。 物流学将物流网络划分成线路与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连结,就成了物流网络。 物流结点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运输线上的结点,我国称之为“站”。 第二种,是运输线上、运输线末端、运输线与搬运线衔接结点,搬运线上的结点,即仓库。 第三种,是物流网络中北称为物流业务团地的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实际上是许多种起物流职能的物流结点的总体称谓,配送中心,便是其中的一种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末端物流结点,通过有效地组织配货和送货,使资源的最终配置得以完成。
    • 48. 一、配送中心的定位 (二)配送中心定位 1.层次定位 2.横向定位 3.纵向定位 4.系统定位 5.功能定位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地位;物流中心地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低,属于第二层次的中心;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中心的一个类型,可以被流通中心或物流中心所覆盖,属于第三个层次的中心。从横向来看,和配送中心作用大题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配送中心是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它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在整个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是处于核心的位置。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它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这两项主要的功能。
    • 49. 搬运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为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进行的作业。然而运输具有地点功率,保管具有时间功率,而搬运却并不创造价值。 物品由生产到消费的流动过程中,搬运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搬运的好坏影响着物流成本,搬运不好会把物品弄脏或造成破损进而影响包装成本。因此,合理搬运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物流中心的出现,与保管功能相比,发货和配送功能更加受到重视,因而搬运在物流系统中有日益成为主角之势。 。
    • 50. 装卸搬运及其在物流中的地位一、装卸搬运的基本概念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在实际操作中,装卸与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伴随在一起发生的。因此,在物流学中并不过分强调两者差别而是作为一种活动来对待。
    • 51. 二、装卸搬运的特点 其一,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装卸搬运是物流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因而有时常被人们忽视,优势被看作其他操作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二,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装卸搬运的附属性不能理解成是被动的,实际上,装卸搬运对其他物流活动有一定决定性。装卸搬运会影响其他物流活动的质量和速度。许多物流活动在有效的装卸搬运支持下,才能实现高水平。 其三,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在任何其他物流活动互相过渡时,一般是以装卸搬运来衔接,因而,装卸搬运往往成为整个物流“瓶颈”,是物流各功能之间能否形成有机联系和紧密衔接的关键。建立一个有效的物流系统,关键看这一衔接是否有效。比较先进的系统物流方式—联合运输方式就是着力解决这种衔接而实现的。 —
    • 52. 三、装卸搬运分类 (一)按装卸搬运实施的物流 1.仓库装卸 设施、设备对象分类 2.铁路装卸 3.港口装卸 4.汽车装卸 5.飞机装卸等。 (二)按装卸搬运的机械及 1.吊上吊下方式 进行作业方式分类 2.叉上叉下方式 3.滚上滚下方式 4.移上移下方式 5.散装散卸方式 (三)按被装物的主要 1.垂直装卸 运动形式分类 2.水平装卸 (四)按装卸搬运 1.散装货物装卸 对象分类 2.单件货物装卸 3.集装货物装卸 (五)按装卸搬运的 1.连续装卸 作业特点分类 2.间歇装卸
    • 53. 装卸搬运本身不会提高物品的价值,而且还会因破损、损坏物品的价值,因此,不必要的装卸搬运应尽量避免。装卸搬运是在运输和储存保管活动的连结点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合理地设计连接的时候和地点的配合,才能避免在搬运中浪费时间。为此,装卸搬运作业应该追求合理化。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
    • 54. 物流信息系统 信息和物流同时进行 在探讨物流信息系统之前,让我们首先考查一下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电脑系统。可是如前所述,物流系统还是应该看作是达成原来物流目的的有效机制,由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的信息流通系统即物流信息情报系统构成。 启动物流作业系统的是从物流信息系统得到的信息。无论多么好的物流作业系统,如果不能与物流信息系统相契合,也不能很好地运转。可以说,只有这两个系统很好地结合成一个总体系统,才能完成一个真正的物流系统。
    • 55. 一、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系统(LIS)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存贮、检索、加工和传递的人机交互系统。 (一)物流信息系统应实现的基本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从本质上讲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一体化过程应建立在四个功能层次上: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略计划系统。 第一层次是交易系统 第二层次是管理控制 第三层次是决策分析 第四层次是制定战略计划
    • 56. 从运输、物流、现代物流到物流员工 你准备好了吗? ◆ 物流经理在企业经营的舞台上已经从配角变成主 角,从执行层上升到决策层。 李·斯科特毕业于皮茨堡大学,1979年,他加入沃尔玛零售 连锁店公司,先后历任运输总监助理、运输总监、运输副总裁、 配送副总裁。1992年,他被任命为零售连锁店公司物流高级 副总裁,后为物流执行副总裁。1995年,他被提名进入董事会 执行委员会,并很快被任命为零售连锁店公司的折扣店分部 的总裁和CEO。1999年,他成为这家零售连锁店公司的首席 运营官(COO)和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2000年1月,50岁 的他被任命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CEO)。 成功人士点评 扎上一针 兴奋剂
    • 57. ◆从运输、物流到供应链物流经理的角色在变化 当物流管理发展到供应链管理的时候,物流经理的角色已经三级跳,从部门跃升到跨部门的公司层次,进而上升到跨企业的供应链层次。 顶尖的物流人士成为一个公司的供应链副总裁或总裁,他们参与策略,与别的企业建立策略联盟,以及负责其他对整个企业全球业务有巨大影响的项目。 他们不但计划、设计和实施供应链流程,还与企业内和企业外的各职能高级副总裁一道调查市场流程、产品开发流程、工程流程、财务流程、生产流程、配送流程和客户服务流程,融合于整个供应链流程。
    • 58. ◆在光明和美好的前程面前物流经理将如何面对 正如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副会长玛莉娅.麦金太尔所说:“过去如果你从运输行业开始你的职业,三十或三十五年后当你退休时,你还是在做运输。而现在,物流管理人员是如此地深入参与整个企业的决策流程,他们有着非常光明和美好的前程。作为物流专业人士,如果你有头脑,有技能和远大志向,你可以做到任何层次,甚至CEO。”
    • 59. 根据美国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院的调查,物流这个行业,每年的职位供给都远大于学校所输送的毕业生。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导,美国的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由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员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被认识到,企业界对受过良好教育,有才干、又有多方面技能的物流专业人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 60. 物流人士通常先在多个不相同的职能部门工作,在积累适当的跨职能经验后,才成为总管整个物流流程的经理。这些职能领域包括:物流计划与分析,运输管理,仓库运作管理,存货计划与控制,采购与材料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生产计划与运作,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物流服务营销,物流工程。
    • 61. 物流管理牵涉到许多的关键商业活动,几乎每行每业都离不开它。不管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还是在制造业、运输业、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服务业,以及流通领域的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中,物流人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62. 你为什么参加物流培训?成功?成功要素?62
    • 63. 成功要素?态度知识技能习惯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