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邮电学院管理系赵宏波第三章 电话网及其生产组织
    • 2. **第一节 电话网的概念 电话网的定义 电话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电话网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电话网,是一种电话业务量最大,服务面最广的专业网,它可以兼容其他许多非话业务网,是电信网的基本形式和基础。 电话网是历史最悠久的出现最早的电信网之一。其业务收入仍是电信部门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 电话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由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引进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连接用户终端和交换设备的线路(用户线)和交换设备之间的链路(中继线)组成。
    • 3. **电话网的结构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我国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成本地电话网。其结构图如图3-1所示。
    • 4. **至国际接口局 C1 C1 C2 C1 C3 C4 Tm C5 C2 C3 C4 C5 A用户 B用户 C1-C4:长途交换中心 C5:端局 Tm:汇接局图3-1 电话网等级结构图
    • 5. **电话网分级原则 (1)根据业务根据业务流量和行政区将全国分为几个大区,每个大区设置一个大区中心,即一级交换中心C1;我国共有8个C1局,分别设在北京、沈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和成都;每个大区交换中心负责几个省: 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 上海------杭州、南昌、福州 武汉------湖北、河南、湖南 南京------江苏、山东、安徽 西安------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 沈阳------辽宁、长春、黑龙江 成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广州------广东、广西、海南 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设有3个国际出口局。
    • 6. **(2)每个大区包括几个省(区),每个省区设置一个省(区)中心,即二级交换中心C2; (3) 每个省(区)包括若干个地区,每个地区设置一个地区中心,即三级交换中心C3; (4) 每个地区包括若干个县,每个县包括一个县中心,即四级交换中心C4。(目前县局不设长途局)。 各级长途交换汇接中心的职能是:按规定疏通本交换中心,汇接区域内各中心之间及到区外,各中心之间的长途来、去转话任务。(由汇接局所负责的范围为汇接区) (5)本地电话网可设置汇接局和端局两级系统,也可以设置端局一级交换中心,其中汇接局主要用来负责集散当地电话业务,根据需要也可以汇接本汇接区内的长途电话业务(相当于C4)。 五级交换中心即为本地交换端局,用C5表示。主要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直接相连的电话交换局,用于汇集本局用户的去话和分配他局来话业务。
    • 7. **近几年,我国电话的分级结构已由五级逐步演变为三级.。长途网由四级网向二级网过渡如图3-2示。 A省B省DC2DC1
    • 8. **第二节 长途电话网 一. 国内长途电话网的组织 (一)长途交换中心的等级划分及其职能(二级网) 根据各长途交换中心在网路中的地位和所汇接的话务类型不同,长途电话二级网将国内长途中心分为二个等级,其中汇接全省转接(含终端)长途话务的交换中心为省级交换中心用DC1表示,汇接本地网长途终端话务的交换中心用DC2表示。DC1之间以基干路由相连;地(市)本地网的DC2与本省所属的DC1均以基干路由相连,与本省其他的DC2之间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相连,同时辅以一定数量的跨区高效路由与非本省的交换中心相连。
    • 9. **DC1的职能: 主要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不同省的DC1之间设置的路由均为基干路由,当在省级交换中心的DC1之间采用“固定无级”的选路方式后,各省的DC1还可作为其他省的DC1之间设置安全迂回路由的转接点,疏通少量的非本汇接区的转接话务。
    • 10. **DC2的职能: 主要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当在同一省内的DC2之间采用“固定无级”的选路方式后,DC2还可作为省内其他DC2之间设置安全迂回路由的转接点,疏通少量的省内转接话务。
    • 11. **设置长途交换中心的原则、条件及其等级确定原则 1.各级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及汇接区域的划分 (1)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DC1设置在省会(直辖市)城市;DC2一般设置在地(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长途话务量较大的省会城市也可设置DC2; (2)汇接区域的划分。 1)以各级交换中心为汇接局,以汇接局负责汇接的范围为汇接区。 2)全网以省级交换中心为汇接局,分为31个省(区)汇接区。 3)各省地(市)交换中心。
    • 12. ** 2、  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的原则: (1)       省会(直辖市)本地网至少应设置一个省级长途交换中心,且采用可扩充的大容量长途交换系统。 (2)       地(市)本地网可单独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也可与省内地理位置相邻的本地网共同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该交换中心应使用大容量的长途交换系统。
    • 13. ** 3、  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的条件 随着长途业务量的增长,为保证网路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地疏通话务,允许在同一本地网内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 (1) 当一个长途交换中心汇接的忙时话务量已达到6000爱尔兰~8000爱尔兰,且根据话务预测两年内该长途交换汇接的忙时话务量将达到12000爱尔兰以上,可以设第二个长途交换中心。 (2) 当已设的两个长途交换中心所汇接的长途话务量已达到20000爱尔兰以上时,可安排引入第三个长途交换系统。 Eg:南京TS1(DC1)-TS2(DC2)-TS3(DC1) 以此规律,根据本地网的长途业务量规划要求,逐步增加交换系统的数目。
    • 14. ** 4、  长途交换中心的等级设置原则: (1)       直辖市本地网内设置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均设为DC1(含DC2功能) (2)       省会本地网内设一个或两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均设为DC1(含DC2功能),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设两个DC1和若干个DC2。 地(市)本地 网内设长途交换中心时,所有长途交换中心均为DC2。
    • 15. ** 5、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设置局址及局间中继的要求: (1)长途交换中心的局址设置应尽可能地与长途话务密集点一致,要与长途交换容量、长途干线终端设置、光缆网DXC节点配置以及长市中继、本地交换局的布局及发展相适应。 (2)启用第二个长途交换系统时,应尽量与第一个长途交换系统的局址分开设置,以后再增加的长途交换系统应均衡分布在这两个局址上。 (3)同一本地网内,一般以设置两个长途交换局址为宜,每个局址按2~3个长途交换系统考虑。 (4)不同长途交换局址间的中继传输应用双路由或具备路由保护。 (5)为便于实施本地网内长途交换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维护,本地网多个长途交换中心的局址以设在同一城市为宜。
    • 16. ** 6、长途单局的本地网提高网路安全可靠的方式 (1)同一省同地理位置相邻本地网的现有DC2长途交换系统互为备用,其备用方式在正常情况下,两个本地网的长途话务即按一定比例负荷分担方式运行,二者也可以仅在故障情况下,部分长途话务通过汇接后由邻近本地网的长途交换中心疏通。 2) 本地网的汇接局与本省的一个DC1之间设置故障迂回路由。
    • 17. **二. 转接系数转接系数和转接次数是衡量长途电话网的组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 18. **流量的概念:流量是电信网中两局(地区)间的通信数量,与经转路由和转换次数无关。 流量可分为去流量和来流量。电信网的流量可用流量矩阵来表示。(如图示)在流量矩阵中每一行对应了每个局的去话量,每一列对应着来话量。流量矩阵是反映电信网中各局(节点)之间的通信数量(最终目的的通信),流量矩阵与网的结构无关。 (如邮政中的信件,南京拉萨,可以从空运宁-拉,可以水运宁-汉-重庆-拉,可以铁运宁-成都-拉萨等。 )
    • 19. **xijijqjyi去流量来流量来话局去话局
    • 20. **交换量的概念:交换量是反映两局之间的实际传递的通信数量。它和经转路由、经转次数和网的结构方式有关。 例:某一电信网有三个局。网的结构如图3-3,它的流量矩阵如表3-1所示。 BCA
    • 21. ** A B C yiA B C - 50 40 45 - 30 40 20 - 90 75 60qj 85 70 70225
    • 22. **各局的去流量之和∑yi与各局的来流量之和∑qj 则有: ∑yi = ∑qj =225 该网总流量为225。 A、B之间交换量为:N1=AB+BA+BC+CB=50+45+30+20=145 A、C之间交换量为:N2=AC+CA+BC+CB=40+40+30+20=130 B、C之间交换量为:N3=0 该网的总交换量为:N=N1+N2+N3=145+130+0=275 ≠ 225
    • 23. **从例中可以看出: (1)网的总交换量不一定等于总流量。 (2)星状网的总交换量大于总流量。 (3)网状网的总交换量等于总流量。
    • 24. **转接系数及最多转接次数 转接系数是反映电信网中每次通话或每份电报平均需转接的次数,最大转接次数是网中最多需经多少次转接,这是衡量电信网组织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转接过多,传递速度就会下降,质量也受影响,经济效果差。
    • 25. **根据上面的例子,求其转接系数 转接系数=转接总量÷总流量 =(总交换量-总流量)÷总流量 则: Q=(275-225)÷225≈0.222=22.2%
    • 26. **若总流量为1,经过一次转接的流量比重为C1,二次转接的比重为C2,等等。则转接系数为: Q=C1+2C2+···+nCn 用上式来计算转接系数可不需算出交换量,当网路较为复杂时,采用上式计算较为简单,并且可根据上式结合流量矩阵来计算。
    • 27. **令Gn代表转接n次的矩阵,则 G1=(A+I) 2-( A+I) G2=(A+I) 3-( A+I)2  ·  · · Gn=(A+I) n+1-( A+I)n (式中A为(0.1)矩阵,I为单位矩阵。) 当转接为S次时,( A+I)s 为全1矩阵而( A+I)s-1不是全1矩阵,这表明S次转接不存在,于是转接次数最多为(S-1)次。
    • 28. **例如:假定网路矩阵A如下: 它的网路图,如图(3-4)所示,试求该网转接系统及最多的转接次数。13452
    • 29. **解:由网络图可知:
    • 30. **
    • 31. **(A+I)3是全1矩阵。故S-1=2,该网络最多经转两次。若该网的流量矩阵W如下:
    • 32. **总流量: N=25+10+24+40+30+32+31+18+14+32+24+35+11+15+48+23+8+16+10+6=452 经一次转接的流量即为G1·W矩阵的和: H1=10+24+18+14+10+24+11+23=134 经两次转接的流量: H2=6+15+8+16=45 经转系数为: Q=(134+2×45) ÷452=0.496
    • 33. **三. 国际电话网 (一)   国际电话网的概念 国际电话网是各国(或各地区)的国际交换中心(ISC)和若干个国际转接中心(ITC)所组成的电话网。国际交换中心完成国际电路的相互接续,国际转接中心则连接国际电话网和国内电话网,也称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接口局)。边境局仅限于连通一个或少数相邻国家(或地区)间的国际通信。
    • 34. **(二)   国际电话网的结构 国际电话网通常由三级交换中心组成。CT1、CT2、 CT3,其中CT1、CT2是ISC, CT3是ITC。CT1之间基本上构成网状网,然后逐级辐射。因此国际局之间连接,一般基本上最多不超过4次转接或经过5条链路。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6条链路(电路), 5次转接。
    • 35. **CT1CT3CT3CT2CT2CT1CT1
    • 36. **第三节 本地电话网一、本地电话网的概念 本地电话网:是相对于全国长途电话网而言的局部地区电话网,是指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端局(或端局和汇接局),局内中继线、长市中继线,用户线和终端设备组成的网路。网内所有用户实行统一号码长度的自动拨号。一个长途编号区就是一个本地电话网的服务范围。 本地电话网不包括长途电话局,但在本地电话网地理服务区域内一般要设立长途电话局,用以疏通该地区电话网至网外的长途电话业务量。
    • 37. **本地网的类型 :本地电话网的组网范围,应从城市规划、距离、话务流量、人口数、行政区域、长途区号等综合考虑来确定。
    • 38. **长途局A县汇接局端局话机B县市区
    • 39. **市内(城市)电话网 市内电话网是供城市区域和郊区范围内使用的电话通信系统,包括城区电话通信和郊区电话通信两部分,它是长途电话通信网的起点和终点,它又为本地区广大用户服务,所以是全国电信通信网的基础。
    • 40. **  市内电话网的组成 图3-13是多局制的市话网,它由用户话机,电话局交换设备,用户配线网(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线)以及局间中继线组成。
    • 41. **交换局交换局交换局交换区间边界线局间中继线配线电缆主干电缆交接箱分线设备
    • 42. **   交换区的划分1、  市话网的分区 在一个城市中如只有一个市话局,则为单局制市话局,此时全市只有一个市话交换中心,全市用户通话都经过这个交换中心接续,其电话容量一般不超过8000号,全网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 超过这些条件时,就需在一个城市内建立几个电话局,则为多局制市话网,此时全市有几个市话交换中心,各个交换中心之间都用中继线相连接,用户通话要经过一个或多个交换中心。多局制的市内电话容量可以扩大到几万到几十万号,其全网服务半径一般应不大于10km。多局制市话网把全网分成几个市话交换区。
    • 43. **分区的作用 分区后每个分局的服务面积缩小,使用户线路的平均长度缩短,区分得越多,每个分局(交换区)的面积越小,则用户线的平均长度更短,总的用户线长度就缩短。如图3-14为分区对用户线的平均长度的影响,(a)表示不分区时,(b)则分成四个区,这时各交换区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显然用户线的平均长度缩短了。
    • 44. **ab
    • 45. **a/2b/2
    • 46. **用户线总长度: 当用户均匀分布,单位面积用户数为Q,用户线的走向为垂直型,服务区域为矩形,边长为a及b,市局位于矩形中心,则所有用户至市局用户线的总长度为: 由于全交换区用户数为abQ,用户线的平均长度如下:
    • 47. **分区以后各交换中心之间需采用中继电缆连接,但由于中继线是全分局的拥护合用的,利用率高,所需的数量少,一般比起所节省的用户线要少得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线路投资线路和节约对线路设备的用量。但当分区数太多时,中继线数量会大量增加,基建费也增加,可能会超过用户线的节省部分,则反而费用升高,故分区数要合理的确定。
    • 48. **分区的最佳数目 在一个城市内,市话局数目及交换区规模的确定,应该在多种方案中进行经济比较,寻找出一个使网的总费用最少的电话局的最佳数目(分区的最佳数目)。影响市话网的总费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 49. **(1)用户线的费用 1)市话网内的电话局所数,局所数增大交换区面积缩小,用户线的平均长度和费用就减少。如图3-15曲线d所示 2)市话网内的用户密度越大,则交换区内用户线的平均长度和费用就越小。如图3-16曲线1,2,3所示。 (2)中继线的费用 一个城市内电话局越多,局间中继线就多,那就增加了中继线的长度和费用,反之亦然。如图3-15中曲线e。 (3)电话局费用和场地、建筑物的费用 如果一个城市内电话局越多,电话局场地、建筑物的费用将会明显的增加,它们占总的网路费用的30%~50%。如图3-15中的b,c曲线。
    • 50. **N 最佳数目e 中继线费用d 用户线费用c 土建的费用b 交换局的费用a 网的总费用 费用电话局数目电话局所数与局所建设费用的关系
    • 51. **局所数1δ1=50户/hm2 费用23δ2=100户/hm2δ3=200户/hm2用户密度与用户线费用的关系
    • 52. **分区的原则及考虑因素 (1)从长远发展观点出发,预测全网业务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全局的通盘考虑 (2)调查预测近期的用户分布情况,求出各地区的用户密度。 (3)划分相邻交换区界时,要很好地配合城市规划,结合行政区划和自然形势,使市话网能适应城市规划的发展。 (4)应使网的建设和经营上最经济,同时在分区时应尽量使原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5)正确分析用户间的交换量大小,尽量将通话关系密切的地区划在一个交换区内,以减少局间中继设备。 (6)从理论上分析交换区的形状应为正方形或正六角形最佳,在同样面积下,它的用户线平均长度最短。
    • 53. **电话局的地址 划定交换区以后,电话局的地址通常分成两步来进行。
    • 54. **  理论中心(用户密度中心)(1)   用户分布密度均匀。 假定用户分布密度是均匀的,则理论中心就是几何中心;若用户分布密度是不均匀的,则理论中心在用户密度中心。 理论中心,其实是指用户密度中心,当电话局设置在理论中心时,其该交换区无现成电缆,且不考虑地形特点的话,此位置可以使用户线总长度降到最短,成本降到最低。图3-17中,当用户密度均匀分布时,A是几何中心,B是任意中心,x1,y1是B偏离几何中心A的距离。电话局设在B时,用户线的平均长度为下值:由上式可知,x1,y1越小,值越小,x1,y1为零,即B与A重叠,电话局在几何中心时,用户线总长度最短,最经济。
    • 55. 南京电信运维部本地网交换局所分布图
    • 56. **abBx1Ax0y1y0选最佳局址图
    • 57. ** (2)   用户分布密度不均匀 在交换区的地图上将其分成大小相同的方格如图2-14,算出每列的用户总数为S1,并求出每列总数的累加值S1,在S2值等于1/2交换区总用户处划一垂直线(使左右两边的用户相等处),同样算出每一行总数S3,每行累加值S4,在S4等于1/2总用户数处划一水平线,这两线的交叉处即为理论中心。如图3-18。 例:书上用户总数=1562户, 试采点位置于1562/2=781处,它是图中箭头示出的行和列的相交处。
    • 58. **222311112680634240513911151013126314981492212203025221812534158307161222364543372516425222345011921457284719319952237387461015334844391611732321206481221233028117322157136339636423052121361499724122411216315624226411218029832259117146822129269020238268010011260137714511519154115531562S1YXS2S3S4理论中心位置
    • 59. **上述方法没有考虑用户线的长度,更精确的方法是计算出每方格用户乘上距离,然后求出矩心,这可在交换区面积图上划出Ox和Oy轴。而网的矩心可通过矩量来确定,第j列的用户对Oy轴的矩量是Js1(j),第K行的用户对Ox轴的矩量则是KS2(K),因此,理论中心的坐标即为矩心的坐标(X,Y)为 :
    • 60. **实际中心(经济最优化)在确定实际中心电话局时,实际上,在理论中心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其他各区中心到该区中心的中继线的情况,各中继路由进入这一区域的将在方格处增添适当数量的线路。实际中心可能是这些路由会合处的若干点中之一个。这些点如果不是一个,就要在这几点中进行选择。
    • 61. **例:若在理论中心附近,A、B两点都是中继线汇合处,现对A、B两点进行比较选择。电话局若设在A点,则把B连到A需要700对km(在20年期限内)。如果把电话局若设在B点,则把A 连到B只需要500对km,因此,实际中心应该设在B点。1km50 100 12550 100 12575 100 175100 150 20050 100 125BA现在 10年 20年预测
    • 62. **以上是寻找实际中心的得方法,但是电话局地址恰好在实际中心的情况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实现(如市政建设,马路中央、重点建筑等,或地形不允许),若电话局不在实际中心,则要计算该地点的偏离中心费用,也就是电话局不在实际中心所引起的附加线路设备费用。如果有几个地点可供选择,则因分别计算他们偏离中心的费用,加以比较后再确定。 除此以外,还应考虑场地费用、是否适于敷设电缆,工作人员上下班和运输是否方便等因素。
    • 63. **市话网的结构1.市话网的交换局级 多局制市话网分为汇接局、与分局合装的汇接局、分局、支局四种局级。
    • 64. **电话汇接方式网状网(分局制):市话网内所有分局之间都有中继线相连。
    • 65. **星状网(汇接制) (1)集中汇接网:分局分局汇接局汇接局乙区甲区
    • 66. **(2)分散汇接网: (a)来话(呼入)汇接网分局A分局2汇接局乙汇接局甲乙区甲区分局1分局B
    • 67. **(b)去话(呼出)汇接网分局A分局2汇接局乙汇接局甲乙区甲区分局1分局B
    • 68. **(3)复合网:分局A分局2乙区甲区分局1分局B
    • 69. **数字程控交换机网母局(Base Unit):容量很大、带有远端模块。 远端模块(Remote Unit): 第一类是本身具有交换功能,称为远端交换单元(RSU). 第二类是本身不具有内部交换功能,称为远端线路单元(RLU). 第三类为只起集线器的作用,称为复集线单元(MXU)。
    • 70. **程控网络结构:B.URSUB.URLUMXURLURLURSUMXU用户
    • 71. **远端模块的确定: 1)用户分布 2)临界经济距离:用户线长度的减少和设备的增加费用关系。 临界经济距离的计算: a+blr=nc(lbu-lru)
    • 72. **三. 用户接入网
    • 73. **接入网的定义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双绞线、MDF、DDF、ODF等)所组成 窄带接入:PTSN、N-ISDN 宽带接入:xDSL、HFC、LAN、LMDS、APON
    • 74. **交换机交接箱分线盒用户 终端传统用户环路图电信管理网接入网业务节点SNIQ3Q3UNI接入网的定界
    • 75. **用户接入网的资金动态技术经济分析采用资金现值法:确定服务期N将各部分投资 转化成年金确定服务期N确定服务期N将年金按统一 服务期转化成现值
    • 76. **发展我国用户接入网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事求是、兼顾客观需求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 77. **四. 本地电话网的组织(一)本地电话网的中继方式 (二)本地电话网内局间中继传输网的组织 (三)本地电话网内支撑网的组织
    • 78. **第四节 话务量管理一. 话务量的概念 话务量是电信业务流量的简称,也称为电信负载量。它既表示电信设备承受的负载,也表示用户对通信需求的程度。 话务量的大小与用户数量、用户通信的频繁程度、每次用户通信占用的时长及所考察的时长(是一分钟、是一小时或是一天等)有关。如果单位时间内的通信次数越多,每次通信占用的时间越长,而且所考察的时间也越长,那么话务量也就越大。
    • 79. **话务量分为流入话务量(流入负载)、完成话务量(完成负载)和损失话务量(损失负载)。 它们的关系是: 流入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完成话务量指电信设备完成服务的话务量即在考察时间t1-t2内,电信各设备被占用的时间总和:式中v:总占用设备个数;τi各设备占用的时间。
    • 80. **流入话务量指用户对通信需求程度的数量,例如在t1-t2时间内若发生的呼叫全部得到了服务,该完成话务量即为流入话务量。往往,发生的呼叫未必会全部得到服务,即会出现一些损失。在损失系统中,考察时间内的流入话务量大于完成话务量,二者之差即为损失话务量。对于等待系统(又称为排队系统),则不存在损失话务量,因此等待系统的流入话务量等于完成话务量。
    • 81. **(二)话务量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话务量。 1、 流入话务量强度 流入话务量强度是单位时间(通常为一小时)的流入业务量(或话务量),也称为流入负载强度,它表明用户对通信需求的程度。在电话通信中流入话务量强度: A=λ.S 式中S: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 λ:单位时间内负载源发生的平均呼叫数
    • 82. ** 2、完成话务量强度 完成话务量强度是单位时间的完成话务量强度,它表示电信设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业务流量也称为完成负载强度。在工程设计与维护管理中,通常以小时作时间单位,而且指的是一天内最繁忙小时(简称忙时)。在电话通信中,完成话务量强度 A0=λ0.S 式中:λ0:一组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处理的呼叫数; S :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
    • 83. **二. 随机服务系统 (一)随机服务系统 随机服务系统是由随机到达的服务对象和为它们提出随机时长服务的通信设施组成的整体。各类电信系统,如电话交换系统,电报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是随机服务系统的典型例子。呼叫是系统的服务对象,它们的发生是随机的。服务时长也是随机的。 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中,服务对象统称用户,服务设施可看作由服务台组成的服务机构,如图3-34所示。
    • 84. **服务机构用 户 源用户离去
    • 85. **影响随机服务系统工作特性的因素主要是 (1)       服务机构的组织方式; (2)       服务规则 (3)       输入过程 (4)       服务时长
    • 86. **服务机构的组织方式 服务机构有多种组织方式。最简单的是单台服务机构。当单台服务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多台并联服务机构,也称为全利用度服务系统。服务机构也有串联式的。此外,还有部分利用度服务系统,具有迂回路由的服务系统,多级链路系统等比较复杂的服务机构。
    • 87. **  服务规则 用户到达服务机构后,遇到没有空闲服务台时,有不同的服务规则: (1) 损失制。在服务机构没有空闲服务台时拒绝为到大的用户服务,用户得不到服务 (2) 等待制。用户可以排队等待,直到有空闲的服务台出现。 (3) 混合制。用户可以排队等待,但排队的位置有限,当所有位置全被占满后,继续到来的用户按损失制处理;或者用户等待时间逾限时,也按损失制处理。 对于排队等待服务的用户,又有不同的服务规则,如先到先服务,即按到达的先后顺序服务;随机选择服务,即服务台空出后,从等待用户中随机地选择一个给予服务;优先权服务,即用户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等级,按优先等级的次序提供服务。
    • 88. **输入系统 输入过程是指用户到达服务的疏密状态及其规律,可用到达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表示。理论上输入过程通常有: (1)定长输入过程。用户到达的间隔时间为一常数。 (2)泊松输入过程。用户到达的间隔时间是负指数分布。 (3)爱尔兰输入过程。用户到达的间隔时间是爱尔兰分布。
    • 89. **服务时间服务时间是指用户从开始接受服务到服务结束的时间长度。常用的服务时间的理论分布有: (1) 定长分布 (2) 负指数分布 (3) 爱尔兰分布
    • 90. **服务等级服务等级是指随机服务系统接续通畅程度的服务质量指标。 (1) 在明显损失制系统中,服务等级是整个系统和各选择级各方向的呼损率指标。 (2) 在等待制服务系统中,它是规定的等待时间指标。 (3) 对既有明显损失,又有等待制服务的混合服务方式系统,服务质量要用呼损率指标和等待时间指标来分别描述。 服务等级是电信企业服务质量的标志,是研究部门确定交换设备组群结构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部门衡量电信网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确定的服务等级高,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低则会降低电信的服务质量。
    • 91. **呼损率和等待时间 呼损率是呼叫损失的概率,反映电信服务对于用户通信需求的满足程度,简称呼损。 等待时间是指在等待服务系统中,呼叫因不能立即得到服务而在系统内排队等待服务的时间。它在数值上等于从呼叫发生到呼叫开始被服务的这段时间长度。在等待随机服务系统中,每个呼叫的等待时间是不一样的。等待时间的统计特性作为系统的服务质量指标有: 呼叫等待时间τ大于任意指定值t的概率分布P(τ>t); 呼叫需要等待的概率P(τ>0); 呼叫的平均等待时间τ ; 平均等待呼叫数l. 这些指标与话务量强度、设备数量、呼叫流特性及服务时长的统计特性有关。可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呼叫的等待时间及其概率分布。
    • 92. **三、话务量的管理(一)话务量的构成 当用户呼叫时,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 呼叫完成并与被叫用户通话; 被叫用户忙不能通话; 被叫用户久叫不应答不能通话; 由于主叫用户的原因中途挂机; 由于电话局机键忙,不能与被叫用户通话。 前四种情况话务量的和就是话务量,即: y=y1+y2+y3+y4=λ1t1+λ2t2+λ3t3+λ4t4
    • 93. **(二)话务量的管理 1.合理放号 2.平衡机键负荷
    • 94. **第五节 电话通信的生产组织一. 市内电话 二. 长途电话 三. 长途电话通信设备的计算 计算电信设备主要依据如下: 1、  电信业务量的数量和构成 2、  设备的生产定额 3、  通信质量要求
    • 95. **(一)超负荷法 当允许等待时间τ>35分钟时,繁忙小时内到达的业务量可允许延迟传递,业务量可以有一定的积压。为了在满足时限要求的前提下电路有更高的利用率,可以用超负荷计算法来计算长途电路。 超负荷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电路数; tn为业务量超过设备工作能力的小时数; ∑y 为tn时间内业务量总和;τ为允许等待时长(小时)。
    • 96. **当允许等待时间较长时,在图9-7中tn时间内到达业务量可以在tn以后的τ时间内接续,这样虽然所到达的电话业务量超过通信能力,但只要所超过的业务量能在tn以后的τ时间内处理完毕,也符合质量要求。即 ∑y-n·t
    • 97. **式中:Δy为τ时间内需要提前接续的业务量, Δy =yt ·R; yt为τ时间内到达的业务量; R为τ时间内需提前接续信息的百分比,称提前比重,即提前信息与总信息数之比。 上式中,n, tn是两个互相影响的变量,当n增大,tn减小,∑y随之减少;若n减小则∑y就变大,∑y也增大,计算时要多次反复。一般采用试算法,或先用求出业务量的曲线方程然后求解。 为了便于应用,经统计分析,确定业务量的变化曲线,并整理出一套表格,具体计算时可根据最繁忙小时电路信息数CM和每一信息的平均占用电路的时长tk查电路计算表,求得电路数n,需注意tk是每张信息平均占用电路的时间,它包括接续电路占用电路的时间和用户通信时间。
    • 98. **例,经统计调查分析后得知,某长途电话电路的每张电话单平均占用电路时长tk=10’,最繁忙小时点话业务量CM=43张,提前电话比重R=40%,求该方向的长途电话应配置多少条? 解:根据CM=43张,tk=10,R=40% 查附表9-2 CM=40+3 先在第一项中找CM=40行,然后在第二项中找出tk =10分钟这一列,列和行相交处5.16就是CM=40时,需要的电路数。同理,可查到CM=3时,n=0.39 5.16+0.39=5.55 ≈ 6条电路 为了简便可应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n=y×β β-系数,R=1% ~25%时,β=0.69. R=26%~50%时,β=0.775 R=51%~75%时,β=0.86 如此例题:y=43×10’=430’=7.167占线小时 则n= y×β=7.167×0.775=5.55.
    • 99. **(二)布赫曼公式 允许等待时间短,可考虑采用布赫曼公式计算电路数。 布赫曼时前苏联的统计学家建立了一套等待制系数的公式,M/G/n系统,这表示为用户或信息的到达是按泊松分布,占用时长是一般分布,服务系统为n个时的计算公式。公式如下:
    • 100. **P(>τ):超过允许等待时间的概率 N:所需要的电路或设备数 Y:最繁忙小时业务量(占线小时) Τ:允许等待时间 θ电路或设备的平均复原时间 θ=t(1+ν2)/2 式中: t平均占用电路时间即每一信息平均占用时长 V2变异系数 式中:
    • 101. **当t为负数分布时,则θ=t,当t为等待时长分布时,则θ=t/2由公式a可得出: 当τ->∞时,则n->y计算结果与定额法所得相同。
    • 102. **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是查现成的布赫曼曲线图,由于电话电路的成本比较高,一般取P(>τ)=10%~20% 例一:经统计调查分析后得知,某长话台的繁忙小时业务量y=30占线数,τ=2分钟,θ=6分钟,P(>τ)=10%,求长途电路数。 分析:查9-10曲线,纵坐标τ/θ=0.33,相交点就是所需要的电路数。 n=34(n=30~35两条曲线之间,接近n=35曲线)
    • 103. **定额法定额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n=Csm/Es 式中:n某通达地点所需电路数 Csm最繁忙小时业务量 Es电路(设备)的生产定额 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业务量在最繁忙小时内最均匀的,或允许等待时间较长的情况。这种计算方法简单,便捷。当信息在电路(设备)上容许等待时间大于15分钟时,采取定额法计算结果基本可以满足时限的要求。
    • 104. **爱尔兰公式 自动电话属于明显损失制系统,当电路被占用时,呼叫被损失需重新呼叫,计算电路可采用爱尔兰公式: 式中:P为呼损率;Y为业务量;n为电路数 R为同时出现呼叫次数(占用电路数)。 自动拨号长途电路数与质量要求如呼损P的大小有关,在同样的业务情况下,要求的呼损P越小,则所需的电路数越多,反之亦然。
    • 105. **1、  各种电路的呼损率(P)标准 下表是长途自动电话电路呼损率(P)标准 长途自动电话电路呼损率(P)标准 机线设备 呼损率(P)标准 长途电路 全自动:1:基干和低呼损P=1% 2:高效直达P=7%~10% 进网半自动:P=7% 2、  全自动长途电路的基本和低呼损电路 基干电路和低呼损可根据繁忙小时的业务量查附录9-4,高效直达电路查附录表9-5和9-6就可求得应配电路数。
    • 106. **例1:某电路方向经调查长途电话业务量y=60占线小时,求应建立的基干电路(或低呼损电路数)。 查附录表9-4,n=74条时,电路可承担的业务量是59.80占线小时; n=75条时,电路可承担的业务量是60.75占线小时. 应取定n=75条电路。 例2:某电路方向经调查长途电话业务量y=60占线小时,P=7%,求应建立高效直达电路数。 查附录表9-5,n=63条。
    • 107. **CLASS IS 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