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汉孙敬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喜好读书的故事?
    • 2. 晋代的孙康家里很贫穷,在冬天的夜里,他不顾寒冷,利用屋外大地上映出的光亮来看书。晋代的车胤苦于家贫缺灯油,夏天捕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囊萤映雪
    • 3. 古人喜好读书,古人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 4.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25 古人谈读书
    •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
    • 6.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 7.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 8. 给三部分内容起个小标题吧。
    • 9. 《论语三则》
    • 1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解词译句喜好。聪敏。以……为耻。向比自己地位低的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聪敏勤学,谦虚求学。
    • 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道。解词译句这。同“智”,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 1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解词译句满足。记住。教诲。倦怠。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的态度多记多背。勤学不厌
    • 13. 说说第一部分都有哪些成语?试着背诵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14.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待知识的态度  学习态度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 15. 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 16.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 17. 《读书有“三到”》
    • 18.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经。我。说。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解词译句学习方法: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自己做到了吗?
    • 19.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这里(书本)。那么。随便。一定。也。 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即思想)已经不专心,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已经。
    • 20.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了。难道。吗。(今为急躁、急促之意。)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学习方法:用心思考最重要。
    • 21. 为什么“心到”最重要 (用原文回答)?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读书有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 22.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 23. 《读书要“三有”》
    • 24.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翻译。读书人。见识。恒心。解词译句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 25.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志向就一定不甘心成为下等;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为出人头地而发愤读书。深夜,当他打瞌睡时,就用铁锥刺一下大腿来提神。下等,劣等。
    • 26.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因为。观,看。全,都。……的人。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 27. 黄河波涛汹涌,浩瀚澎湃,河伯(黄河之神)觉得天下的至美都在他一身,再也没有比他更加气势雄浑的了。他乘势东游,要去跟大海一较高低。河伯一路东进,卷着滔滔大浪冲进渤海。啊?这是个什么所在?他竭力向东瞭望,只见海天一片,茫茫无际,不知有几千里那么辽远。自己一路叫嚣着、张狂着,多么不可一世;可是看看大海呢,那么平静安详,却不知比自己深邃宽广多少倍!河伯观海
    • 2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9. 井蛙窥天
    • 30. (现在常用的意义是长东西折成两截。)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一定,绝对。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铁杵成针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 31. 这三者(志向、见识、恒心)缺一不可。此三者缺一不可。代指上文说的几个方面。学习方法: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 32. 再读“读书三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33. 比较阅读一主要内容春秋朱熹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宋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作者(出处)朝代读书态度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二读书方法清代曾国藩三《论语》
    • 34. 背诵这三篇文章,要先了解每篇文章的内容,然后提取或归纳关键词,最后依照关键词有条理地背诵。
    • 35.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名人读书的方法
    • 36. ◎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观其大略”是指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 37.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 38. 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我会写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héng kuī jiē quē 不要出头或封口。“穴”不要写成“宀”。
    • 39. 1.背诵课文。 2.把本课学习或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读书方法、名言警句以及与读书有关的古诗、小故事等写在自制的书签上。布 置 作 业